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及微波相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l阮秉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及微波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前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8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3s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8.57%。两组相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中药口服、灌肠及微波相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肯定,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有效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验方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予以中药内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缩小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彩超检查盆腔包块/盆腔积液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盆腔炎性积液吸收及盆腔炎性包块消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结果 30例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显效率7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30%,总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酱四妙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患者口服红酱四妙汤加味(红藤15 g、败酱草15 g、苍术10 g、黄柏10 g、薏苡仁15 g、川牛膝10 g、三棱10 g、莪术10 g、皂角刺10 g、茯苓10 g),每日1剂,每剂水煎3次合药液450 m L,每次服药液150 m L,日服药3次,10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5例患者口服红金消结片,3次/d,每次4片,1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8.9%。结论:红酱四妙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瘀互结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全国名中医张良英教授验方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张良英教授经验方消炎方口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疗程长短,比较2组的治疗后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组间病情与疗效比较,轻度P=0.16,中度P=0.01,重度P=0.04。结论 张良英教授消炎方口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内外合治与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均有效,但张老验方消炎方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内外合治法在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妇科千金胶囊,并且治疗组在治疗中度及重度病情的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临床辩证为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口服妇可靖胶囊和微波热疗机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经临床证实口服妇可靖胶囊确有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西药组单纯西药盆腔灌注法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口服中药联合西药盆腔灌注治疗。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3组病例治疗后疗效及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盆腔体征积分。结果:中西医组治疗后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盆腔体征积分变化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等症状,改善子宫活动受限、输卵管增粗或子宫旁片状增厚等体征,为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最佳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保留灌肠法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结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根据辨证湿热瘀结型给予二藤汤日1剂水煎400 ml,200 ml口服、200 ml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补肾调周方药口服日1剂联合二藤汤灌肠1剂/2 d。两组均在每个月经周期的期间治疗10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体征疗效及B超检查情况的变化。结果在缓解盆腔疼痛、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妇科超声方面: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妇科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妇科超声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周法口服中药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明显降低盆腔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体征积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妇科超声异常指标有效,两组中抽查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及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妇乐冲剂口服,2包/次,2次/d,分早晚服用;观察组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口服,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在实际过程中均应停止一切针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00%,显著低于观察组(92.00%).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SF-36量表总得分为(145.23±10.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16.00±7.56)分](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合剂保留灌肠联合中药贴敷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制中药合剂保留灌肠联合中药贴敷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6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7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8.2%,对照组为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经中药利胆汤治疗后黄腻苔变化,探讨黄腻苔变化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慢性胆囊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的同时口服利胆汤;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服药2周后的黄腻苔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舌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慢性胃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成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四联组两个亚组,每个亚组30例。按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0 d,对其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1)Hp总根除率为78.3%,无论采用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均提示脾胃虚弱组Hp根除率最低,总根除率仅为61.7%,低于脾胃湿热组的88.3%和肝郁气滞组的85.0%(P0.05或P0.01);而脾胃湿热组与肝郁气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共有10例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等不良反应,其中脾胃虚弱组8例,脾胃湿热组及肝郁气滞组各1例,脾胃虚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胃湿热组和肝郁气滞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不同,无论是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脾胃虚弱型的Hp根除率均低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气滞型。  相似文献   

13.
卓开华 《当代医学》2010,16(7):15-16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特点和金刚藤胶囊(中成药)结合广谱抗菌药物疗法的效果。方法181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刚藤胶囊,对照组88例单纯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7%,对照组为699%。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刚藤胶囊(中成药)结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广谱抗菌药物,且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可以成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盆炎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7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盆炎丸;对照组33例,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盆腔B超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8.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盆炎丸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盆炎汤组(试验组)30例和奥硝唑胶囊组(对照组)30例。两组临床观察时间均为4周,均以患者的体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据综合疗效判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证候学表明: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症状经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后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且在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朱卫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43-4344
目的:探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患慢性盆腔炎患者1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盆疗组,对照组采用盆炎净加红藤汤保留灌肠,盆疗组采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为91.67%,盆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20%,36.7%,58.17%;盆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53%,72%,89.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盆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显著,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葛根芩连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V3区进行DNA测序,通过实时定量PCR对肠道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湿热证减分率和Bacteroides含量成负相关;湿热证减分率和Fusobacterium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Bacteroides和Fusobacterium含量变化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的有效性。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2月该院妇科门诊就诊或者疗区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中药塌渍组)36例和对照组(中药坤复康胶囊口服组)36例,根据中医证候评判疗效,观察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量表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9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塌渍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疗效确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不良反应、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玉燕  曾美玲 《当代医学》2014,(19):158-159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中心卫生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IL-2和IL-10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