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左胸切口颈吻合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鹏  邵光杰 《广东医学》1998,19(9):622-623
目的:总结14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的经验。方法: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全胸段食管,胃经食管床上提颈部与颈段食管吻合。其中23例采用新的吻合方法:3-0prolene单层连续缝合法做食管胃吻合。结果:无吻合口瘘发生,早期病例吻合口狭窄5例。结论:全胸段食管切除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切除食管癌灶。单层连续缝合法省时快捷,食管胃吻合口各层组织对合好,接触面积大,减少吻合口瘘狭窄的发生机会;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胃食管颈部全器械侧侧吻合技术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食管癌病人,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侧侧吻合,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0例病人顺利完成颈部侧侧吻合,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9例病人出现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为7.5%。结论全机械食管胃侧侧颈部吻合应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从而避免因吻合口瘘导致病人长期住院,并减少因吻合口狭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吻合口用带蒂大网膜包盖 ,减少并发症。方法 肋间切口开胸将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 ,均采用食管胃斜切口单层宽边吻合后大网膜包盖。结果 贲门癌 36 8例及中下段食管癌 192例应用此方法 ,无吻合口瘘及近期无吻合口狭窄 ,反流性食管炎 2例 ,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大网膜包盖 ,手术安全 ,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斜切口与胃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食管癌手术颈部食管胃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食管残留癌组织的发生率及避免致命的胸内吻合口漏的一种吻合技术。方法 食管次全切;颈部食管切除采用斜切口,使食管两端距离达3.5~4.0cm;食管胃采取黏膜层和浆肌层分层吻合。结果 食管癌100例,其中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79例、中下段11例。早期严重并发症为吻合口瘘4例(496),残端残留癌组织2例(2%),呼吸功能不全5例(5%)。急性心功能不全4例(496)。术后30d内死亡2例(2%),其中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 食管斜切口与胃分层吻合技术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方法的临床研究。探讨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方法,治疗食管癌38例,贲门癌77例,吻合方法;切除食管肿瘤及贲门肿瘤后,用细丝线行食管外膜肌层和胃壁浆肌层水平褥式间断缝合3针;在距此缝线3.0cm处用细丝线行食管胃壁后层全层内翻间断缝合,在与残胃做吻合时,注意消除小弯侧关闭处“豁口”;然后用线丝线间断内翻缝合食管胃壁前壁全层;最后距吻合口3.0cm处水平褥式缝合食管外膜肌层和胃壁浆肌层2针,使吻合口套入胃内,使胃壁于吻合口外形成一“围巾”。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经X线钡剂拍片检查,钡剂通过顺畅,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直径为1.5-2.0cm,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 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方法显露良好,缝合准确,吻合口径增宽,食管,胃壁全层内翻减少,对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效果显。  相似文献   

6.
银瑞  金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4-54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器械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手工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30±5分钟 vs 55±5分钟,P〈0.05),近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0.8% vs 5.4%,0.8% vs9.8%,P〈0.05);器械吻合组随访1~15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证实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能增加吻合的可靠性,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谢天鹏  李强  彭林  朱江 《四川医学》2006,27(5):522-522
目的 总结食管胃分层吻合方法在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6例Ivor Lewis手术采用食管胃分层吻合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 食管胃分层吻合法,减少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1200例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病变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的手术效果进行分忻。方法:食管胃颈部吻合4例,胸内吻合1116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0.91%),颈部及超胸顶吻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前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2%、吻合口狭窄3.1%;近12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3%,吻合口狭窄占1%;进口吻合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86%,吻合口狭窄6.9%。所有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均恢复正常饮食。结论:机械吻合是减少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一种进一步降低吻合口瘘的吻合口处理方法方法对112例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端侧机械吻合术,吻合口间断全层加强缝合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一例,无吻合口出血、胸腔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死亡,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8例(16%)结论机械吻合后吻合口全层加强缝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能增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食管癌手术治疗中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83例诊断明确的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89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器械吻合组:9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1%、3.3%、5%、4h;而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2%、1%、2~2.5h,结论 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手工吻合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全层外翻连续缝合在胃-食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胃-食管吻合的缝合技术,方法:食管癌切除后,用带无损伤缝针4-0可吸收vicryl线行胃-食管前,后壁全层外翻连续缝合吻合26例,结果:26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结论:(1)前、后壁全层外连续缝合吻合口腔外黏膜及肌层的和长愈合处于一个无酸无酶的环境,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防止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2)全层外翻缝合使吻合口腔内黏膜对合平整,光滑,呆吸收线缝合减轻和缩短了缝线反应,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增生及瘢痕的形成,防止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连续缝合缩短了吻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将Haight食管吻合法加以改进,应用此术式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495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1%和0.4%,无其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新术式在操作上容易使吻合口粘膜对合整齐,可避免多种致瘘因素及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50例手术均顺利。2例吻合口炎症,5例慢性残胃炎,部分有胸痛、上腹胀痛、反酸、腹泻等症状,未出现吻合口瘘及狭窄。结论: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50例手术均顺利.2例吻合口炎症,5例慢性残胃炎,部分有胸痛、上腹胀痛、反酸、腹泻等症状,未出现吻合口瘘及狭窄.结论: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根治切除率和临床治愈率,预防吻合口瘘。方法:设计了Ⅰ、Ⅱ、Ⅲ三种术式:上、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第3或4肋间开胸,左腹直肌旁或左肋弓下斜切口开腹和右颈部切口,保留2~3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贲门部或部分胃切除,在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Ⅰ式)。中段食管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4或5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左颈部切口,保留3~4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部分胃切除,在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Ⅱ式)。贲门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5或4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中段食管和近半胃或纵半胃切除,在主动脉弓下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Ⅲ式)。尽可能清除区域淋巴结,吻合口均用大网膜包盖加固。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总切除率921%(174/189),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51%(142/189),探查率(未切除)为79%(15/189),三种术式的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7/17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三种术式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大网膜包盖加固吻合口可减少瘘的发生率,食管胃分层吻合法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临床治愈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6.
残胃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8例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7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4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3例;贲门癌术后残胃癌1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下段癌1例。结果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7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6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造瘘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脓胸1例,胸胃排空功能障碍1例,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重建术式较多,其关键问题是切除癌肿的食管后消化道的重建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我院1993年8月~1996年8月,食管癌切除中,在食管胃宽边一层吻合方法的基础上,对在食管胃吻合时的进出针距进行了调整,计56例,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戴纪刚  闵家新  王静思  张在永 《重庆医学》2012,41(26):2759-2762
目的探讨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食管胃吻合口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该院完成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255例,按单纯随机原则分为机械吻合联合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组(A组,128例)和单纯机械吻合组(B组,12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255例患者中226例(88.63%)于术后15d出院。在肺部并发症,胸、腹腔感染的发病率和平均住院日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例数A组1例(0.78%),B组7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A组8例(6.25%),B组20例(1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能有效地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食管癌、贲门癌患者24例,治疗组12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并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固定在食管胃吻合口上;对照组12例,应用常规吻合方法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脓胸及肺部感染各1例,对照组吻合口瘘2例,脓胸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10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3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能有效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方法简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报告29例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常规方法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食管成形,插入胃(肠)腔,胃(肠)包套吻合方法,结果:29例无1例吻合口瘘及反流,只发生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治愈。结论:成形,插入,包套食管胃(肠)吻合术,有效地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发生,适用于各段食管癌,贲门癌及老年营养情况差的 病人,亦适应结肠代食管的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