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一组多系统的临床症状,由颈部组织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所致。其早期症状似与颈椎病无关,极易误诊;后期部分病例又多混合其他颈椎病的症状,易误诊为混合型颈椎病。笔者自1989年1月~2002年6月推拿治疗本病1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因多为颈椎骨赘刺激了颈部的交感神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颈肩背部疼痛,头晕、头痛,眼睛易疲劳、视物模糊,心悸、心前区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心情烦躁、情绪易激动等。在临床中此病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尚不能很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笔者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推拿术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整体推拿术是我院田永福主任按摩师在其已故恩师安广林主任按摩师的“以气攻气”疗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包括颈背部操作、头部操作及腹部操作三个方面,现分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3.
小针刀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脊椎后关节微小移位 ,刺激压迫颈胸交感神经节及其交通支 ,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常感枕部疼痛 ,头沉、胸闷、心慌、心累 ,查体见C2 —T2 间的某个椎体一侧或棘突上压痛 ,一侧或棘突上可触及到筋结、条索等软组织异常改变 ,其压痛点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压之可加重临床症状或引发症状 ,同时颈椎旋转或侧屈功能在某一方向轻度受限 ,心电图提示 :心律不齐 ;X线片提示 :颈椎骨质增生。此病药物疗效甚微 ,我们采用小针刀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5例 ,男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心康2号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10周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心肌缺血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8.4×10-2 g.kg-1)、脑心康2号高、中、低剂量(分别为含生药61,30.5,15.25 g.kg-1)组。除正常组外均给予相应药物ig,20 d后,分2次间隔24 h ip垂体后叶素(PIT)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于第2次注射30 min后ip 2%戊巴比妥钠40 mg.kg-1麻醉大鼠,测心电,分析心肌缺血阳性发生率,阳性对象行心脏彩超观察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3 h后采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脑心康2号高、中剂量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心功能测得值明显优于模型组,其中高、中剂量组LVEF,FS,LVESD改善差异非常显著(P<0.05,P<0.01),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结论:脑心康2号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扩张心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控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改善心肌酶的活性、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及增强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变导致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此病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7.
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0):49-50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较为常见 ,症状复杂 ,容易误诊。自 1 998年~ 2 0 0 1年 ,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本病 42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 ,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 1 9岁~ 54岁 ,平均年龄 43岁 ;病程最短者 2天 ,最长者 1年。临床表现为颈部有僵硬、疼痛、不适感 ,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 :(1 )头晕、头痛、偏头痛、枕部痛、颈后痛等 ;(2 )眼睑下垂 ,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瞳孔散大或缩小 ,眼窝肿痛等 ;(3)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心前区疼痛 :(4)肢体发冷 ,肢体、头、颈、面部发麻或疼痛 ;(5)耳鸣 ,耳聋 ,舌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头面部及颈项部推拿手法治疗因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失眠患者58例。结果:58例中,治愈17例,占29.3%,显效36例,占62.1%,有效4例,占6.9%,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失眠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炳蔚 《江苏中医药》2003,24(12):39-40
笔者采用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30例 ,并与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者进行对比观察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针灸门诊患者 ,共6 0例。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最大 6 1岁 ,最小 37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3年。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各 30例。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1)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往往呈慢性发病。 (2 )颈肩、背疼痛 ,颈部板硬 ,上肢麻木。(3)X线摄片或CT检查 ,…  相似文献   

10.
脑心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笔者运用中药脑心康胶囊配用西药扩张血管剂,治疗缺血性中风65例,并与西药扩张血管剂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1.6%,对照组治愈率50%,二者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明显的改善;相反,对照组不显著。该方具有养阴通络、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脑血流量、祛瘀生新、改善脑循环、使脑组织免遭坏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想方剂。  相似文献   

11.
颈椎2号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从郁证论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相对少见的一型,但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电脑、电视及汽车等普及,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已达到7%~10%,并趋向年轻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其中许多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表现相似,笔者以“郁证”论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5例,结果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同济医院杨树萱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康复专业工作的专家之一,以其独特的脊柱整复法著称于世,人称"杨氏手法".笔者将之应用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颈椎病患病率的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受影响。而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本文以中药汤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手法推拿治疗交感神经为主表现的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来自2010年1月-2011年4月门诊病人,男性3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8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牵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脉冲牵引加微波透热治疗(1号处方),治疗组(41例)在1号处方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牵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牵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脉冲牵引加微波透热治疗(1号处方),治疗组(41例)在1号处方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牵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临床上有单纯椎动脉型,也有与其他型混合发作。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加推拿治疗椎动脉型为主颈椎病,疗效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椎整复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4.43%。其早期症状似与颈椎病无关,极易误诊;后期部分病例又多混合其他颈椎病的症状,易误诊为混合型颈椎病。自2002年10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颈椎整复法治疗本病18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类型,是由于颈椎退变、颈椎间盘突出或受到外伤等因素,致椎体节段间不稳,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