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肌紧张性头痛采用深刺风池穴治疗前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利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400例肌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双侧椎动脉重要参数检测,并观察用深刺风池穴持续治疗3个疗程前后收缩期血流峰值的差异,并对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双侧椎动脉的流速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刺风池穴对治疗肌紧张性头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经颅多普勒(TC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高血压病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24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并对结果综合分析。结果:TCD检测结果发现异常率可达85.9%且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其脑血管病理改变不同,脑血流动力学也不同。结论:TCD较能灵敏地反映高血压病时脑血管的病理及血流动力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贫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CD技术对主诉头晕乏力的患者进行颅底动脉环各大动脉的检测,观察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对检测出颅内动脉广泛性高流速伴有杂音的患者中在排除其它疾病的同时建议血常规检查,发现有79.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降低.结论:TCD对贫血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高,在诊断和预测贫血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且其易行无创伤.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1982年才问世的反映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的一种检查方法,八十年代后期起此技术在我国迅速推广,为了有助于推动TCD的发展,特选择过去的8例患者资料作示范性诊断分析。分析前需强调如下问题: (一)TCD之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烟雾病患儿TCD的改变.方法:收集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DSA确诊烟雾病患儿21例,分别于确诊后第0、12、24月行TCD监测.结果:确诊第0月TCD监测MCA的血流速度均增高,第12月17例增高,4例降低.第24月12例增高,9例降低.结论:动态监测TCD有助于了解烟雾病患儿的进展,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人缺血性眩晕的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因主观症状多而客观依据少,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VBI患者进行检测,通过与对照组比较,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电生理两方面对VBI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主观症状多,客观诊断依据不足。而女性患者常见,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经颅多谱勒(TCD)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TCD可作为头晕患者首选诊断项目。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由基底动脉痉挛、狭窄或血流缓慢等原因引起,但临床上很难区别。而TCD则是可利用的非创作性的检测手段。现将12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检查及监测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全部病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脑CT或MRI扫描排除可引起眩晕的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10.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的变化.方法:对134例经临床确诊的PCI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CT、MRI检查结果分为梗死组(58例)和非梗死组(76例),均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68例)进行对比.结果:134例PCI患者TCD异常98例,异常率为73.1%,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降低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其中梗死组TCD异常率(50/58,86.1%)高于非梗死组(48/76,63.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AEP异常107例,异常率为79.7%,主要异常表现为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和Ⅲ-Ⅴ波的波间潜伏期(IPL)延长,脑干型所占比例较最高(44/134,32.8%),内耳型最低(25/134,18.5%),混合型介于其中(38/134,28.4%).梗死组Ⅲ波PL(3.97±0.23 ms)较非梗死组(3.78±0.25 ms)显著延长(P<0.05),梗死组Ⅴ波PL(5.94±0.31 ms)较非梗死组(5.65±0.29 ms)显著延长(P<0.01),梗死组Ⅲ-Ⅴ波IPL(2.19±0.21 ms)较非梗死组(1.92±0.22 ms)显著延长(P<0.01).结论:TCD可无创地检测PC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BAEP能灵敏地检测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可部分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联合应用TCD及BAEP可为PCI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特征、评估经颅多普勒(TCD)对该病的检测价值。方法:应用德国DWL型TCD仪以100例偏头痛患作了TCD检测。结果:分析所见,血液流变学大多呈高凝状态,患的颅内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液速度增快,血液速度减慢、血液速度不稳定和双侧血液速度不对称4方面。结论:本病多发于女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致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性狭窄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TCD检测对偏头痛的临床诊断较有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EEG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检测,并作了统计观察。结果:TCD平均血流增快31例,EEG异常率达67.74%,血流缓慢23例,EEG异常率达69.57%,血流正常26例,EEG异常率仅7.69%,流速增快,流速减慢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当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时,对脑功能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电图(EEG)改变。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EEG进行分析。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EEG异常率为59.17%,且男、女性患者EEG表现无显著差异。结论:EEG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与头颅CT和脑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的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TCD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改变。方法:应用TCD动态检查23例SAHDIND患者,根据DIND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的改变分为流速增高组与流速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流速增高组DIND侧MCA的Vm与PI呈进行性增高并高于对侧,且早于DIND临床症状出现(P<0.01);流速正常组DIND侧MCA的PI进行性增高并高于对侧,同时Vm进行性减慢并低于对侧,且早于DIND临床症状出现(P<0.01)。结论:SAH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于脑底动脉和其远端小动脉的TCD表现不同,两者的变化均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95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的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的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的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