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浊毒之邪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慢性肾衰竭标实之邪可归结为浊毒之邪,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与内毒,以及浊毒之邪在慢性肾衰竭中的致病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的认识。进而在慢性肾衰竭中提出浊毒致病的理论和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陶兴  孙伟 《江苏中医药》2008,40(9):15-16
慢性肾脏病3~5期大量代谢废物潴留在体内,中医学认为其属标实之邪,以水湿、湿热、血瘀、痰浊、溺毒为主,但可归结为浊毒之邪,类似于现代医学中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tatinC)、甲状旁腺素(PTH)及血脂等.慢性肾脏病3~5期浊毒主要指内浊与内毒,有其病机特点.此阶段治疗当以祛邪为务,着重化浊排毒,而中医内服外治法有其一定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药物。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包含大黄配伍的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对现代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在经方中运用灵活,配伍精妙,深入分析其理论内涵,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复杂,总为本虚标实,标实以瘀血、湿热、浊毒内蕴为主,标实证既是脏腑亏损、功能下降的产物,又阻碍脏腑气化,导致慢性肾脏病缠绵难愈,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也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难点。标实不祛则正气难复,脏腑气化难以恢复。大黄味苦性寒,具有逐瘀通经、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功效,配伍诸药切中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既通利二便,给邪以出路,又通利六腑以调整脏腑气化,恢复正常功能。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机入手,分析经方中大黄配伍的理论内涵,以指导大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5.
介绍牛春兰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溺毒等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水湿、湿热、瘀血等标实之邪均属"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内毒,基本病机是脾肾气阴亏虚、浊毒内蕴。临床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疾病分期论治,采用芳香化浊解毒及升清降浊法、通腑泄浊解毒法、淡渗利湿解毒法、通络化瘀解毒法、发汗散浊排毒法、清热化湿解毒法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情况,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分型的统一提供参考,更好地协助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医家诊治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以肝、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实证为水饮型、湿浊型、湿热型、血瘀型、浊毒型。结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多从气虚、阴虚、阳虚、湿浊、瘀血、毒邪等方面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七情内伤等,外因多为外感六淫邪气,邪实伤肾。其病位主要在于肾,又可累及肺、脾等脏腑。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热、瘀血、浊毒为主。除此之外,曹式丽教授特别强调,肾络瘀阻为慢性肾脏病的共有病机,风邪入络为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曹式丽教授善从络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机为肾络瘀阻,主张"络以通为用",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持络脉的通畅。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脏病3期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关键时机,如不能延缓3期患者的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进程,易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多采取大剂量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疗效,但总体疗效尚待提高~([2])。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浊毒壅滞。对此,中医主张予温补脾肾、泻浊祛毒之治法~([3])。本观察采用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证4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病证发展而来。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气、阳虚,邪实以湿浊毒瘀为主。脾肾虚衰,浊邪壅滞三焦,浊邪尿毒不能排出体外,继而并生变证。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责之浊毒,因其可贯穿疾病的始末。李佃贵教授提出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热毒、瘀血、溺毒等因素为标,皆属浊毒。临证时予通腑泄浊、渗湿利浊、化瘀通络、健脾补肾之法,以防浊毒再生,达邪去正安、脾肾同补、标本兼顾之功,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水湿、痰浊(毒)、瘀血、湿热等,诸标实之邪均可归属于"毒邪"之范畴。"毒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毒损"病机在CRF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此病机,本病的治疗当以解毒祛邪为主,中医内服外治法有一定的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浊邪是指具有浑秽、稠厚、黏滞、胶结特性的一类内生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浊邪蕴久化毒,出现浊、毒的双重致病特征时,称为"浊毒"。浊毒致病,有浑秽、重浊、火热、广泛、危重、顽固的特征,符合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日久脾肾衰败,无力运化水湿,致浊邪壅滞,恋久化毒。浊邪"毒化",直伤脏腑,变证丛生,多见于慢性肾脏病3~5期,提示病情危重。浊毒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密切相关,治疗上宜用发表透浊、芳香化浊、渗湿利浊、通腑泄浊、辛开苦降等法,因势利导,驱邪以安正。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4期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毒3个方面,虚证突出表现为肾阳亏虚,瘀侧重于癥瘕瘀结,毒则多为湿毒内蕴、浊毒上逆。虚为病机根本,瘀、毒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体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排毒”,补肾活血以治本、逐瘀排毒以治标,临证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建康教授从风、虚、湿、毒辨治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脏病演变过程多与风、虚、湿、毒有关,临证辨治要点为脏腑亏虚为本,三脏三焦同治;邪实壅滞为标,风湿浊毒为患;扶正祛邪并举,标本兼顾为要。治疗以祛风益肾健脾、利湿泄浊解毒立法,并创制经验方祛风养肾汤,将扶正祛邪之法贯穿始终,同时根据风、虚、湿、毒在病情动态发展过程中主次地位变化,权衡轻重、补泻并施、圆机活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河南中医》2013,33(6):832-834
慢性肾脏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多考虑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是指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水液代谢,则可导致水湿内停,水湿日久化热而成湿热,湿热蕴久,可致痰浊内生,水湿、湿热、痰浊三者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久病入络”,日久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气滞、瘀血;另一方面诸邪日久不化而变生湿毒、浊毒等.在治疗上或以补虚为主、兼祛邪实,或以祛邪为要、兼以补虚,或通补兼施、祛邪补虚并进,以期根治.  相似文献   

16.
代谢毒素的产生和潴留是慢性肾衰竭的显著特点。改善代谢毒素产生的内环境,减少代谢毒素生成并增加其排泄,是阻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环节。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湿热、瘀血、浊毒等邪实为标,久病则湿、瘀、毒蕴结。邪实既是慢性肾衰竭的病理产物,又诱导疾病进展。《温热逢源》言“盖脏病无出路,必借道于腑,乃能外出”,六腑可为邪实之出路,故六腑通则邪实输泻有余。通腑泄浊法以邪实为标靶,是慢性肾衰竭在扶正固本之外的治标之法。狭义的通腑泄浊法功同下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局限,应进一步阐释其内涵,拓展其应用范围以适应临床需要。广义的通腑泄浊法当重恢复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给予邪实以出路,并“攻邪已病”。根据邪实的特性因势利导,使之排出体外,邪去则正安,主要包括通达气机、通利小便、通畅肠腑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证及气阴两虚浊瘀互阻证.治疗上主张早期就应顾护脾胃,并根据慢性肾...  相似文献   

18.
<正>叶景华,全国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擅长中医药治疗多种急慢性肾脏病,尤其长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叶教授认为,多种慢性肾病,究其病程,是一个从虚致实、虚实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过程,其病机多本虚标实,实则为邪,为"湿、浊、瘀、毒",其本为虚,乃为脾肾亏虚、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时也以扶正祛邪立法[1]。笔者就叶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客观分析,以期进一步探明其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络病理论浅析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基于络脉与肾脏结构功能、生理病理关系,探讨肾络病证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络病理论认为肾络空虚,风、湿、瘀、毒等病理因素阻滞肾络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肾虚络瘀是其病机关键,并将"络以通为用"作为治疗总法则;"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祛风通络法、化痰祛湿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解毒泄浊通络法等祛邪通络法治之,标本兼顾。将络病理论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诊疗中,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残存肾功能的恶化,贫血程度不断加重;严重贫血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病机贯穿该病始终,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阻络为标,主要累及脏腑为肝、脾、肾。治疗上当温补肾气与祛浊毒邪兼顾,益气补血并用,肝、脾、肾同治,补虚的同时不忘通腑利湿泻浊,以平补、轻补为主,调畅气机,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