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寻找、筛选、预测当归芍药散中5味中药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RSA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对当归芍药散药物靶点、RSA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从而预测当归芍药散-RSA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成分—RSA—靶点"网络;分别借助String平台、R软件对RSA药物-疾病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生物过程、分析KEGG通路。结果: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泽泻醇、儿茶素、川芎内酯A等30个活性成分作用于IL6、AKT1、JUN、TNF、PTGS2等84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调节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以达到平衡机体TNF、IL等炎性因子含量,避免了过度自身免疫的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结论:本研究反应了当归芍药散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对当归芍药散和阿尔茨海默病进行靶标预测。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对二者交集的靶点蛋白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在Cytoscape 3. 6. 1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处理。在Unitprot数据库查询靶标蛋白的基因名,使用DAVID工具对查到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潜在靶标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结果从当归芍药散中筛选出38个化合物,涉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9个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该方可能通过胆碱能突触传递、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神经系统发育、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并结合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信号通路、淀粉样β结合蛋白等分子功能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胆碱能突触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尼古丁成瘾相关的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圣愈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获取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用PyMOL软件展示其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得到圣愈汤作用靶点216个,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共646个。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共52个活性成分,34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RAGE、HIF-1等96条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VEGFA、PPARG、HMOX1对接良好。结论:圣愈汤活性成分可以通过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及血管微循环状态,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当归四逆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原发性痛经“异病同治”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UPLC-Q-Orbitrap-MS技术对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鉴别的化学成分预测靶点;采用Drugbank、OMIM、Genecard数据库收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分析关键成分和靶点;利用Metascape3.5在线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当归四逆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原发性痛经交集靶点96个,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富集结果分析显示,990个涉及生物过程、73个涉及细胞组分、100个涉及分子功能。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和体外实验探究佛手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的分子 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Mesh、ETCM 和TCMID 数据库筛选佛手散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ETCM 和PharmMapper 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利用DisGeNet、GAD、CTD、TTD、HPO 和Orphadata 数据库筛选出AD 疾病相关靶点,并与佛手散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映射取交集,交集基因即为佛手散治疗AD 的 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数据库构建佛手散治疗AD 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 网络;利用Cytoscape 3.6.1 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通过WebSestalt 及David 分析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 功能及KEGG 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佛手散52 个活性成分,预测得到185 个 共同靶点,最终确定31 个佛手散治疗AD 的潜在作用靶点。GO 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潜在作用靶点参与生 物调控、刺激反应、细胞间通讯等生物学过程;细胞膜、蛋白复合物、囊泡参与等细胞组分;蛋白结合、离子 结合、分子转导活性、水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 富集分析得到13 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佛 手散对谷氨酸钠诱导损伤的PC12 细胞有保护作用,可通过降低胞内Ca2+浓度和NO 含量达到降低细胞凋亡率 的效果。结论佛手散在治疗AD 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控特点,可能与其通过豆甾醇、 Z-藁本内酯、藁本内酯、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调控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神经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通路、Ca2+ 信号通路以及cGMP-PKG 信号通路等多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得到当归-白芍药对化学成分的口服利用率和药物相似性等参数,并筛选药对的有效成分组。利用UniProt数据库找到当归-白芍药对有效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并利用CTD数据库进行靶点相关疾病注释。通过DisGeNET数据库得到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并与当归-白芍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揭示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了当归的2个活性成分和白芍的9个活性成分以及63个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MAPK14、PTSG2、PPARG、TNF、IL6、NOS3、BCL2等蛋白质有关。此外,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显著富集于HIF-1、TNF、NF-κB等信号通路中。结论当归-白芍药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HIF-1、TNF、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 ,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记录当归芍药散有效成分及相应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和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获得当归芍药散治疗IMN的候选靶点。使用Cytoscape 3.6.1作出网络药理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生物信息资源数据库对生成结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28个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catechin)、芍药苷(paeoniflorin)、谷兹醇(sitosterol)和β-谷兹醇(beta-sitosterol)等。同时获得33个可能的作用靶点,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IL-6、MAPK8和CASP-3,主要涉及3条通路,包括TNFR/FADD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BCL-2/BAX外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与TNF-α炎症通路。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得出当归芍药散治疗IMN的可能机制,为开展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搜集并筛选桃红四物汤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的主要成分及靶点信息,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和TTD数据库搜集OA的相关靶点信息;借助Genomics平台分析共有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0.05)。结果共筛选获得桃红四物汤64个主要成分、219个靶点,OA相关靶点1 465个,共同靶点112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TP53、IL6、TNF等;获得GO生物过程592条、KEGG信号富集通路106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分析了桃红四物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OA,为临床药物使用及开发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枳实芍药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获取枳实芍药散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依据度值和介数筛选关键靶蛋白;利用Bi NGO和MCODE插件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的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结果获得辛弗林、D-柠檬烯、N-甲基酪胺、没食子儿茶素、芍药新苷等26个主要活性成分及143个靶点,发现了DRD2、MAPK1、CHRM2、TNF、PTGS2、SLC18A2等35个关键靶点。聚类分析418个GO生物过程得到解热抗炎、神经突触递质、蛋白质分泌运输、转录、细胞代谢调控等10个子簇。KEGG信号通路富集主要涉及神经递质、信号转导、肿瘤、物质代谢及其他等5大类22条信号通路。结论枳实芍药散能作用于前列腺素内环氧合酶2、肿瘤坏死因子、乙酰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视黄酸受体α等靶点,参与抗炎、神经递质调节、抗肿瘤等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对炎症、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及肿瘤疾病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紫苏-百合药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基因靶点、信号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文献检索紫苏-百合药对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原发性失眠的疾病靶点;紫苏-百合药对和原发性失眠的交集基因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紫苏-百合药对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紫苏16个,百合7个(包含1个重复活性成分);有效活性成分与原发性失眠共同作用靶点53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BP)共有284条;细胞组分(CC)共有35条;分子功能(MF)共有58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102条通路。结论:紫苏-百合药对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原发性失眠,为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金银花治疗登革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CTD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登革热疾病相关靶点;对金银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登革热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得金银花治疗登革热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金银花治疗登革热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对共同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MCODE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得到金银花活性成分12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09个,登革热疾病相关靶点3 374个,共同靶点124个。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β-胡萝卜素等;核心靶点包括ALB、AKT1、TP53、IL6、TNF、VEGFA等;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外源性刺激引发自身免疫、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等;关键KEGG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 金银花治疗登革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20,(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策略,结合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研究凉膈散加减方(modified Liangge San, MLG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在TCMSP数据库筛选MLGS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整合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得到ARDS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MLGS治疗ARDS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MLGS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及“MLGS治疗ARDS的调控网络”,在STRING数据库制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共筛选得到MLGS活性成分211个、关键靶点54个;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P<0.05)709个,包括生物过程(BP)457个、细胞成分(CC)50个和分子功能(MF)98个,主要涉及对脂多糖、对活性氧的反应、凋亡信号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266条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对当归六黄汤成分靶点和心律失常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当归六黄汤治疗心律失常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经拓扑分析找出核心靶点,最后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及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当归六黄汤135个有效成分及其2 714个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疾病靶点400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53个;以大于平均Degree值2倍(14.78)进行拓扑分析,最终得到关键核心靶点4个:NR3C1、NOS3、ESR1、PTGS2;GO生物过程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该方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涉及375个生物过程,34条KEGG途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质膜、质膜部分、离子束缚、细胞内信号级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增殖的调控等生物过程;其KEGG信号通路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钙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信号通路传导。结论:当归六黄汤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主要通过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来实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甘草汤入血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运用UPLC-MS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库进行化合物匹配。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Herb数据库筛选芍药甘草汤入血成分的靶点。借助GeneCards、GenCLiP3和OMIM数据库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并通过Venny 2.1在线工具筛选出药物-疾病共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得到PPI网络图,通过CytoNCA进行拓扑网络分析筛选出重要靶点。将筛选得到的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以P<0.05进行筛选,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PPI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对化学成分及其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UPLC-MS分析共匹配到芍药甘草汤入血成分42个,成分靶点727个,筛选到疾病靶点4 984个,PPI网络共有92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芍药甘草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涉及的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分别包含898、91和170个条目。KEGG信号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香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系统药理学研究平台(TCMSP)挖掘香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活性分子及相应的靶点,并利用Uniprot、DAVID等数据库筛选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治疗靶点,将其映射到KEGG数据库,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应用系统药理学方法从香附中筛选出14种候选活性分子及83种与原发性痛经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香附的活性分子—靶点网络,其中节点数97个,药物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187条;从KEGG数据库中获得的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通路有24条,其中大部分靶点蛋白集中分布在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香附以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治疗原发性痛经,靶点蛋白映射的多条通路主要涉及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前列腺素合成、新生血管的形成等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药“黄芪-当归”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中药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使用Uniport数据库进行基因ID的注释,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查找AMD的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 3.7.2将药物-关键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可视化,在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利用Metascape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4.2.6软件对关键靶点蛋白及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黄芪-当归有效成分22个,与AMD相关的关键有效成分14个,黄芪-当归与AMD的共同基因靶点52个;PPI中核心基因依次为CASP3、IL6、VEGFA、EGFR、ESR1等;GO功能富集得到1 064个条目,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活性氧代谢、对脂多糖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后得到119条信号通路,与癌症的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机制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有效成分可与靶点蛋白形成构象能量较低、结构稳定的对接。结论:“黄芪-当归”治疗AM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AMD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芎附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托BATMAN-TCM数据库和TCMSP平台筛选芎附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借助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NGO和MCODE插件进行靶基因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富集分析关键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结果从芎附散中筛选得到丁苯酞、(Z)-藁本内酯、α-香附酮、洋川芎内脂A、洋川芎内脂I等14种活性成分;作用于DRD5、HTR2A、ADR、MAOA、F2、VEGF、NOS3、ESR1、PGR等30个关键靶点;参与内皮细胞与血管形成、多巴胺受体信号通路等12个主要GO生物过程子簇;调控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钙离子、雌激素信号通路,以及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通路。结论初步解释了芎附散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妇科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石璐  孙文燕 《中草药》2020,51(24):6246-625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芍药甘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芍药甘草汤进行活性成分的收集和筛选,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对应的人类靶蛋白;在Drugbank和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中获取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芍药甘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依据STRING数据库得到关键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通路富集分析,使用Image GP平台制作富集结果气泡图;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2进行可视化研究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芍药甘草汤中102种活性成分,对应310个潜在靶点,其中涉及类风湿关节炎靶点68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显示山柰酚、槲皮素、柚皮素、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等是芍药甘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成分,前列腺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一氧化氮合酶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等是该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28个,与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2个,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13个。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40条通路相关,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 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了芍药甘草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初步揭示了芍药甘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