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科自1984年1月~1986年11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80例,其中50例(62.5%)因误诊而未能及时治疗。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误诊原因一、因淋巴结肿大误诊为淋巴结炎者8例,占误诊病例的16肠。其中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5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分析恶性淋巴瘤的误诊情况。方法 就我院收住的 49例被误诊为他病的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9例中误诊时间最长 3年余 ,最短 2个月。其中何杰金病 (HD) 6例 ,非何杰金淋巴瘤 43例。结外淋巴瘤 34例 ,占 70 %。结论 恶性淋巴瘤表现多种多样 ,易出现误诊 ,病理学检查是本病的唯一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院化疗科自1984年10月~1986年3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52例,其中住院病人40例,门诊病人12例,均有病理诊断及随访记录。临床资料和方法 52例中男38例,女14例,男∶女=2.7∶1,年龄7~67岁,36岁以下者占50%。病期Ⅰ、Ⅱ期9例,Ⅲ、Ⅳ期43例。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HD)21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31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1年11月份以来,收治了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4例,其中入院前误诊12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0例,针吸活检确诊2例。确诊为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8例,另外2例未予明确类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在11—60岁之间,30岁以下5例,49岁以下7例。首次就诊症状表现为表浅淋巴结肿大8例,胸闷、气短、心悸3例,咽部肿物1例。  相似文献   

5.
1982年全国淋巴瘤协作组第三次会议(上海)修订洛阳方案,制定了“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工作分类”(简称上海分类)。我们按此方法对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对我科1959~1980年间收治的142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疗效作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本组142例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切片证实。病理分类原系按传统分类方法,何杰金氏病(简称HD)26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简称NHL)116例(其中在外院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儿童恶性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淋巴瘤在儿童时期比较多见 ,其病发率位居我院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仅次于白血病、脑瘤。本病早期常被误诊 ,使病人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而早期确诊是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的关键。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就我院儿科1974年 1月~ 1998年 12月的 2 4年间收治、经组织学证实的儿童恶性淋巴瘤 5 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4例中 ,何杰金氏病 (HD) 14例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 4 0例。发病年龄 HD为≤ 5岁 3例 ,6岁~10岁 9例 ,>10岁 2例 ,年龄为 3月~ 12岁。NHL 为≤ 5岁14例 ,6~ 10岁 19例 ,>10岁 7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分析恶性淋巴瘤的误诊情况。方法 就我院收住的49例被误诊为他病的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9例中误诊时间最长3年余,最短2个月。其中何杰金病(HD)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43例。结外淋巴瘤34例,占70%,结论 恶性淋巴瘤表现多种多样,易出现误诊,病理学检查是本病的唯一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常可累及胸部器官。肺继发性淋巴瘤临床较常见。现就14例肺继发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8-68岁。何杰金氏病(HD)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D)11例。全部病例均经肺外淋巴结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全部病例均为Ⅳ期。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干咳者4例;咳血丝痰者3例,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DHA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采用DHAP方案治疗30例复发和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其中复发组20例,难治组10例。结果30例中完全缓解(CR)9例(30%),部分缓解(PR)7例(23、3%),总有效率为53.3%。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8.5个月。DHAP方案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8.6个月,1年总生存率34.1%,2年总生存率18.5%。DHAP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12例患者发生了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结论DHA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是肯定的,毒性反应可以耐受,然而该方案的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仍需探索更好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 恶性淋巴瘤是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966~1985年我院收治恶性淋巴瘤707例,其中69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10例细胞学证实,现将发病情况,分析如下。一、组织学类型 707例恶性淋巴瘤中,何杰金氏病191例,占27.0%,其中组织亚型混合细胞型占47%;淋巴细胞消减型6.6%;淋巴细胞优势型及结节硬化型分别为25%及21.7%。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16例,占  相似文献   

11.
褚先秋  张国波 《贵州医药》1994,18(3):147-149
报道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小儿颈部恶性肿瘤15例:恶性血管瘤5例.横纹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3例,何杰金氏病2例与甲状腺癌淋巴腺转移3例.术前误诊为颈部血管瘤6例.治愈6例,治愈率40%.并对肿瘤特性、诊断与治疗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国对淋巴瘤的分类、命名、病因、病理形态和免疫功能、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了不少进展。本文将本院自1972年迄1977年治疗的恶性淋巴瘤共21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0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例)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及病理资料:见表1.2。讨论:淋巴瘤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国外报导仅次于白血病占第二位。国内以江苏省为例  相似文献   

13.
王熹 《江苏医药》1998,24(7):535-535
恶性淋巴瘤(M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实体瘤,临床表现不一,与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症状相似,诊断、漏诊率高。现将我科1995年4月~1997年6月收治56例恶性淋巴瘤初诊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6例MI。病人均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HD)5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51例。女娃19例,男性37例。年龄5~75岁,以4O~6O岁年龄组人数最多。低度恶性患者8例,中高度恶性患者48例。病程(从症状开始到就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2年。以1~2个月为最多。原发于淋巴结结内49例,占87.5%(49/56),原发于淋巴结结外7例,…  相似文献   

14.
吕哲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35-23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至2007年期间收治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肠部不适感、黑便或腹部肿块,术前误诊8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均为胃镜下确诊,术后病理分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吴欣华 《贵州医药》1998,22(1):59-60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何杰金氏病(HD)及非问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两大类。发生于耳鼻咽喉及颈部的恶性淋巴瘤多为NHL。由于其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常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29例原发于鼻、咽及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四例中男23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病程1个月至半年。29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2例为活俭确诊,7例为手术切除肿块作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NHL26例,未分类3例;其中T淋巴细胞恶淋11例,B淋巴…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73年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二病房),收治以恶性淋巴瘤为主的肿瘤病人,系统观察、治疗。本文仅就1973年收治恶性淋巴瘤48例进行近期疗效分析。临床资料一、年龄性别(表一):男37例,女11例(3.4:1)。年龄在7—70岁,12岁以下儿童2例(4%),成人46例(96%)。二、病理类型:48例皆经病理确诊,其中何杰金氏病15例(31.25%),淋巴肉瘤27例(56.25%),网织细胞肉瘤6例(12.50%)。因病例较少,其进一步组织学分型不详列举。三、临床分型Ⅰ期:病变局限于一组淋巴结,无全身症状,计5例(10%)。其中何杰金氏病1例,淋巴肉瘤3例,网织细胞肉瘤1例。Ⅱ期:病变非一处,但限于横膈以上或以下,可同时伴有或无全身症状,计23例(48%),其中三病分别为8、12、3例。  相似文献   

17.
<正> 恶性淋巴瘤可侵犯纵隔、肺、胸膜及心脏,并出现胸部X线的异常改变。文献上说,单独凭借X线的一系列表现来区分本病的各种类型是困难的。我们试图通过93例X线的分析,探讨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胸部X线的各自特点,从而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现报告如下。资料分析我们选用了胸部X线资料比较完整的93例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8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7例经骨  相似文献   

18.
原发于鼻腔的恶性T/NK细胞淋巴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于淑珍等 《云南医药》2001,22(4):322-324
头面部T/NK主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是最常见的致中线面部进行性破坏的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占整个头、颈恶性肿瘤的 3% ,好发于扁桃体、咽后壁 ,而鼻腔、鼻窦部较少见[1] 。鼻腔T/NK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高 ,早期症状不典型 ,病理诊断较困难 ,预后差 ,临床易误诊、误治。我们于 1994年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原发性鼻腔NHL2 0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同期我院共收治恶性淋巴瘤 380例 ,原发性鼻腔T/NK细胞恶性淋巴瘤共 2 0例 ,占5 .2 6%。按以往无淋巴瘤病史 ,首发于鼻腔及副鼻窦 ,经鼻腔、副鼻窦取材病检确诊…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MPL)甚罕见,仅占淋巴瘤1%以下。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5例MPL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岁)主诉体检入院诊断B超/CT骨穿手术方式术中所见病理诊断化疗方案疗程  预后例1男47上腹痛8个月脾左肋下4cm,质硬,轻压痛腹痛待查脾转移瘤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脾切除脾19×9×8cm,4个结节,最大5cm,脾门淋巴结肿大,肝一结节2×2cm脾非何杰金氏病B细胞型,肝血管瘤CHOP3术后至…  相似文献   

20.
田跃 《贵州医药》2002,26(1):10-10
我院从 1984~ 1998年间共收治伤寒肠穿孔病人 173例 ,其中有 6 3例误诊 ,误诊率高达 36 4 2 %。究其原因 ,除早期临床医师对伤寒病缺乏认识外 (特别是对逍遥型伤寒容易误诊 ) ,再者是药物治疗不规则或合并外伤 ,消化性溃疡等症状不典型而造成误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6 3例 ,其中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8岁半 ,以 18~ 35岁最多 ,占 4 1例 (6 5 8% ) ,误诊时间最长 12小时 ,最短 1小时 ,均经手术和术后化验 (肥达式反应 )而确诊。1 2 误诊疾病  (1)原发性腹膜炎 32例 ,占 5 0 79% ;(2 )急性阑尾炎 11例 ,占 17 4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