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其发病率占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首位。病死率一般在5~20%,而且还有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所以,做好流脑的防治,对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对于抓革命、促生产,是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入院时行CRP检查、尽早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合理运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后遗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治疗细菌性脑膜炎311例,其中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187例,一般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104例。二者鉴别不仅涉及疫情、分科及隔离问题,还关系治疗和预后,故试对其鉴别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流脑组男107例,女80例。~3个月0例,~1岁30例(16.0%),~5岁53例(28.3%),>5岁104例(55.6%)。10~12月份发病20例,1~6月份发病167例(89.3%),7~9月份发病0例。  相似文献   

4.
<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的化脓性脑膜炎.由于本病与其他细菌或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而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现将流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及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健闻 《右江医学》2006,34(4):429-43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早在200年前人类就已认识该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及世界各地都有过大规模的流行,至今全球每年仍有50万病例发生,病死率在10%以上。在西部非洲地区的“流脑带”,病死率更高[1~4]。本文就近年流脑的流行概况、病原学研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对流脑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流脑的流行及其传播途径从全球来看,流脑流行的地域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各大洲。各国之间流脑的发病程度差异很大,一般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本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很高。如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下称流脑)和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的死亡率为5~10%;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死亡率达28%。患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存活的婴幼儿和新生儿50%以上遗留脑功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病死率高,特别革兰氏阴性细菌性脑膜炎(GNM)病死率30~80%,而幸存者遗留神经、精神和发育上的异常至少有30%,病死率和后遗症率之高可能与合并脑室炎有关。有作者认为在诊断为婴幼儿化脑的同时,有75%的婴儿合并脑室炎,年龄愈小,脑室炎发病率愈高。为提高小儿化脑的治疗率,减少后遗症率,对化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本病检查周围血象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一般在20000/mm~3左右,高者达0000/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在流脑流行季节,遇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的病人,结合周围血象的改变,即可做出流脑的拟似诊断。但近几年在流脑的防治工作中,发现部分病人周围血象正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有时甚或延误治疗。本文结合5例白细胞总  相似文献   

9.
化脓性脑膜炎(下称化脑)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的总称。一、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是可以造成流行的最重要的化脑病原菌。存非流脑流行年里,国内仍以肺炎球菌脑膜炎(下称肺脑)最多。国外报道流感杆菌脑膜炎(下称流杆脑)逐渐增多而跃居首位。近年来许多 G 菌如沙门氏菌、克雷伯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也成为化脑较常见的病原菌。阿米巴脑膜炎、弯曲菌脑膜炎已见报道,混合细菌性脑膜炎也有增多趋势,新生儿化脑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和B 簇溶血性链球菌等。  相似文献   

10.
疑似病例的诊断 ①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②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31例,发生率约81.6%;痊愈31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只要及时发现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26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罕见性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查一般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有较大的差异,临床诊断该病难度较大;患儿经抗感染、降颅压、肾上腺素、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以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1例. 结论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研究清楚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提升治疗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7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出生的70例非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对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AST、CRP、LDH、β2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患儿AST、CRP、LDH、2MG均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重度患儿AST、CRP、LDH、β2MG均高于中度、轻度患儿,而中度患儿AST、CRP、LDH、β2MG均高于轻度,三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检测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对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感染病原菌的鉴别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流脑全年均有发病,1—4月为高峰,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1-20岁,学生多见,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均见于暴发型流脑;脑脊液呈典型化脓性改变;22份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分型,6份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5份为C群(83.3%)、1份为A群。结论我院收治的流脑患者可能主要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冬春季为发病高峰,青少年学生好发,临床特征典型,暴发型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Serial C-reactive protein (CRP) measurements appear to be helpful in following clinical course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of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neonates, such as meningitis, septicaemia and osteomyelitis. In previous studies, serial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RP could detect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f meningitis, such as subdural effusion, purulent arthritis and osteomyelitis, and secondary skin infection. We report an 11-day-old full-term male neonate with persistent positive CRP after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and who developed hydrocephaly at follow-up. We concluded that positive CRP was secondary to aqueduct gliosis; therefore monitoring of serum CRP levels in infants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represented useful information, not only in persistent or secondary infection, but also for destructive complications of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蛋白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不同蛋白质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等测定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微量总蛋白(m-TP),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C4一系列蛋白质指标,并与非感染组对照。结果 非感染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组脑膜炎m-TP、m-ALB、I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增加更明显,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以IgM升高更明显,结核性脑膜炎组以IgG升高最明显。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补体C3、C4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脑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各种蛋白成分的检测对三种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含量,探讨其在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婴幼儿治疗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儿科60例化脑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痊愈组、后遗症组和死亡组,比较3组患儿PCT变化。结果:60例患儿中,痊愈30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患儿19例,死亡11例。3组患儿的PCT基础值(确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儿治疗后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痊愈组PCT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后遗症组有8例降低,余均升高,但降低幅度却小于痊愈组(P<0.01),死亡组均升高。结论:PCT水平的动态监测对判断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脑脊液NAG活性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设计分别对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毒性脑膜炎(病毒脑)和脑血栓形成等四组患者和对照者的脑脊液进行NAG活性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位一附院检验科患者及其它参与者:本组患者共 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3~60岁。其中化脑24例,结脑5例、病毒脑5例,脑血栓形成23例。对照者为无神经系统疾患的外科小手术患者,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25岁。处理方法取脑脊液0.1ml与10μmol/L对硝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水溶液0.5ml混合置37℃水温中保存待测。测定及结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AG活性,结果显示:化脑、结脑、病毒脑、脑血栓形成和对照组脑脊液NAG活性分别为9.9±6.2、4.5±2.6、3.7±2.0、3.9±化脑组CSF NAG活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脑患者脑脊液NAG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ELISA法和连续检测法对23例化脓性脑膜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2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NSE水平和ADA活性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①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的脑脊液NSE水平较病毒性脑膜炎组(疱疹性)、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01);②病脑组脑脊液NSE和A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脑组患者脑脊液中ADA活性明显高于化脑组、病脑组及对照组(p<0·001);④化脑组ADA较对照组和病脑组升高(p<0·05)。结论脑脊液NSE的水平测定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一项实验指标;而脑脊液ADA活性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更大。因此,同步检测脑脊液NSE和ADA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We describe mixed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a young man due to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var lwoffi and Streptococcus faecium. The combination of A calcoaceticus var lwoffi and S faecium as aetiology of mixed bacterial meningiti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patient recovered completely without neurologic sequelae on chloramphenicol and penicil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