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是指以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属中医肩痹范畴,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过半百之人,气血虚弱,感邪后易发病,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针灸临床上总结了 4种行之有效的五输穴子母补泻法 ,现分别举例介绍如下 ,供针灸同仁临床参考。1 子母补泻法在本经上的应用张某 ,男 ,8岁。 1 993年 5月 2 5日初诊。患儿 2天前受凉后咳嗽气粗 ,头痛发热 ,口干咽痛 ,恶风鼻塞。查体温 3 8.7℃ ,咽部充血红肿。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此属外感风热之证 ,取双侧尺泽及大椎 ,针用泻法 ,治 1次即脉静身凉 ,治 2次咳止痛消而愈。按 :子母补泻法在本经上的应用 ,为临床常用 ,最早见于《难经·六十九难》。是法根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及主治性能的配合 ,再按照脏腑的五行属性 ,根据“虚者补其母…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失眠一病,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均有不同见解,但大多取百会、神门、四神聪、安眠等穴位,以近部取穴、治标为主。中医治疗疾病要求治病求本,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失眠病程较长,病情多虚实夹杂,临床证型较多,因此治疗上应辨证施治、标本同治。子母补泻是针灸补泻法之一,治疗疾病时依据五行相生理论,按照病情的虚实来选取五输穴行补母或泻子的治疗方式,治疗中标本兼顾,并且取穴灵活简便、安全性高。本文主要论述运用“子母补泻法”通过调补经络治疗失眠,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子母补泻”源于《内经》形成于《难经》,历代医家结合临床体验,不断充实完善,经阐发而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核心。然而在其应用方面见仁见智,各存异同,故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于临床,更广泛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一些体会,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以就正于同道。1 选穴 补泻以母子关系取穴补泻自《难经》以来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其取穴方法是根据十二经脉所属脏腑和五腧穴(井、荧、输,经、合)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确定。基本原则在《难经.六十九难》中已明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当先补之,然… 相似文献
6.
《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 ,为针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难经》在此针法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针法有手法补泻 ,穴位补泻以及四时分刺等内容 ,尤为突出的是穴位补泻。1 穴位补泻法 穴位补泻法 ,是在《内经》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上 ,结合五行相生规律 ,提出“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的补泻法 ,又称子母补泻法。正如六十九难所云 :“经言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其文出自《灵枢·经脉》篇及《灵枢·禁服》篇所载“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亦名漏肩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在50岁左右易发,故又名五十肩。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对应取穴法治疗本病383例,收效良好,兹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3例门诊患者中,男265例,女118例;年龄50岁以下135例,51~60岁162例,61岁以上86例;病程在0.5个月以内137例,0.6~1.5个月154例,1.6个月以上92例。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有广泛压痛或伴有感觉异常,昼轻夜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可有肩部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病史;颈椎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乳儿腹泻的病因除了外感六淫等因素外,多由于乳儿对母乳中的某种成分不适应所致,如母亲患外感、食积、腹泻以及素体阴阳气血的盛衰,都能引起母乳的变化,乳儿食后出现不适而腹泻。因此。在对乳儿腹泻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除了要对其本人的得泻进行辨证分析外,应注意对其母体的状况进行辨证,有针对性地调整母体的内环境,以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子母同治的方法治疗乳儿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203例用此种方法治疗乳儿腹泻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难经》对针灸学发展贡献甚巨。其一,确立奇经八脉理论。首创其概念、完善其循行、阐明其生理病理,奠定后世发展之基础。其二,完善特定穴理论,对八会穴、十二原穴、五输穴、俞募穴理论及临床均有论述。其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名经取穴法治疗肩周炎的即时镇痛和较快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辨经分型共观察50例病人采用同名经取穴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即时镇痛效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100%;即时镇痛总有效率90%。结论:采用本法意在上病下取,同名经同气相求,配合肩关节活动,可诱导“气至病所”以达到速效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远端取穴动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远端取穴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为46.2%与34.2%,其总有效率为92.3%和81.6%。组间比较P<0.05。结论:远端取穴动法治疗肩周炎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五行子母补泻治法是李东垣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适用于脾胃内伤所引起的热证和杂病,是结合了脏腑辨证、阴阳五行、升降浮沉、气血津液以及五运六气等理论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辨证体系其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李氏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内经》中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独创子母补泄治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病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现代学者仅强调李东垣脾胃学说而不重视脏腑生克制化规律,以至于其脏腑生克辨证及五行子母补泄治法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就五行子母补泄对李东垣对消渴病的治疗思路进行剖析,并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火与气机、脾胃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 ,以肩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 ,本病好发于 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也称五十肩 ,为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笔者自 1998年至 1999年期间采用循径远道取穴的针刺疗法 ,并配合拔火罐治疗肩周炎 3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30例中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34岁 ,最大 69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6年以上。2 治疗方法 根据肩部疼痛的部位及痛点的分布 ,循径取穴 ,即痛点在臂内侧上段、肩腋前沿及中府穴处取太渊穴 ;在肩峰及臂前臁的取合谷穴 ;左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交叉取穴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健侧肩痛穴、条口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灸对照组(P〈0.01)。结论:交叉取穴法是电针肩痛穴、条口穴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子母补泻取穴法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iR-204、mi R-223-5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子母补泻取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水平、血清mi R-204和mi R-223-5p表达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九六补泻配合循序取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采用九六补泻配合循序取穴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九六补泻配合循序取穴治疗顽固性神经性呃逆,患者呃逆症状逐渐减轻,呃逆频次逐渐减少,食欲及精神明显好转,夜寐可,大便调,随访症状未反复。结论九六补泻配合循序取穴治疗顽固性神经性呃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正1经络理论《灵枢·经脉篇第十》曰:黄帝曰:…,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三 相似文献
20.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常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笔者运用手法治疗本病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2例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42~79岁;病程20天~1年2个月。病在左肩35例,右肩24例,双肩3例。治疗方法手法治疗:①肩前弹拨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