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再发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特点。方法:对98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中后再发膀胱癌2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低于肾输尿管切除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癌、肿瘤恶性程度高及输尿管下段癌其术后膀胱癌的再发率高,再发时间多在术后3年以内。结论: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和膀胱抗癌药灌注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UUT-TCC)患者行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时,显影欠佳(poor or nonvisualization of renal collecting system,PNV)的阳性率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月因U-UT-TCC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7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并比较术前尿脱落细胞学、行IVU时充盈缺损和PNV的阳性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PNV是否和UUT-T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 172例患者中,144例(83.7%)有肉眼血尿,12例(7.0%)有镜下血尿;46例(26.7%)尿脱落细胞学阳性,36例(20.9%)显示充盈缺损,105例(61.0%)显影欠佳.PNV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及PNV和充盈缺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31,0.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V和肿瘤分期、分级及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8,0.031,0.00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V和肿瘤分期及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42,0.014).结论 在排除泌尿系结石、感粢及畸形等病因后,IVU中如果出现PNV,应当高度怀疑UUT-TCC可能性;而且UUT-TCC患者出现PNV常常预示着肿瘤分期较高和体积较大.  相似文献   

3.
赵菊平  吴瑜璇 《上海医学》2005,28(5):425-426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占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的5%左右。大多数上尿路TCC为2级和3级(分别为18.5%~48.2%和42.5%~47.0%)。肾输尿管切除术是上尿路TCC且对侧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标准手术方式。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open nephroureterectomy,ONU)的临床疗效现已得到肯定,但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以及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康复时间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 0年 4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点、尿细胞学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膀胱镜检查进行总结和对比 ,42例中多器官同时发病者 1 1例 ,40例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3 4例。结果 :尿细胞检查阳性率 66% ,灌洗后肾盂尿检阳性率可达 93 %。CT阳性率 86% ,术后再发膀胱癌 6例。结论 :尿细胞学检查是特异性的定性诊断方法 ,灌洗肾盂尿可提高阳性率。 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分期有重要价值。肿瘤的多器官发病倾向应高度重视 ,治疗以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套状切除为主 ,膀胱镜检查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对64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果显示:ER,PR阳性率分别为53.1%和50.0%,其中在高分化癌中ER,PR表达高低于低分化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下降;但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单发肿瘤,多发肿瘤及复发肿瘤  相似文献   

6.
汪超军  白福鼎  蔡松良  汪朔  万群 《浙江医学》2002,24(11):674-674
残留输尿管癌是指同侧上尿路上皮癌术后残留输尿管发生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少见。由于残留输尿管位置隐蔽 ,早期诊断较困难。我院1992~1999年共诊治5例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 ,女性1例 ;年龄40~83岁 ,平均60.1岁。均因肾盂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而行肾、输尿管大部分切除术 ,首次手术至发现残留输尿管癌时间6个月~14年 ,平均4.42年。癌肿位于右侧2例 ,左侧3例 ,其中3例伴有输尿管口附近膀胱癌。4例有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 ,1例有膀胱刺激症状 ,1例有持续性下腹部疼痛。行尿道膀胱镜检…  相似文献   

7.
王沁  王艳 《海南医学》2004,15(11):116-117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与传统手术相比 ,具有到伤小 ,术后恢复快 ,切口美观等优点。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4年 2月 ,我院成功地为 2 0例患者实施了手术 ,现将手术配合要点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男 14例 ,女 6例。年龄36到 72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8.
9.
报告2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采用BCG膀胱灌注治疗。结果:经0.5-5年的观察,有2例在术后1年出现膀胱癌,但因癌肿的部复发或远外转移致死者达7例,表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BCG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癌的发生,但由于癌肿的复发、转移,病死并不因此下降。  相似文献   

10.
钬激光治疗表浅下尿路移行细胞癌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麻下钬激光治疗下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钬激光局麻下治疗膀胱肿瘤29例,后尿道肿瘤3例,前尿道肿瘤4例;均经病检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常规局麻下膀胱镜检,由操作孔置入光导纤维,钬激光(功率15-20W)接触式汽化切除肿瘤,术后常规膀胱药物灌注,随访3-12个月。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出血、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4例术后轻度肉眼血尿。随访期间膀胱肿瘤4例、尿道肿瘤2例复发,均再次钬激光切除,随访3-6个月无再次复发。结论钬激光局麻下治疗下尿路移行细胞癌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脂肪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研究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 AdipoQ)、瘦素(leptin, L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及各脂肪因子的受体(AdipoR1、AdipoR2、LEPR、IL-6R、IL-10RA、IL-10RB)。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H-Score评估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GEO)GSE134292数据集中下载UTUC患者“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非肌层浸润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组间脂肪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队列中患者预后指标的独立预测因素,双侧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 (252.5±79.8) min, P=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P=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P=0.049)、≥pT3(P=0.039)、pN+(P=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P=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P=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饮水习惯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性切除术的UTUC患者,在术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饮水习惯,结合其术后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过程采用SPSS 22.0软件,首先采用列联表χ2检验,对UTUC肿瘤病理特点作为因变量与患者一般信息、既往史及饮水习惯相关因素等作为自变量逐一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出针对各因变量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满足P<0.2的自变量,将筛选后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39例患者,男性134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68.1±9.98)岁,中位病程4.8个月。统计结果提示,经调整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有白天每小时至少饮水1次习惯的UTUC患者患高级别(G3)肿瘤的概率增加(OR=1.941, 95%CI:0.352~1.029,P<0.01);有白天每小时至少饮水1次习惯的患者相对于没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长期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1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各组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419例平均随访30.7个月(1~130个月)。171例发生疾病复发或进展导致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4.9个月(1~100个月);196例发生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9.9个月(1~9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图评分肾功能受损(P<0.018)、NLR>2.589(P<0.001)、肿瘤多灶性(P<0.003)、肿瘤最大直径>3 cm(P<0.001)、LVI阳性(P<0.001)、肿瘤高级别(P<0.001)、病理分期中T2~T4(P<0.001)和DFS、O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589(HR=2.083, 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214,P=0.001、LVI阳性(HR=1.719,P=0.012)、高级别(HR=5.042,P=0.002)、病理分期中T2~T4(HR=9.868,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NLR>2.589(HR=2.271,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303,P=0.001、LVI阳性(HR=1.807,P=0.003)、高级别(HR=4.712,P=0.001)、病理分期中T2~T4(HR=11.619,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无病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3.2%、87.0%、85.1%;高危组分别为64.3%、42.5%、4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总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4.6%、90.2%、84.0%;高危组分别为69.2%、41.0%、3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NLR>2.589、肿瘤最大直径>3 cm、LVI阳性、高级别、病理分期中T2~T4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Meta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手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eteroscopy,URS)对UTUC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URS对UTUC预后影响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2月29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纳入,对纳入的研究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肿瘤预后资料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回顾性研究,包括4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URS未增加疾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 =0.93,95% CI(0.73,1.13)],多因素合并结果[HR =1.13,95% CI(0.90,1.36)];行URS未增加膀胱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1.13,95% CI(0.82,1.43)],多因素合并结果[HR=1.54,95%CI(0.97,2.12)];对于肿瘤特异生存期,单因素合并结果显示行URS组优于未行URS组[HR =0.68,95% CI(0.48,0.88)],而多因素合并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3,95% CI(0.54,1.12)];行URS未增加总体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7,95% CI(0.46,1.27)].结论 术前行URS并未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期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Slit引导配体3(Slit guidance ligand 3,Slit3)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中的表达及其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3在UTUC中的表达,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Slit3表达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分期和大片坏死等)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UTUC患者中,Slit3表达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的增高而减低(P=0.014和P=0.006),Slit3还与肿瘤膀胱复发具有相关性(P=0.011)。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Slit3低表达与UTUC患者的较短无病生存期和癌特异性生存期均相关(P=0.006,P=0.015),但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332)。结论 Slit3的低表达与肿瘤高分级、高分期以及膀胱复发相关,但不影响UTUC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84-88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类急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临床资料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9~78岁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病例行保守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腺癌19例,粘液癌12例,未分化癌5例。经保守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11例,痊愈34例,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胃癌合并急性出血患者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1 例UTUC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术后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3 个月,50 例(33%)样本组织中PD-L1表达呈阴性。PD-L1阴性表达与较高的肿瘤病理分期(P =0.04)、较高病变分级(P =0.01)以及淋巴血管侵犯(P <0.01)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与较差的无瘤生存率(P =0.01)和较差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关(P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与疾病复发(HR =2.05,95%CI =1.06~3.96,P =0.032)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2.89,95%CI =1.22~6.82,P =0.024)显著相关。结论:PD-L1阴性表达是UTUC行RNU后癌症复发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表明了将UTUC患者纳入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