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大脑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主要以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VBI患者主观症状表现多而缺乏客观依据,故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限。现对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63例VBI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根据游国雄等提出的诊断标准,本组全部为临床确诊病例,共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30min~17年(平均1个月20天)。41例因头位和转动而诱发,10例因精神紧张劳累而诱  相似文献   

2.
总结1991年至1999年74例脊髓积水/脊髓空洞病历(均经MR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就诊断及手术治疗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11~57岁。病程6个月~20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MRI明确诊断,采用手术及早切除病变部位椎板,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结果本组随访11例,优8例(72.7%),良2例(18.2%),可1例(9.1%);优良率90.9%。结论对于椎管内脓肿,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报告30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例均予以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对载瘤血管加照"手术位"造影片,诊断明确后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发现动脉瘤30例,28例成功夹闭瘤颈,脑血管造影满意,2例行动脉瘤包裹.结论全脑血管DSA造影、"手术位"造影的应用及显微手术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经DSA或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62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分析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A与DSA或手术的符合情况。结果 MSCTA准确诊断63个动脉瘤,漏诊3个,其诊断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100%;MSCTA可准确评价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临近动脉和组织间的解剖关系。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无创的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技术,可作为患者手术及介入治疗动脉瘤前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胸廓出口综合征(TOS)、平山病 (HD) 及神经根性颈椎病 (C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及肌电图诊断的TOS下干型30例(手术证实)、HD 30例(神经内科确诊标准),CS 30例(15例手术确诊,15例核磁共振证实)病人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HD 100%呈C8-T1神经原性损害,感觉神经功能正常;下干型TOS呈神经原性损害者为33%,感觉功能异常者为96%;CS呈节段性神经原性损害者为10%,感觉神经功能多为正常.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HD、TOS及C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种类型:额窦型22例,筛窦型8例,蝶窦型18例及混合型6例。根据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修补,额下入路30例,翼点入路1例,经鼻内镜修补23例。分析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及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均见神经组织突入鼻窦,脑组织疝出部位与术前影像学所示完全一致。手术治愈53例,无效1例,经降颅压、腰大池穿刺等处理后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脑脊液积聚情况,对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进行诊断分型,进而选择经颅或经内镜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3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2例(50.79%),大部分切除25例(39.68%),部分切除6例(9.53%).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及癫发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显效30例(47.62%),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结论 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3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2例(50.79%),大部分切除25例(39.68%),部分切除6例(9.53%).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及癫发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显效30例(47.62%),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结论 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对22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7例(77.3%),次全切5例(22.7%);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出血量少,平均每例220 ml。结论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早期诊断困难,术前确切病理诊断依赖肿瘤穿刺活检;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肿瘤早期误诊率极高。作者统计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287例,其中延误诊断13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与误诊椎管内肿瘤男性发病154例,误诊73例。女性发病133例,误诊63例。男、女误诊率皆为47.4%。二、年龄与误诊的关系(表1)三、病程和延误时间从首发症状至确诊的时间最短者10天,最长达19年,延误诊断在2年以内者占88%。其中90%的转移癌在5个月以内、78.3%的非胶质恶性肿瘤在6个月内,血管瘤、纤维瘤和脊膜瘤平均约为2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垂体转移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确诊为垂体转移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包括尿崩6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行经蝶窦手术6例,开颅手术2例。结果肿瘤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生存期30~260 d,平均151 d。结论垂体转移癌为罕见鞍区恶性肿瘤,手术可明确病理诊断及缓解临床症状。术后需综合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3.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后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区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 鞍区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癫痫病的手术治疗定位很重要,以往术前定位往往主要靠脑电图(EEG)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但阳性率低.近年来单光子反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n emisson computed tom(?)gaphy SPFCT)已经在我国用於临床上对癫痫病的诊断和定位。对这些方面的检查,我国未见有文献评价,我科在1987年以来对30例顽固性全身性癫痫进行手术治疗,本文仅对其临床资料中的EEG、CT、SPECT进行比较。对象和方法 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1.6岁(8~57岁),病程3~20年,全部病例均经内科诊断为顽固性、全身性癫痫并系统治疗2年以上无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是指最大径≥ 4 0mm[1,2 ] ,属于第四期的肿瘤。由于其体积大 ,而且肿瘤与周围结构粘连紧密 ,手术切除肿瘤并尽可能保留周围神经功能又成为神经外科手术难点。我们于 1994年 11月至 1996年 11月成功收治了 80例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 (占同期桥小脑角肿瘤的 4 2 8%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 37例 ,女 4 3例。年龄 9~ 73岁 ,平均 4 4 6岁。病程 3周至 30年 ,平均 4 36年。肿瘤最大径 4 0~ 80mm ,平均 50 2mm。病理诊断为 :听神经瘤 4 6例 ,脑膜瘤 15例 ,上皮样囊肿6例 ,三叉神经瘤 5例 ,其它类型肿…  相似文献   

16.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临床特点,提高对DNE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2例DNE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法,并尝试对DNET进行分型.结果 以癫痫起病者40例(95%).37例患者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5例表现为混杂T1、T2信号.将DNET进行分型,A型30例,B型12例.结论 癫痫是DNET的主要表现,CT、MRI是术前诊断DNET的重要方法.手术是治疗DNET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范围不仅要切除病变,而且要包括肿瘤周围的致痫灶.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67年至1984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2例。现结合临床所见就诊断与手术治疗等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0~62岁。体力劳动25例,22例未回忆起有明显外伤史,10例有明显腰骶部外伤史。病程2个月~8年,其中6个月~5年30例(93.8%);30例发病后经过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A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1例AVM病人行CTA或(和)DSA检查或病理确诊,30例手术治疗,1例γ刀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中24例痊愈无后遗症,7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和(或)不全性失语。结论遇到相关病例,尽早行CTA或DSA检查,确诊后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早期治疗可明显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Rathke囊肿的诊断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Rathke囊肿的病历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Rathke囊肿女性多发(男:女=1:1.54)。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障碍为主。MRI检查T1WI可为高、低、等信号,T2WI70%为高信号、30%为低、等信号,部分病例增强后囊壁强化。69例经蝶窦入路,2例开颅手术切除囊肿。术后随诊3个月~10年,复发1例,占1.4%。结论:Rathke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结合内分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症状性Rathke囊肿首选经蝶窦手术治疗,疗效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后窝蛛网膜囊肿(posterior fossa arachnoid cyst,PF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术前出现症状30例,无症状6例。单纯神经内镜手术24例,内镜控制下显微镜手术5例,单纯显微手术3例,未手术观察4例。结果30例术前出现症状病人中,术后症状消失13例,明显好转12例,无变化5例。32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5年。囊肿完全消失2例,不同程度缩小23例,无明显变化7例。结论CT或MR是诊断PFAC的有效方法,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TC)对区别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具有特异性。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颅后窝囊肿的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