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厌食症论治4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  曹海英 《山西中医》1996,12(2):54-55
小儿厌食症论治4法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曹宏,曹海英关键词小儿厌食症,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在城市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尤以1~6岁小儿多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小儿缺乏微量元素锌及贫血有关。根据临床观察,以中医理论分析本病病机多属腑失通降,...  相似文献   

2.
儿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明显下降,并伴有厌食恶食,或者是拒绝进食,临床上则被确诊为小儿厌食症,一般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独生子女增多,使得小儿厌食症的发病趋势逐年增加,而临床反馈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小儿厌食就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运脾、健脾、养胃。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类方法有时效果不明显,笔者借鉴前人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试探从肝论治六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证实从肝论治小儿厌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刘婷  任学通 《陕西中医》2012,33(7):873-874
总结张卫东主任医师从咽论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验,张师认为小儿厌食症与咽部病证发病与复发密切相关,其致病因素多为热、毒、痰、瘀、虚,主张从"咽"论治,分虚实,防治并重,提出利咽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相似文献   

4.
5.
小儿厌食症论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 .若不及时诊治 ,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对小儿厌食症的论治规律进行探索 ,现将心得与同道探讨如下。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 ,喂养不当 ,或小儿脾胃素虚 ,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的食品 ,过食肥、甘、粘、腻、香味食品 ,加上小儿饮食不知自节 ,造成饮食质、量的过剩 ,超过了小儿脾胃运化能力 ;此外有些家长对小儿过分溺爱 ,恣意纵儿所好 ,过食生冷食物 ,或乱给零食 ,养成偏食习惯 ,或进食无规律 ,导致胃之纳谷功能衰减 ,脾之运化功能失司。病机主要是胃纳受抑 ,脾运失健。治疗主要以苏胃醒脾…  相似文献   

6.
7.
小儿厌食症是以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儿科常见疾病。隆红艳教授提出治疗该病须从肝、脾出发,以运脾为主,疏肝为辅,药物口服与针刺疗法内外同治,疗效明显。该文介绍隆红艳教授以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我国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术后恢复、配合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的减毒增效及维持、姑息治疗、康复等方面彰显出不可或缺的特色和优势。依据大肠癌的生理病理特性,予"补降通兼顾"论治大肠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通补兼施论治老年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其与脾肾的密切关系,与淤血痰浊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特点。该病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主,治疗当施以通补兼施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溃疡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痰浊瘀血闭阻脉络为其重要病理基础,其在局部创面表现多为实证。所以外治时,局部辨证为基础,结合症-证-病-体相参,寓补于通,以通为用,以通为补,脉络通则气血生,气血生则新肌生,即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可达“死肉自溃,脓秽自排,毒邪自解,疮口自敛,新肉自生”之效。在外治中通过通补法通利经络气血津液,以调和脏腑,疮口红活,生气而愈,最终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状态。文末举验案一例,以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从"补中益气法"论治顽固性面瘫的机理。方法:将5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补中益气法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6例,实验组取风池、合谷、百会、足三里、眼四针、面六针,辅以温针灸和局部实按隔纸点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损伤为度。对照组取眼四针、面六针、合谷,不加艾灸。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法"温针灸加局部隔纸实按点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抽动障碍作为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和法”作为治疗大法不断发展完善,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抽动障碍的治疗。抽动障碍存在阴阳失衡为根本、肝脾失和为关键、营卫失调为始诱的“三不和”核心病机,遵循“和法”之治疗大法,主以平衡阴阳为根基、和解肝脾为重心、调和营卫为预防的“三和法”治则,方用柴胡桂枝汤之“和方”,保护小儿少阳升发之气,多样化兼症以药味、剂量加减进行个体化动态调整,重视顾护小儿脾胃,中病不伤正,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冠心病位居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且年龄标化死亡率明显上升,死亡人数明显增加。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已有上千年的记载,在预防、改善预后及防复发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方祝元教授从"气血""阴阳"着手,认为脏腑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度,心脉痹阻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当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出发,采用"和"法,通过调气、和血、平衡阴阳以及重视未来血证论,将微观的血管内皮与宏观的机体稳态结合起来,治疗与预防并举,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厌食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城市及1-6岁的小儿好发,发病率逐年升高。古人指出该病病位在脾胃,治疗以健脾益胃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从肝脾论治小儿厌食症受到了专家们的重视,并在临床实践及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挖掘从肝脾论治小儿厌食症的依据,提出肝脾不调亦是厌食症的常见证候分型,提供新时期治疗该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 隋建屏系南京市名老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小儿脾胃疾病,选方用药独具新见。对小儿厌食症常人均从脾论治,隋老却另觅蹊径,从胃论治,颇具效益,特将其经验介绍于下。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见食而烦,甚至拒食而言。但从求医之病儿而论,凡主诉厌食者并非皆为小儿厌食症,故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增加,主要是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节,脾胃失调,运化失常所致。笔者以“三重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6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5例均为随机门诊病例,其中,男94例,女7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12岁,3岁以下18例,3~7岁132例,7岁以上的15例。病程最短的2周,最长8周。本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型:饮食壅积(13例)、脾虚食积(64例)、脾胃气虚(76例)、胃阴亏虚(12例)。2治疗方法三重法,即点刺双手中指四缝穴、按摩、口服汤剂的一种方法。①点刺双手中指四缝穴:…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且持续时间3个月,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其患者的数量在国内外呈现逐年增加,易产生并发症,治疗费用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肾脏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学中的络脉特点极为相似,通过对肾络理论进行了解,论述肾络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临床上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本文将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概括为脾肾亏虚导致肾络不荣、湿热浸淫导致肾络不和、瘀血阻滞导致肾络不通等,脾肾亏虚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湿热、血瘀是疾病进展中的病理因素。根据其病因病机在治疗上将肾络理论和中医治法的"补、清、消"法巧妙结合,具体运用补肾健脾荣络、清热祛湿和络、消瘀活血通络法论治慢性肾脏病,从而丰富了慢性肾脏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胸痹心痛是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其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疼痛放射至左肩或左臂内侧;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通补兼施"法之机理、"通补兼施"法之具体应用以介绍吴承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经验。认为"虚"与"不通"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虚"者包括脾与肾的亏虚,"不通"者包括痰湿、湿热、寒湿、瘀血、肝郁阻滞不通,故在治疗时虚者补之、不通者通之,"通补兼施"具体应用抓住辨证、分期、兼症三点,"辨证"重在辨证候之虚实,"分期"重在明各生理分期之特点,"兼症"重在察主兼症之联系,参考三者灵活运用"通""补"。文末举验案一则,以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