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采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结果:环丙沙星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能产生较明显的PAE,且随着浓度增大而逐渐延长,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PAE明显长于环丙沙星。结论:在设计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可以采取1次/天给药方案,仍能维持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左氧氟沙星联合奈替米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科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奈替米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3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曹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3012-3013
目的:观察奈替米星对难治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将54例难治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治疗组(奈替米星),治疗后分别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细菌学疗效评价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奈替米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疗效评价、细菌学疗效评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奈替米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奈替米星在治疗难治性泌尿系统感染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培氟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培氟沙星(Pefloxacin,PFLX)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AVANTAG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培氟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结果:PFLX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产生明显的PAE,PAE随抗菌药物浓度增大而延长,除在4×MIC与8×MIC时,PFLX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药物浓度间的PAE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PFLX均产生明显的PAE,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对于临床合理应用PFLX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奈替米星治疗重度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重度细菌感染病人40例,其中26例为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采用奈替米星0.2~0.4g/d,分1~2次静脉滴注,疗程7~14d。结果: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和80%,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效率达81%。结论:奈替米星治疗重度细菌感染,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清解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能力及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清解剂单独使用及两药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防耐药变异浓度,并计算联合用药后的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windows,MSW)。结果左氧氟沙星、清解剂单用对铜绿假单孢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5.0 mg/m L,MPC分别为5.12μg/m L、200 mg/m L。左氧氟沙星与1MIC的清解剂联用后可使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降到0.5μg/m L,MPC下降至3.2μg/m L。结论左氧氟沙星与清解剂联用,具有相加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及MPC。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防止细菌耐药性突变株的产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液和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根据临床常用量将胰岛素注射液和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连续观察测试6h。结果:两液混合后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紫外光谱均无变化,硫酸奈替米星效价稳定。结论:两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韦英海  陈阳  张邦献 《微创医学》2004,23(4):432-434
目的了解近年急性脑卒中后院内获得性肺炎(NP)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急性脑卒中后NP患者痰病原菌分离株及药敏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种154株,其中G-杆菌占83.12%.大肠埃希菌(26.62%)、克雷伯菌(18.18%)、铜绿假单孢菌(14.94%),肠杆菌属(11.69%),不动杆菌(11.69%)居前5位.所有细菌株均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氨曲南均高度耐药.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对奈替米星、头孢他定较敏感,铜绿假单孢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对奈替米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仅有约50%的敏感率.结论急性脑卒中后NP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应在药敏提示下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奈替米星穿刺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奈替米星穿刺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奈替米星组用奈替米星加地塞米松上颌窦穿刺注药 ,庆大霉素组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上颌窦穿刺注药。疗程均不超过 10次。结果 奈替米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 (P <0 .0 1,P <0 .0 5 ) ,平均治愈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庆大霉素组 (P <0 .0 5 )。结论 奈替米星对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疗效优于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27例医院内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西医组,西医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痰热清注射液.评价病原菌分布,比较2组的细菌学疗效和症状疗效.结果 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96株,占75.59%,革兰阳性菌31株,占24.41%.分布最多的3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4.41% 、17.32%和16.54%.联合组细菌清除率为90.63%,西医组为69.8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高于西医组的73.0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联合痰热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制剂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和青蒿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青蒿油和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药物培养基,分别观察其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抑菌效应。【结果】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648mg/L,而阳性对照药青蒿油的最低有效浓度为6.48mg/L在0.648mg/L浓度时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结论】通过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可以增强青蒿油的抑菌疗效,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芩、黄连、黄柏3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比较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两倍稀释法。结果:3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都明显优于痢疾杆菌。体外抗菌强弱顺序为:黄连、黄芩、黄柏。结论:从体外抗菌角度来看黄连为治疗痈肿疮毒和痢疾的首选药物,其次为黄芩,黄柏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3.
赵雁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0-121,128
目的探讨老年尿路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435例,对其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老年人尿路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24%(336/435),排在前三位的革兰阴性菌是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较三种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占22.76%(99,435),排在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是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对常见的革兰阳性杆菌均敏感,青霉素G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万古霉素最敏感:添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性较不加酶的低。结论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性高.临床应按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加酶抗生素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邵瑞霞  陶先进  王静  刘超  陈国良 《安徽医学》2005,26(2):102-103,109
目的 观察盆腔炎颗粒在体内的抗菌作用。方法 用临床分离的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注入小鼠腹腔 ,观察 2周内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再以同样的方法给小鼠注入不同菌液后 7天 ,给感染小鼠注入不同剂量的盆腔炎颗粒、蒸馏水、复方杏香兔耳风颗粒进行对照。结果 盆腔炎颗粒中、高剂量对小鼠感染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结论 盆腔炎颗粒中、高剂量对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的抗感染作用 ,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酵母菌发酵液的体外、体内抑菌活性。方法:体外实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黄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2倍稀释法检测黄芪发酵液对各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内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种,观察黄芪酵母菌发酵液不同浓度(0.1 g/mL,1.0 g/mL,2.5 g/mL)灌胃给药7 d对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黄芪发酵液对5种致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黄芪发酵液高浓度组对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3 g/mL,0.078 g/mL,0.625 g/mL,0.313 g/mL,0.156 g/mL;体内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发酵液低、中、高3个浓度组均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死亡率,死亡率分别是65%,45%,30%,与细菌对照组死亡率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芪酵母菌发酵液体外、体内对受试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常见病原菌的感染分布特点与抗生素敏感性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了解临床常见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掌握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细胞的分离采用常规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进口仪器法。结果:5794份标本共检出1935株细菌,检出率为33%。大肠艾希氏菌,铜绿色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近年来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阴性杆菌中磺胺类(复方新诺明)为33%,青霉素类平均为42%;头孢菌素类平均为46%,氨基糖苷类平均为53%,喹诺酮类平均为61%,其它内酰胺类为69%,葡萄球菌中大环内酯类为28%,头孢菌素类平均为42%,其它内酰胺类为48%,喹诺酮类平均为50%,青霉素类平均为51%;氨基糖苷类平均为53%,其它类为57%,结论:细菌分布广,检出种类多(104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银杏叶发酵与未发酵萃取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 利用冠突散囊菌在银杏叶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将得到的发酵液以及未发酵的银杏叶水提物依次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的萃取,选取各部位提取物进行对指示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药敏纸片法抑菌试验.选取未发酵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银杏叶未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而且抑菌活性与样品浓度不成正相关.未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2.5、5.0、10.0 g/mL.结论 银杏叶发酵与未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未发酵作用较明显.石油醚提取物在发酵前后抑菌活性变化不大.说明银杏叶中主要的抑菌成分存在于乙酸乙酯极性段,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转化,造成银杏叶中抑菌活性成分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活血通络搽剂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 ,保证该方法准确可靠。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验证;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低于0.5,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回收率均达到0.5~2.0;控制菌检查时采用常规法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活血通络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时,需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需氧菌总数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及控制菌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止泻巴布剂进行体外抑菌及皮肤刺激性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平皿法观察小儿止泻巴布剂浸膏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抑菌效果从而确定最低抑菌浓度;应用新西兰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进行试验,考察小儿止泻巴布剂对新西兰兔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小儿止泻巴布剂最低抑菌浓度(MIC):金黄色葡萄球菌100mg/m L,大肠埃希菌400mg/m L,铜绿假单孢杆菌800mg/m L。新西兰兔完整皮肤组多次给药后两侧皮肤无红斑水肿,破损皮肤组出现轻度红斑及轻度水肿。结论小儿止泻巴布剂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相似文献   

20.
四方麻水提物的体外抗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产四方麻水提物在体外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对四方麻水提物进行MIC实验研究。[结果]四方麻水提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对白假丝酵母菌作用不明显。[结论]本研究为四方麻水提物的抗菌效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从四方麻水提物中寻找药效的抗菌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