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为A、B2组,各30例.A组采用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药物治疗,B组为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镇痛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第1组(55人)病例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第2组(98人)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结果: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法。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治疗应首先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法,使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不仅缩短了病程,减轻疼痛程度,最主要的是减少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疼痛科常规抗病毒、消炎镇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天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程力  张晓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23-222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20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梅花针叩刺,均隔日一次,治疗8~20天。结果:治愈18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梅花针叩刺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都服用泛昔洛韦、甲钴胺片、维生素B1,SGB组在服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GB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计算患者疼痛强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病程长短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GB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周VAS评分及SGB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SG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服用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的疗效。方法:本组60例原发性重度痛经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法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局麻药为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以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硬膜外阻滞成功以阻滞后病人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为标志。结果:在60例患者中,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一次成功者为54例,占90%,二次阻滞者6例,占10.0%;硬膜外一次性阻滞成功者57例,成功率95.0%;二次阻滞成功者3例,占5.0%。临床治愈者51例,占85.0%,有效者7例,占11.7%,无效者2例,占3.3%,总有效率96.7%.在治疗组患者中,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及感染患者。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重度痛经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钻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单服加巴喷丁,B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2及3周后两组VAS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2及3周后B组VAS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3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4)。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及效果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注药,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于阻滞前及阻滞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各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含量,并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阻滞前应激激素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治疗组患者的NE、E、COR的含量、VAS评分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降低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彦  胡志远 《西部医学》2014,(2):232-233,23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进行治疗1疗程后,根据VAS尺与疼痛障碍指数(P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在止痛方面,3组患者经1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B、C两组患者疼痛减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C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而B与C组、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针或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