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心脑血管病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40~65(平均52.5)岁;脑梗死组是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6~70(平均58)岁;高血压、冠心病组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患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1~69(平均59)岁。  相似文献   

2.
徐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080-508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6-01/2008-10收治的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56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总结其中的原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偏高,说明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者多关注脂质代谢紊乱的变化和情况。但以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指标水平的关联分析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脂蛋白a等血脂其他指标水平及其相关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2001-08/2002-10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年龄49-81岁,男42例,女26例)。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49例(年龄50~87岁,男29例,女20例)。对照组为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及献血员98例(年龄43-76岁,男56例,女42例)。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49例心肌梗死患者、9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脂蛋白a等其他各血脂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脂蛋白a等其他血脂指标。结果: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2.70,P&;lt;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2.66,P&;lt;0.0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9~1.39,P&;gt;0.05);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65,P&;lt;0.01);且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脂蛋白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弱相关性,心肌梗死组的F值14.3428。R^2为0.4194;脑梗死组F的值为13.2756,R^2为0.3515,但统计学意义不大。结论: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血脂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预防再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方法:对1996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不同月份,不同季节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385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连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粘度和血液凝固性于10月或11月突然升高,持续数月,于第二年3月又突然下降,并持续低值至8、9月;秋、冬两季高,春、夏两季低。结论:大连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秋、冬两季血液粘度升高,呈高凝倾向,易发生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等急症,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且可以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预报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卒中等急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益脑通络胶囊配合西药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西药者比较。方法:脑卒中患者452例为1999-06/2002-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随机分为补肾益脑通络组270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钠和复方丹参等药物治疗,补肾益脑通络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益脑通络胶囊(人参、何首乌、菖蒲、水蛭、川芎等组成,每粒0.5g)6粒/次,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做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均获参与者知情同意。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8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血脂结果: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犤(4.88±0.45),(5.25±0.67)mmol/L,t=6.49;(1.52±0.32),(1.86±0.50)mmol/L,t=8.14,P均<0.001犦。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但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9.01±8.16,16.10±9.86,t=7.71,P<0.001)。结论:补肾益脑通络胶囊与西药配合应用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多项指标,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对照组 45例 ,脑梗塞组 43例和高血压、冠心病组进行 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作了比较。结果 显示心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血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血液粘滞性的增加、红细胞聚集的增加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情况.方法测定患者血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法,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浓度与健康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载脂蛋白异常率较其他指标高,是预测脂质代谢紊乱的早期先兆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病(CHDCT)的研究,我们将老年CHDCT患者80例与50例健康老年人对比观察,探讨老年CHDCT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老年CHDCT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冠心病38例,  相似文献   

9.
110例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分析徐泮,司维建,杜和娟,闰和美,王璐,王学宏(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一疗区青岛266071)心脑血管危象(如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形成)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血液高粘状态。对其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结合起来研究是当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明显关系,在血液黏度增高的情况下,血液流变性发生明显变化,血液阻力增加,血管内压增高,血液流速慢,而导致血栓形成。益气活血汤由人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等组成,可旺气行血,祛瘀通络,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汤治疗脑卒中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并与西药曲克芦丁相比较。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对象:以2002-05/2003-12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150例为ICVD组,依据其病情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的相关血脂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 ICVD组、TIA组、CI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cy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叶酸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C、TG与HDL-C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po A1与Apo B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Fg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定期检测血清Hcy水平和相关血脂,对预防和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脂质代谢状况。方法测定脑梗死(CI)组78例,脑出血(CH)组67例的空腹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TG、TC、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显著低于对照组;脑出血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C、HDL血清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塞组HCY、TG、TC、HDL异常率分别是40.5%、32.2%、33.4%、30.0%,脑出血组HCY、TG、TC、HDL异常率分别是34.7%、30.4%、32.6%、39.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对严重氯丙嗪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严重氯丙嗪中毒患者 14例 ,在呼吸机控制呼吸情况下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 -Ganz导管于血液灌流前、血液灌流后 10、2 0、30、6 0及 12 0min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血液灌流前后测定血中氯丙嗪的浓度。结果 血液灌流 10min内平均动脉压 (M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显著降低 ,心率 (HR)显著增快 (P <0 .0 5 )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血液灌流 2 0~ 12 0min内心排指数 (CI)、MAP、中心静脉压 (CVP)均升高非常显著 ,HR、PCWP、SVRI、PVRI降低非常显著。血液灌流 2h后血中氯丙嗪的浓度由 (15 .0 7± 8.31) μg/mL降至 (1.93± 1.2 4 ) μg/mL。 结论 血液灌流对严重氯丙嗪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是纠正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措施。血液灌流能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氯丙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严重酒精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中乙醇浓度的影响。方法严重酒精中毒患者7例,在呼吸机控制呼吸情况下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于血液灌流前及血液灌流后30、60及120 min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用气相色谱法于血液灌流前、后测定血中乙醇的浓度。结果7例患者在血液灌流后1 h内清醒者3例,1~3 h内清醒者4例,均于血液灌流后10 h内撤离呼吸机。血液灌流前SVRI显著降低,血液灌流后120 min内MAP、SVRI、PVRI升高非常显著,HR降至正常范围。血液灌流2 h后血中乙醇的浓度由(0.59±0.08)%降至(0.03±0.03)%。结论血液灌流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补充血容量等对严重酒精中毒的症状、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血液灌流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脂代谢紊乱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血脂变化特点。方法将332例银屑病患者按临床表现分为脓疱型、寻常型及红皮病型,比较各组间的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Lp(a)]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疱型银屑病型与寻常型、红皮病型相比,血清TC、HDL-C、LDL-C及ApoA1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脂代谢紊乱,且其紊乱严重情况可能与疾病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小动脉闭塞(SAO)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71例,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血压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及血糖升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P〈0.05)。与SAO型相比,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而TG及HDL-C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明,尿酸水平升高和TG水平降低是发生大血管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发生LAA型脑梗死,而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易发生SAO型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郑静  王丽莉 《护理学报》2004,11(5):33-34
通过40例脑血管病患者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对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分别就导管阻塞、外周静脉炎、导管周围静脉血栓、导管异位、导管感染几方面的处理,总结了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该类疾病护理工作中的要点,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解卫红  程素芳 《护理研究》2006,20(18):1626-1627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了城乡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由于颅腔容积有限,脑血管破裂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后继发脑水肿会压迫脑组织,引起功能障碍,严重者很快死亡,许多病人留下了后遗症。如果能在发病早期就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将会为院内救治及今后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1]。1临床资料2001年4月—2002年5月,我科共收治脑血管疾患621例,其中男379例,女242例;平均50岁。2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内容涉及到的不仅是医学、护理学科,还有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而病人由于个体间的性格、文化等差异,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解卫红  程素芳 《护理研究》2006,20(6):1626-1627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了城乡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由于颅腔容积有限,脑血管破裂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后继发脑水肿会压迫脑组织,引起功能障碍,严重者很快死亡,许多病人留下了后遗症。如果能在发病早期就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将会为院内救治及今后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AIM: To study intrarenal hemodynamics (IRHD)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sclerodermia systematical (S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RHD was studied in 30(28 females and 2 males) and 25(22 females and 3 males) patients with SLE and SS, respectively, and mean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5.6 +/- 0.5 and 7.5 +/- 1.2 years, respectively. Lupus nephritis was diagnosed in 21(70%), sclerodermic nephropathy in 10(40%) patients.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were not included. IRH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rotein loading which provided the index of functional renal reserve (FRR). RESULTS: Impaired IRHD was detected in 21(70%) patients with SLE. 19 patients had lupus nephritis. FRR depletion was found also in 2 patients free of lupus nephritis symptoms. 10 of them (8 with active nephritis and 2 with intact kidneys) had arterial hypertension. FRR depletion was found also in 12(48%) of SS patients. 7 of them had sclerodermic renal lesions. CONCLUSION: Impaired IRHD was encountered frequently both in SLE and SS patients and can develop in the absence of renal affection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