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阴阳本体结构理论对肾纤维化形成机制及治疗进行论述,认为在肾纤维化中,以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为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与中医学"内阳外阴状态"渐变为"内阴外阳状态"的微观病理变化过程高度相似性。以温阳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的辨证论治对改善肾纤维化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早期使用西药治疗效果尚可,中晚期西药疗效较差且副作用较多。中医联合西医治疗不仅能延缓患者病情发展,而且能有效缓解西药副作用。历代中医大家多从补益肝肾论治,凃教授在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时常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辨别阴阳,从阴阳论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阴阳辨证在八纲辨证中具有统率其他六纲的作用,是对病情进行更高层面或总的归纳,在中医临证过程中阴阳辨证贯穿疾病诊治过程的始末。阴阳辨证对于帕金森病而言尤为重要,不同症状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中病机的转化和中西医治疗都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特点。该文从阴阳辨证的源流及应用、阴阳辨证是帕金森病辨证基础、阴阳辨证在帕金森病临证中的地位和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阴阳辨证产生的背景、应用的基础和价值,以“阴阳为纲”的辨证方法来指导帕金森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扶阳学派名中医唐农教授,崇尚经典,精于医学、国学,创造性地将国学中体用学说引入中医学体系,形象地阐明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和阴阳二气交感离合的体用关系。并基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及《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思想,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机的总趋势是肾阳虚弱,火不暖土,先后天均失常,阴阳本体结构不同程度偏离本位。相应的总治则是温化内寒,健运脾土,使阳气能正常收藏,恢复"内阳外阴""阴平阳秘""阴阳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李哲  胡瀛宇  雒晓东 《中医杂志》2014,(11):977-979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六经厥阴的实质,结合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探讨"以六经厥阴理论为指导,以六经厥阴病理为原则,颤拘阴阳辨治相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相对于疾病而言的,无论健康或是疾病都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不同状态,即"天人合一"、"阴阳自和"、"形与神俱"功能状态的反应。长期以来,中医学侧重于对疾病状态的辨识,借鉴对疾病的辨识实现对健康的认知。从系统的角度看,健康是一种状态,中医的"证"、"体质"、"生理病理特点"等,也都是一种状态,因此,个体人的状态是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正"内阳外阴"的阴阳本体结构理论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唐农教授提出的关于阴阳关系的观点。阴阳本体结构理论完善了"扶阳"学派的理论基础,明确了阴阳的体用关系,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唐农教授根据"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谓之道"等理论率先提出了"内阳外阴"的阴阳本体结构。该理论道明了阴阳的"体",与"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用",阐述了阴阳的体用关系。因此可以全面把握阴阳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目前西药治疗虽能在初期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精神障碍、开关现象等。强宝全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脑、肝,其病因病机多为患者年老体衰,气血阴阳俱虚,阴虚则无以涵阳,血虚则不能濡养筋脉,阳气虚则化为内风,诸因合一发为本病。本文总结介绍其中医辨证,以及针药并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和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特发性震颤属于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与家族、情志等个人因素有关。临床上特发性震颤虽不同于帕金森病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绝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症状,少部分能够通过药物加以控制,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西药的耐药性,特发性震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主生活能力,从远期来看其危害性仍不容小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治疗特发性震颤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扶阳学派又称“火神派”,治病立法强调以阳气为主导,其倡导的扶阳医学理论以“阳主阴从”为核心思想,立足“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在当今中医学术流派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胡跃强教授师承扶阳学派大师唐农,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机以阳虚为本,其发病本质在于阴阳不同程度偏离“内阳外阴”之本位。临证上提出“扶阳为主,次第治疗”的治则,先以桂枝法宣通中焦和上焦,再以四逆法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使患者从“内阴外阳”的病理状态渐变为“内阳外阴”的正常状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和,从而使疾病向愈。文章从治法出发,结合临床验案,阐述胡跃强教授治疗特发...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阴阳自和"是概括人体生理状态的纲领性条文,本文从阴阳的本义为切入点,强调阴阳二者矛盾统一运动的性质,从动态视角解读《伤寒论》中"阴阳自和"含义.阐述了生理情况下,阴指气和津在人体正常的蓄积过程,阳指热和水向外排泄的过程,阴阳自和则说明两者相互配合得当,气机通畅;病理情况下,阴盛阳衰,则无力外出,阳强阴弱,则无以外出,两者均会导致内蓄成邪.而疾病向愈的关键是"汗出",其本质则为阴阳自和,治疗的关键则为调和阴阳的过程,且一旦阴阳自和便需停止用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周易》中乾坤二卦,延伸到代表生命状态的泰否二卦及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关系,创造性提出阴阳本体观,不同层次解读了人体阴阳的本质及其体用关系。其中,阳内阴外是生命最初的状态,阳往外、阴往内的运动轨迹代表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运行不息的变化过程;一旦内阳外阴结构失衡,必然容易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为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为年老之人肝肾亏损、肾精不足,直接导致阴阳本体结构中内阳不足,则内阳外阴结构失衡,痴呆病生。因此,VD病机为阳虚阴实,阳虚为本。由此进一步探讨治疗VD的精神症状,为VD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敏  杨楠 《河北中医》2020,42(4):614-617
少阳内从阳明之阖,外从太阳之开,为"阳气之微",易夹虚而气血不足。少阳主枢,少阳三焦调畅气机,通调水道,输布津液,为人体气机、阴阳、水火等运行的通道。因此,少阳虚损及枢机不利引起的证候复杂多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机特点可总结为少阳虚损及枢机不利而引起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为小柴胡汤所化裁,有通阳达邪、宣畅枢机之功效,虚实兼顾,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与其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不仅包括肿瘤所在组织的机构和功能代谢,也包括肿瘤细胞自身所处的内在环境。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于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肿瘤的发生是人体正气不足与邪气内侵所致的阴阳失衡的结果。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炎症因子之间亦存在着不断发展变化的"阴阳"状态,阴阳平衡失调是导致疾病进展的关键。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纠正机体阴阳失衡状态,恢复其动态平衡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梁健芬结合临床提出肝肾虚损、浊毒内蕴为帕金森病辨证之机要,基于帕金森病本虚标实病机,把握住浊毒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地位,采用"化浊解毒"法辨治帕金森病,能有效缓解或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使机体更趋于自稳状态,从而恢复自身或达到一个新的排毒稳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丁琳琳  蔡慧君  纪云西 《新中医》2023,55(12):204-207
基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从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探析不寐的病机和治则用药之法。分析 认为,不寐的病机本质在于人体阴阳失和,阳不入阴。人体阴阳的生化消长与昼夜节律的阴阳消长变化相应, 当机体打破了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后,则会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故治疗上应善用“温潜”之法来引阳入 阴,燮理阴阳,使机体回归阴阳和合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病因病机的不确定和诊断的不规范,给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带来不小的挑战。立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诊断—治疗"模式,对其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为帕金森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7.
结合《易经》《黄帝内经》提出"内阳外阴"的人体阴阳本体结构,在此基本结构下阴阳才能根据各自的特性完成阴阳之间的气化交感,并在此结构指导下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阳虚型口腔溃疡。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根本病机在于阳虚阴盛、虚阳外浮,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治,固本收功。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总结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治疗经验,并举病案一例。  相似文献   

18.
阴阳平衡是机体的健康状态,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本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中医从"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从"辨证论治"来治疗疾病。"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医对人自身内部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整体、人与社会环境整体平衡的思维;"辨证论治"则体现了中医对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平衡失调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治疗疾病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阳平衡的思路和手段,因此,阴阳平衡是中医把握疾病的思维核心。  相似文献   

19.
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即"阴阳自和"状态遭到破坏。"阴阳自和"是机体自愈的前提。针灸通过调和阴阳,帮助机体恢复和维持其"阴阳自和"状态,从而促进自愈。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帕金森病患者多伴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志异常症状,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类情志异常方面疗效欠佳,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此类病症疗效确切。何建成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病的诊治,对帕金森病及其伴发情志异常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颇有心得。何教授从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出发,辨证以阴阳失调、脏腑虚实为主,治疗上采用养阴柔肝、健脾养血、补肾益精之法,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