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吕悦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15-1916
以“消”、“消渴”、“渴”为检索词,检索出《本草纲目》中所有相关中药,并进一步筛选出有治疗消渴的药物。对这些药物的归经、五味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归经中肺、脾、胃、肝有显著性差异,五味中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基本用药规律是:①用药的归经主要是肺、脾、胃、肝、肾为主。②五味主要以甘、苦、酸为主。  相似文献   

2.
吕悦  石岩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15-1916
以“消”、“消渴”、“渴”为检索词,检索出《本草纲目》中所有相关中药,并进一步筛选出有治疗消渴的药物。对这些药物的归经、五味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归经中肺、脾、胃、肝有显著性差异,五味中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基本用药规律是:①用药的归经主要是肺、脾、胃、肝、肾为主。②五味主要以甘、苦、酸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唐代王焘所编撰《外台秘要》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外台秘要》卷第十一中治疗消渴病的87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外台秘要》方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87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17个、3味药物组合3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3个序列。结论:《外台秘要》法宗仲景,开创三消论治之法,对研究中唐以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挖掘古代医学文献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更好地执行《中国药典》2010版,确保毒性中药用药安全、合理.方法 对《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毒性中药品种及品种项下内容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内容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含有毒性中药品种增加至83种,在品种质量控制技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注意等方面与《中国药典》2005版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修订,但某些品种的部分项目内容还存在不完善、不确定之处.结论 《中国药典》2010版对毒性中药在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品种进行了标准化的规范,少数品种仍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叶天士医学全书》治疗消渴病内服方药的性能,探讨叶天士治疗消渴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叶天士医学全书》治疗消渴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叶天士治疗消渴常用药以频次大小前12味药依次为甘草、麦门冬、人参、山药、山茱萸、茯苓、生地黄、熟地黄、知母、附子、桂枝、石膏等;使用最多为补益药,其次为清热药;入脾胃和肺经药物最多;药味多为甘、苦,药性以寒为主。结论:叶天士治疗消渴病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其用药规律是:滋阴为本、借重甘味,清肺运脾、助肾气化,泻火致津、肃清阳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0年版《中国药典》民族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等,以适应少数民族医药发展需要,维护《中国药典》的权威性.方法: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民族药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对民族药材的收载及来源及品种、名称、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使用注意等文字术语的描述上存在不足之处.结论:建议《中国药典》在增加民族药材的来源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与规范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等文字术语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Python语言分析《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文献学依据.方法:搜集《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处方,构建方剂数据库,应用Python语言统计出高频药物、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等,并采取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方剂共677首,药物452味.用药以麦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 2016软件对《太平圣惠方·三消论》治疗消渴的相关处方进行数据录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图。结果 收集处方148条、中药176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共有18味,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对药5组,角药22组,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5个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太平圣惠方》重视火热邪气与气阴两虚在消渴病病机中的重要性,治疗以清热药、滋阴药、补气药为主,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乌梢蛇的名称变化、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工、真伪鉴别等内容进行本草考证。方法:考证历代古籍本草,并结合现代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厘清了乌梢蛇的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等的源流变迁。结论:考证出乌梢蛇名称、基原、功效主治、炮制加工和毒性,古今记载一致;而归经方面,本草记载为归肺、脾、肾经,而2015版《药典》记载为归肝经,与本草记载不符,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2020版《中国药典》的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中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遴选并整理202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成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录入Excel表数据库中,进行频数分析,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0个中成药,包含337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大黄,功效分类主要集中在补虚药,四气五味以温、苦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6组;系统聚类分析中共得到3大类。结论: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多选择性味温苦、归脾胃经的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较为常用;泻下药虽使用不多,但大黄因其特殊功效使用频数最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统计和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动物药的功效及应用特点,以期为动物药的研究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动物药进行筛选,统计单味动物药的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用法、用量、毒性或禁忌等信息并统计含动物药可外用中药制剂功效及临床应用分析、含动物药制剂的剂型、用药禁忌,并将上述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明确记载动物药共51种。其中,动物药功效分类中以平肝息风药和补虚药居多;性味以平、咸为主,频数>10次的归经有肝经、肾经、心经、肺经。动物药多数入汤剂和丸散,入汤剂的动物药以先煎的方式为主;动物药用量以3~9、5~10、3~6 g常见,动物药外用适量。除了说明药物毒性,动物药的注意事项中最多的是孕妇慎用和孕妇禁用。《中国药典》可外用的含动物药中药制剂应用在儿科类、妇科类、骨伤科类、口腔科类、内科类、外科类、皮肤科类、眼科类、咽喉科类等多个科室,临床应用广泛;含动物药制剂的剂型以丸剂、胶囊剂、片剂、胶囊剂为主;动物药入药前以制成细粉的形式为主;制剂中的用药注意事项以孕妇和儿童用药禁忌为主。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动物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独特。但动物药还存有质量标准不完善、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动物药内服外用的优势。此外,动物的非药用部位也有开发利用价值,应加以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实现动物药资源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以下简称"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录的治疗失眠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组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收集《中国药典》中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根据其功能、主治分为两类,借助于辅助平台对两类处方的证候、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组方规律,进行新方分析。结果功能记载有安神并且主治明确针对失眠的处方,录入41首,包含26个证型,包含中药145味,共计用药频次405次,以补虚药和安神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心经;常用中药以酸枣仁为核心,当归、远志、茯苓、五味子使用较多,当归、酸枣仁、远志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4个处方,可分别用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证的治疗。功能未记载安神但主治中明确能治疗失眠的处方,录入24首,包含21个证型,包含中药92味,共计用药频次181次,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肾经;常用中药以黄芪、当归为核心,白芍、何首乌、淫羊藿、川芎、熟地黄使用较多,当归、川芎、熟地黄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1个处方,可用于血瘀型失眠的治疗。结论辅助平台能客观呈现《中国药典》中关于失眠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治疗心悸的病症特征及组方规律,并由此探讨新的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悸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功能与主治"出现"心悸"相关病症的所有中成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该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心悸的病症特征、成方组成的用药规律及探索新方。结果:对治疗心悸的107个中成药和195味药物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所治心悸的病症特征和这些药物的性味归经特征、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心悸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主要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治疗方面以益气、活血药频数最高且为关键药物,而主要的关联规则为远志-当归和远志-炒酸枣仁(置信度均为0.8);通过分析进一步挖掘出18个核心药物组合,并探索出9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治疗心悸的中成药进行数据分析,可明确心悸的病症特征及用药规律。该病最多见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治疗以活血益气,补益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药用枸杞的名称、品种、性味及功效等进行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枸杞提供文献依据。方法:立足传统本草文献进行梳理和校对,并同《中国植物志》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进行古今对照。结果:梳理清楚了枸杞的名称、品种、性味及功效。结论:枸杞产地经历了由河北、江苏逐渐向陕西、甘肃等地的变迁,最终形成了以宁夏为道地产区的稳定状态;古时药用枸杞的品种由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逐步变为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枸杞子同枸杞根(地骨皮)的功效自唐代开始就有区别,至《本草纲目》变得完全清晰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枸杞子功效中的"内热消渴"在传统本草文献中为地骨皮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91-195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研究叶类中药,通过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含叶类中药,分析其性味归经、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得出202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录叶类中药40种,可外用13种,有毒或孕妇慎用的叶类中药7种,药性以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主入肺、肝经。与现代临床应用相比较发现其化学成分常与果实、根茎相似,现代临床上多有抗炎、抗氧化、抗菌、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以0 g~10 g煎煮为主要用法用量。合理充分使用叶类中药,加强叶类中药的实验研究,完善叶类中药的功能主治,开发新的药用价值,是日后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钱忠直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048-2051
目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于20101年10月1日正式执行,目前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与历版药典相比,2010年版药典更加体现出中医药特色,通过专属性鉴别、检测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中药质量控制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注重野生资源的保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中药性味归经、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中药材拉丁名进行了修订和规范。作者在本文中分别对新版药典的上述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摘录《普济方·消渴门》中的方药,对其进行药名的统一,合并重复方剂,进行频率分析。对使用频率前20的药物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普济方·消渴门》所用药物药性、归经和功效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相符,可为现代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和Excel软件,归纳分析《中国药典》(2015版)中以中医药治疗跌打损伤的组方规律。方法:统计《中国药典》(2015版)中具有治疗跌打损伤的单味中药和中成药,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和Excel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跌打损伤中成药方剂29首,涉及中药149种。方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其中乳香-没药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总方剂的51.7%。进而得到核心组合3个,新处方3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Excel软件对《中国药典》(2015版)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跌打损伤的单味中药以及中成药组方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进而揭示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32味具有“轻身”功效的药物。以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本经》中记载的“轻身”药物内涵、三品分类、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生地等进行特色分析,探讨“轻身”药物在“治未病”、延缓衰老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中药研究和临证用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殷娜  罗石任  李冬冬  张云芳  谢艳 《光明中医》2022,(20):3649-3652
目的 探索治疗产后痹的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状况,为促进母婴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筛选统计文献所记载的方剂中药食同源中药品种及使用频次,参照《中药学》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物功效类别、性味、归经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73篇文献,含中药方剂197首,筛选出药食同源中药37味,用药频次在50%以上的依次为当归、黄芪、甘草、肉桂。药物功效以补虚为主,药性以平、温居多,药味以甘、辛多见,归经多入脾、肺经。结论 药食同源中药在产后痹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发挥益气养血、解表散寒、温经通络的作用,与产后痹的基本病机相符,可在用药治疗中为保障母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