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消导腹部推拿术防治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推拿干预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消导腹部推拿术两种不同护理方法防治腹胀,观察患者腹胀情况、肛门排气、肠鸣音、排便情况。结果:推拿干预组腹胀发生率17.50%,低于常规护理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干预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常规护理组,而肠鸣音次数多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导腹部推拿法防治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大黄贴敷神阙联合四子散热敷腹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中应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大黄贴敷神阙联合四子散热敷腹部治疗,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便秘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粪便性状、腹胀、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等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大黄贴敷神阙联合四子散热敷腹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中应用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便秘,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需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20例,根据方便抽样原则将2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缓解患者术后腹胀,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腹胀以及腹胀的严重程度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膏药贴联合腹部按摩在胸腰椎骨折后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挑选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观察组接受穴位贴敷和腹部按摩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排便顺畅、稀软、干燥结节远低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的Wexner便秘(Wexner Continence Grading Scale)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部按摩联合贴敷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敷配合柴胡顺坤散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以神阙穴贴敷配合柴胡顺坤散治疗,对照组以果导片配合开塞露等常规通便方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腹胀、便秘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腹胀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穴贴敷配合柴胡顺坤散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豆蔻粉敷脐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将9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患者按出现腹胀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豆蔻粉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7%,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豆蔻粉敷脐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贴敷及腹部按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89%、6.38%,同对照组56.52%、32.61%比较,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朝蓉  曹静  杨涛 《陕西中医》2013,(11):1452-1453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发生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5%,对照组为7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腹胀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药给喜古纳-3汤穴位贴敷对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90例外科腹部手术后未能排气而腹胀的患者,按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如下床活动、腹部按摩等)和基础用药(消炎药、液体),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45例患者使用蒙药给喜古纳-3汤脐部贴敷治疗,对照组选择45例患者单纯热敷(使用热宝)治疗。将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天、3天、5天腹胀情况各评价1次,5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结论:蒙药给喜古纳-3汤贴敷治疗有效缓解术后腹胀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腹针疗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在临床运用的疗效。方法:运用神阙经络系统进行针刺治疗。结果:腹针疗法对虚证或虚实夹杂的病证具有理想疗效。结论:腹针疗法具有创新性,对部分病证见效快,疗效稳定,弥补了传统针灸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晓峰  李美丽 《光明中医》2016,(13):1930-1932
目的分析探讨穴位贴敷与按摩对于腹部非肠道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之间收治的88例腹部非肠道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与按摩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胀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非肠道手术患者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和按摩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腹胀症状,疗效可靠、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郑蒙  俞晓飞 《河南中医》2021,41(1):31-35
中医腹诊对于诊察病位之在气、在血、在脏、在腑,辨病性之寒热虚实、鉴别诊断、指导遣方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掌握常见的腹证,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医腹诊及所得腹证对于审察气滞、血瘀、痰饮、宿食、燥屎等病因病机,确定病位、鉴别疾病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根据腹证直接选方用药,相对于脉诊,更易于临床医...  相似文献   

14.
总结对晚期腹腔肿瘤患者100例进行内生场热疗结合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治疗前的宣教和准确的收集、评估患者资料及对灌注前、热疗前的准备,是病人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治疗过程中观察温度的变化和病人的病情是关键;治疗后病情变化的观察是腹腔灌注化疗和热疗顺利完成的保证。实施以上措施后,所观察的100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得到控制,病人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5.
罗诚 《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104-104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溶液在腹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100例腹腔手术中应用,并随访观察3~12个月,平均6.2个月。结果:除两例因就诊较晚,并发严重腹膜炎,引起全身中毒死于MOF;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切口或伤口感染,随访至今未见肠粘连的发生。结论:过氧化氢溶液在腹腔手术中的应用,减少和避免了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省了手术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腹诊的部位、方法、意义与应用4个方面阐述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所总结的前人应用腹诊的方法.该方法把腹诊与临床诊断、辨证论治及方药密切联系起来,开创了腹诊与方药治疗相结合的先河,为后世腹诊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来对 60例患者在腹部 CT检查前先口服硝朴合剂再服泛影葡胺 ,加快了检查速度 ,提高了诊断效果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6例及对照组 2 4例。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2 3~ 65岁。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腹痛 ,部分有食欲不振、呕吐、便秘及便血。检查方法上腹部 CT检查前 1日 ,禁食有渣食物 ,下腹部 CT检查前 2日少进无渣食物 ,晚饭均应少进不易消化食物。 CT检查前口服硝朴合剂 (生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车前子、滑石、人参、当归等 ) 2 0~5 0 ml,1 0 min后 ,上腹部检查口服 1 .5 %泛…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针灸刺腹进针直接刺中腹腔脏器的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就其发生的原因、可能对脏器造成的损伤、如何进针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结合临床经验从肝脾、胆囊、膀胱、胃肠四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术后针刺足三里的治疗目标,评价术后针刺足三里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1989—2012年间发表的术后开展足三里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的20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足三里在术后应用的主要作用靶点为胃肠道,足三里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为零。结论:通过系统评价发现纳入的20篇文献中,针刺足三里安全性高,主要的治疗目标为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但由于目前的研究不规范,所获证据强度低,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针刺足三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根据评分安排患者的去向,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4分组相比,5~7分组及8分组患者被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比率明显升高;且与5~7分组相比,8分组患者被ICU收治的比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分治愈率为76.0%、5~7分组治愈率为51.6%,8分组治愈率为25.0%(P0.05)。结论: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于急性腹痛患者,能预测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