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严重者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西医认为肠道内感染是腹泻常见的原因,中医认为婴幼儿形体未成熟,脾胃功能虚弱,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临床上除腹泻和呕吐外,患儿伴有发热、  相似文献   

2.
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本病多由喂养不当、湿邪困脾、乳食积滞、等引起,向老师认为喂养不当是主因,病变脏腑在脾胃,病机关键是脾胃失和,湿和滞贯穿其中,治宜运脾开胃为主,化湿或消滞为辅;临床上主要从脾胃气虚、胃阴亏虚、肝脾不调、湿热困脾、乳食积滞、痰气交阻辨证论治小儿厌食。  相似文献   

3.
王佳  陈晓虎 《吉林中医药》2010,30(3):211-212
冠心病,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冠心病的发病关键在脾,而水谷精微气化依赖于脾,气血运行、阴阳平衡关乎脾,故治疗冠心病应当从脾入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刘智群  金小晶 《河南中医》2016,(10):1675-1677
太阳阳明是脾约,正阳阳明是胃家实,脾约证的病位在脾,而不是在胃;脾约证是介于承气汤证与蜜煎导证之间的一种虚实夹杂的病证,本证之虚为脾阴亏虚,而非脾气亏虚,病机为阳盛阴受约。脾胃互为表里,脾主为胃行津液,生理上互相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约证之所成,乃由脾胃之气亢盛,过量吸收胃中津液,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小便数;阳盛而阴虚,脾胃中之津液亏虚,肠腑干涸,濡润失职,而中消便难。故本证实为虚实错杂之证,治疗当以麻子仁丸缓攻胃肠之燥热,滋养脾胃之阴津。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49-51
便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排便感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腹痛腹胀、纳差等,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便秘在临床上大部分属于慢性疾病,易被患儿及家长忽视,临床上多见中重症患儿。若小儿便秘控制不当会影响胃肠功能,日久甚至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功能下降、生长发育障碍等问题。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以快速解决大便嵌顿问题为目的,长期疗效差,不良反应多。袁斌教授认为,小儿有其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先天脾胃功能较弱,诸病易患,加之现代喂养无度,饮食结构不均衡,使得小儿便秘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袁斌教授认为小儿便秘主要原因为脾虚失运,并且与肺经热盛、肾阴亏虚相关,治疗上以健脾助运为主,辅以清热润燥,同时指导家长调整患儿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以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年老者先天之本已经衰竭,各器官养息失宜和脏腑失调,久之则引发七情不和、食欲不节等,易损伤脾胃,影响器官运化和受纳。治疗兼顾五行器官,脾主气血盈虚,脾亏气则水谷无传输源头,同时水谷精微亦可影响脾气,胃降脾升则功能失调;肝与胃关系紧密,肝有泻火疏导功能,调节情志和气机;后天气血日渐亏虚,难以滋养身体器官,易引发肾脾亏虚病症,脾胃病也能引发生化乏源和脾肾亏虚。基于此,提出用药补、温养、清热泻火、疏通等疗法治疗老年脾胃病,望可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老年脾胃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史纪教授根据明代万全提出的小儿"脾常不足"的学术观点,认为小儿脾胃素虚,易为湿邪所困而脾阳虚衰,且肾阳气未充,易生寒湿,故慢性腹泻的病机为脾失健运、肾阳不足,治疗常立足于脾肾,采用温肾健脾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尤其易于发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笔者于2009年3月以来,运用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下合穴治疗小儿腹泻1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小儿常见病,临床以腹痛为主,本病的发生主要由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痰湿蕴结所致。病位在于脾胃。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宣降失司而腑气不通,不通则痛;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节,他脏伤脾而致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下降,痰湿蕴结,气血亏虚,产生腹痛。因此吾师朱珊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从脾胃着手,自拟方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自轮状病毒(RV)于1973年被首次发现以来,有关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不断地深入。中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较好,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论》提出,脾胃素虚、饮食不调、外感风寒暑湿邪气是导致小儿吐泻的病因。陈飞霞《幼幼集成·泄泻证治》指出,泄泻的根本在于脾胃。脾主司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若脾胃正常,则水谷得  相似文献   

11.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最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正>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便为主症,病因病机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灵活运用经方治疗泄泻,常获良效,现总结验案3则介绍如下。1痛泻要方合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腹泻是夏秋季节的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完谷不化,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胀、精神倦怠为主要特征。尤以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病因病机导致小儿泄泻的病因主要有三:1.饮食内伤,小儿饮食不节,不定时、不定量,或食入不易消化或不清洁的食物。2.感受外邪,如小儿外感风、寒、热邪,或为暑湿所伤。3.脾胃虚弱,多为小儿身患重病、久病之后,致脾胃损伤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书》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幼幼集成》说:“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古今医家多从虚、热、瘀论治。孙一奎在崩漏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上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崩漏病因病机虽复杂多变但不离脾胃虚损,如脾胃气虚不能固摄,脾胃虚损血不能生,气血亏虚阴阳不和,冲任虚损血行外溢。认为崩漏虽病因复杂然久则多虚,反对治疗血证过用寒凉,治疗强调从中焦之脾土出发补土培中、益气固脾、健脾生血,治疗亦每多验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脾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与脾胃病的关系可分为两种:其一,脾胃病直接引起失眠的因果关系;其二,由肝系疾病导致的脾胃病伴发失眠的并从关系。本文试从这两方面阐发脾胃病中失眠一症的病因病机,落实于脏腑关系及其辨证施治。归纳为因果关系中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与脾胃本虚,并从关系中的肝郁气滞化火与肝血亏虚,从而达到在明晰病机的基础上指导临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等病范畴,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脾胃薄弱,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喂养不当,凡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中医认为"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活之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至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出".小儿腹泻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虚和湿盛,在治疗上应用中药止泻散外包帖脐治疗解决了中药的气味难闻,小儿拒服中药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尿道综合征是一种慢性泌尿系统疾病,是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抗菌治疗效果欠佳。尿道综合征归属中医学"淋证-劳淋"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用药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湿浊内蕴,病性为本虚标实,而脾胃亏虚为发病关键,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生内湿,而湿邪又碍脾胃之运化,互为因果,相互交错,脾旺湿自去,湿去则脾健,故治疗以健脾胃为核心,兼以化湿,标本兼顾,从脾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葛根与黄连配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机坏境为切入点,探析葛根与黄连配伍所针对的病机核心是湿浊阻滞,甚至蕴结成湿热胶结之势,而此病机的根本却责之于脾不升清。故此配伍组合常与调理脾胃之品配合使用,且常用于脾胃素亏之人或潜在脾胃亏虚体质者。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脾胃病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所见,小儿脾胃病多属里证,病机性质有虚有实,病理因素有水湿、痰饮、气滞、血瘀、食积等等。脾之虚每以气虚为主,由气虚而致阳虚,阳虚及阴,而致阴虚。这一病机特点,提示了在临床上对小儿脾阴不足证候,拟用补养脾阴法的同时,必须顾及健脾益气,脾气健旺,利于脾阴来复。小儿脾病多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容  相似文献   

20.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脾胃病,好发于3岁以下,四季均有,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质变稀薄呈水样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及黏液为特征。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很多、如感受外邪、受惊、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本病。本节主要叙述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不包含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消化功能紊乱,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湿合污而下酿成腹泻。经过近几年的观察和探索,推拿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着较好的疗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对本病的观点及推拿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