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自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20年3月24日宁夏省的7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临床特征规律。结果:75例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39.9±17.8)岁。病情轻重分型中以普通型居多,占55例(73.33%),轻型10例(13.33%),重型7例(9.33%),危重型3例(4%)。有基础疾病的患者14例,占总人数的14.67%。患者的主要症状按频数高低排序:发热40例(53.33%)、咳嗽咳痰38例(50.67%)、乏力28例(37.33%)、胸闷23例(30.67%)、气短23例(30.67%)、干咳17例(22.67%)、咽痛12例(16%)、头痛12例(16%)、肌肉酸痛12例(16%)、腹泻8例(10.67%)、口干咽干6例(8%)。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29例(38.67%),阳虚质22例(29.33%),阴虚质10例(13.33%),平和质8例(10.67%),痰湿质3例(4%),...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2022年1月—2022年3月河南省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以探讨新冠肺炎“复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参考。方法 以感染新冠肺炎后复阳患者为复阳组,感染新冠肺炎正常转阴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其症状、体征、舌象等病历资料后,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两组进行体质类型辨析,并对比复阳组复阳前后体质类型变化。结果 (1)体质类型占比如下,复阳组: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对照组: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2)复阳组复阳后湿热质由39例变为29例占比下降、痰湿质由7例变为12例占比增加、平和质由12例变为11例占比下降、阴虚质由2例变为5例占比增加、增加3例气郁质。结论 新冠肺炎复阳患者易感体质以湿热质为主。新冠肺炎复阳后体质变化主要表现在:湿热质占比下降、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占比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集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中医体质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85例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康复12~17个月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抗体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泌尿系彩超、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医体质辨识等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恢复期患者IgG(+)61人(占71.76%),T淋巴细胞亚群中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45+Lym)降低70例(82.36%),总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降低60例(70.59%),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CD4+)降低57例(67.06%),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CD8+)降低40例(47.06%)。肺部CT异常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者78例,肺部结节影者24例,纵隔淋巴结影者9例,磨玻璃影者3例,肺纤维化者3例,肺气肿3例。中医体质辨识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多见(47.62%),其次为血瘀质(17.85%)、气虚质(15.48%)和湿热质(8.3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出院康复12~17个月后仍部分存在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慢性炎症反应等后遗症状,中医体质虽整体趋于平和质,但瘀血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仍兼见其中,提示中医药可从体质类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长期康复并需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恐慌.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学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其中中医体质辨识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中医体质辨识的历史沿革、体质辨识对辨证论治的指导以及体质辨识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分析不...  相似文献   

5.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全国各地防疫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中医药干预治疗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强调个体的差异性,不同个体具有不同体质,而中医学中的体质特别是正气的充盈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中医体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4日本院收治的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及疾病史,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及胸部CT检查患者临床情况,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患者舌象进行诊断,并根据《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进行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为(44.00±15.17)岁,以男性居多,57.14%的患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42.86%的患者有确诊患者接触史;50%以上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CD3、CD4和、CD8降低以及C反应蛋白增加;胸部CT显示,80%以上的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其中双肺病变占60%,病变类型以斑块状阴影居多;多数患者伴有发热(85.71%)、咳嗽(80.00%)、肌肉酸痛(42.86%)、乏力(40.00%)等临床症状;患者的证型主要是湿邪郁肺(45.71%),其次为邪热壅肺(37.14%),病机特点以湿为主,其次为热;舌苔以腻苔为主,舌质以红和淡红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邪郁肺为主,致病特点以"湿"为主,可针对性地采取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1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1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胃脘痞满、胃脘疼痛等12项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11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消化系统症状者58例(49.2%),轻型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56.5%,普通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和症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5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53 例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确诊患者具有明确的疫区旅居史或疫区人员接触史;发病主要以普通型居多;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在性别分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咳痰为首发症状居多,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纳差、腹胀等);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52.83%)、寒湿疫毒袭肺证(16.98%)为主;在舌色、苔质、苔色、脉象等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寒湿疫毒袭肺证为主,病因病机以“寒、湿、热、毒”演变为主,以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后体现了湿热病邪已去、正气逐渐恢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F-19)从2019年12月起,造成了中国7万多人确诊感染,2千多人死亡,并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两月来何俊安主任医师作为眉山市中医治疗专家组组长,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或经西医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核酸检测持续阳性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温疫”范畴,其发病具有典型的湿毒致病特点,并与运气、地理、气候和人群的易感性相关,其病位在膜原,涉及三焦、肺、脾、胃。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易于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毒、夹寒、夹瘀,危重患者发病2~3周是疾病转折点,顺证(轻型、普通型)病情多向愈,逆证(重型、危重型)病情多呈恶化加重。应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清解相合为治则,寒化佐以辛温,热重于湿加强苦寒,湿重于热侧重淡渗、芳化,腑实佐以通腑泄浊,热入营血当清营凉血,内闭外脱当留人治病。在治疗中应该坚持三因制宜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首重气机宣畅,注意给邪气以出路,时刻注意护胃气、存津液,不宜早用寒凉、滋腻,扶正需要确有正虚,并提出了辨方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具有流行性、症状相似性和共同性、时令性、地域性特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本病基本符合中医学"温病""瘟疫""湿热疫"范畴,病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为时令戾气;病机为疫毒由表及里、由轻转重的病理过程。辨证应遵循温病学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以中医证素为切入点,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两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病病位证素主要为肺、脾、心、肾、大肠等,病性证素主要为热、毒、湿、虚(气虚、阴虚、阳虚)、瘀、寒、脱、闭等.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证素研究对新冠肺炎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以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救治COVID-19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2月14日湖北和四川两地多家医院收集的COVID-19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38例COVID-19患者,来自湖北/四川的各120/18例,男女比例为0. 86∶1,平均年龄为(53. 2±14. 9)岁,60岁以下的患者有86例(62. 3%),其中普通型80例、重型58例,重型组患者发病[(57. 7±14. 67)岁]年龄较普通组患者[(49. 9±14. 4)岁]高。中医证型分布以湿遏卫阳证44例(31. 9%),湿遏热伏证28例(20. 3%),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36例(26. 1%)为主,其他尚有湿热袭肺、阳气虚馁、肺气欲绝证19例(13. 8%),湿热袭肺、气阴两伤、肺气欲绝证11例(8%),且各种证型在COVID-19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χ2=0. 202,P <0. 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普通组患者中医证型以湿遏卫阳证(48. 8%),湿遏热伏证(26. 3%),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17. 5%)为主;重型组患者以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37. 9%),湿热袭肺、阳气虚馁、肺气欲绝证(25. 9%)为主,各证型在普通组和重型组患者间的分布有差异(Z=6. 452,P <0. 05)。结论: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遏卫阳证,湿遏热伏证,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为主,但应警惕避免疾病向肺气欲绝的危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系统,于2020年2月4日至7月12日从24家临床监测单位纳入新冠肺炎患者2135例,共计访视8836例次,采集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日期、病程、发病时症状、现症、合并疾病、用药情况、预后情况等,系统归纳总结患者相关信息以明确新冠肺炎中医证候.证候学调查结果表明,新冠...  相似文献   

15.
16.
中医药传承千年,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在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疗效的安全性中有着极大的优势.我们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温疫范畴,病因为感受湿热浊毒之疫气,病位在肺,涉及中焦脾胃,其主要病机为湿、热、毒、瘀、闭,主要治疗原则为芳香辟秽,分消走泄,宣畅气机,驱邪外出,祛湿贯穿治疗始终.全程贯穿着湿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6-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应急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105例,于久院后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氧饱和度、降钙素原、首发症状、舌象等信息进行辨证.结...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知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中医文献发表情况。方法:查找并下载所有中国知网新冠肺炎的中医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筛选提取分类,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29日,中国知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科研成果网络首发平台共网络首发708篇文献,中医相关文献203篇;共有161种期刊发表了新冠肺炎相关文献,医学类期刊150种,非医学类期刊11种,中医类期刊39种,非中医类期刊111种;《中医杂志》是最早发表新冠肺炎中医文献的期刊,也是截至2020年2月29日发表新冠肺炎文献数量最多的中文期刊。中医文献内容涉及新冠肺炎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治疗、科研等方面,涵盖较全面。结论:中国知网已发表的文献中,中医文献占比较低,文献影响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