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脑舒通及其单体成分对小胶质细胞(BV-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刺激组、加药组,检测心脑舒通(不同稀释倍数的心脑舒通及其单体成分)对小胶质细胞活力及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结果]心脑舒通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无明显抑制作用,在心脑舒通13种单体成分中,伪原薯蓣皂苷、支脱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可以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抑制NO产生。[结论]心脑舒通部分单体成分抑制激活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可能是心脑舒通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豆蔻提取物对脂多糖所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肉豆蔻提取物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运用Griess法检测细胞所释放的一氧化氮含量;运用HE染色法观察脂多糖和内豆蔻提取物对BV2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各质量浓度组肉豆蔻提取物作用于BV2小胶质细胞24h后,细胞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抑制脂多糖所诱导的一氧化氨的释放,并将多角形的活化形状恢复至静息态的圆形细胞.[结论]肉豆蔻提取物具有抑制BV2小胶盾细脯澌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纹状体小胶质细胞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对大鼠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的影响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结构性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变化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METH给药模型,实验组给予METH,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OX-42免疫组化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采用酶化学方法测量纹状体内的NOS、iNOS和cNOS的活性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纹状体区小胶质被细胞激活,数量显著增加(P<0.01),呈现为"灌木丛"(bushy)甚至"阿米巴样"(amoeboid),同时NOS、iNOS和cNOS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小胶质细胞被激活,NOS活性升高,可能是METH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黄酸对内毒素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旨在观察大黄酸对小胶质细胞细胞株的作用。[方法]培养小胶质细胞细胞株,检测大黄酸对小胶质细胞活力及内毒素(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结果]大黄酸可以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抑制NO在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产生。[结论]大黄酸可以抑制LPS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常规培养,LPS诱导炎症反应,用人参皂苷Rb1与LPS共培养细胞.MTT法检测BV2细胞活力,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TNF-a和IL-1βmRNA水平变化;免疫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谷氨酸对脊髓小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改变,探讨谷氨酸能否激活脊髓小胶质细胞以及激活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方法原代离体培养脊髓小胶质细胞,分别用细胞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50μM的ATP刺激细胞1小时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及谷氨酸通过不同浓度(500μM,1000μM和2000μM)分别作用三个不同的时间点(30min、1h和2h)作为实验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小胶质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结果 500μM的谷氨酸孵育1h,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并开始被使激活,在2h TNF-α释放量大大增加(P〈0.05)。对于1000μM和2000μM组,TNF-α在三个时间点增加量都非常明显(P〈0.05),但并不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趋势。在1000μM 2h组,TNF-α释放量最多(P〈0.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浓度达到1000μM和2000μM且孵育时间需持续2h,脊髓小胶质细胞释放的NO才会明显增加(P〈0.05)。结论谷氨酸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可能1000μM是其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及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200 ng/ml)刺激小胶质细胞株BV的同时用不同浓度姜黄素进行干预,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在2.5~20 μ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无影响;脂多糖作用24 h后,NO释放量明显增加,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使用姜黄素干预后,浓度在10 μmol/L时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够有效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以及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依达拉奉 (edaravone, EDA) 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 介导原代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激活后的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调控作用.方法 麻醉SD大鼠新生鼠断头取脑, 消化离心等实验方法完成混合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通过生物摇床方法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利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释放量.结果 通过荧光方法鉴定小胶质细胞的纯化可达到95%以上, 与对照组 (Control) 相比, LPS介导小胶质细胞后激活可见NO浓度显著上升 (P<0.05) , 建模成功;用EDA预处理原代小胶质细胞24 h后, LPS介导的NO下调, 与LPS单独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EDA先预处理24 h, MAPK inhibitor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 预处理30 min, 10 ng/m L LPS介导小胶质细胞16 h, NO释放量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DA单独应用可抑制LPS介导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后NO的释放量;EDA同时加用MAPK信号传递通路抑制剂, 加强了EDA减轻LPS介导小胶质细胞激活NO产生.EDA可能与p38MAPK、JNK、ER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协同抑制LPS介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蒿素(artemisinin,AR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研究青蒿素对帕金森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ART对BV2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浓度。使用一定浓度的ART来处理经过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定量PCR技术和ELISA检测ART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蛋白(P65)、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kappa-B inhibitor alpha,IKBα)的表达水平,以及ART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 当ART的剂量为0.1~10 μmol/L时,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浓度为1 μmol/L的ART用于进一步的实验。定量PCR结果表明,ART预处理组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RT预处理组NF-κB、IK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炎症诱导酶iNOS、C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ART可调节LPS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及炎症诱导酶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建立Poly-IC刺激诱导小胶质细胞免疫激活模型。本研究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Poly-IC 10μg/ml)、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组(0.1 mmol/L阿司匹林)、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0.1 mmol/L阿司匹林)。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活性氧﹑Iba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COX-2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吞噬能力增强,活性氧产生增加,Iba1蛋白表达下降。且模型组中IL-1β(20.55±1.92)﹑IL-6(63.98±7.83)﹑TNF-α(16.84±3.19)﹑COX-2(6.78±0.4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IL-1β(1.01±0.14)﹑IL-6(0.95±0.17)﹑TNF-α(1.22±0.38)﹑COX-2(0.87±0.11)显著增加(t=26.14,10.22,17.06,37.07;均P<0.01)。经阿司匹林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较模型组减弱,活性氧产生较模型组降低,且Iba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一定恢复。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促炎因子IL-1β(9.95±0.52)﹑IL-6(39.64±6.89)﹑TNF-α(1.57±0.42)﹑COX-2(2.47±0.14)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14.18,3.69,16.68,27.03;均P<0.01)。结论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胶质BV-2 细胞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脂多糖(LPS)组、LPS+ 丙泊酚组,对照组细胞加入PBS 液,丙泊酚组细胞加入丙泊酚30μmol/L,LPS 组细胞加入LPS 1μg/ml,LPS+ 丙泊酚组细胞加入丙泊酚30μmol/L+LPS 1μg/ml。采用MTT 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p38MAPK 和TLR4mRNA 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p38MAPK 和TLR4 蛋白表达量。结果 LPS 组和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 <0.05),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高于LPS 组(P <0.05);LPS 组和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 <0.05),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水平低于LPS 组(P <0.05);LPS 组和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p38MAPK、TLR4 mRNA 和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 <0.05),LPS+ 丙泊酚 组小胶质细胞p38MAPK、TLR4 mRNA 和蛋白表达量低于LPS 组(P <0.05);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泊酚能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丙泊酚可下调TLR4-p38MAPK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放射增敏剂鱼藤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影响。方法 BV-2细胞以5×10^4/mL密度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中,加入8个不同浓度鱼藤素干预48 h后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在加入1×10^-6mol/L鱼藤素后6个时间点上测定细胞增殖活力。1×10^-8mol/L鱼藤素干预48 h,测定上清液中NO水平。结果 5×10^4/mL BV-2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第48 h达到细胞生长曲线的峰值。在0-1×10^-5mol/L剂量范围内,1×10^-6、1×10^-5mol/L鱼藤素干预48 h后BV-2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降低;1×10^-6mol/L鱼藤素加入后第24、48、72h等3个时间点上BV-2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1×10^-8mol/L鱼藤素干预48 h后BV-2细胞上清液NO水平提高。结论鱼藤素在一定的浓度时激活小胶质细胞,更高浓度时将导致小胶质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Aβ1-42)作用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探讨其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作用途径。方法:应用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小胶质细胞模型,测定加入Aβ1-42后细胞上清NO含量及细胞iNOS酶活力;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Aβ1-42对iNOS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Aβ1-42可以刺激BV-2细胞产生NO、提高细胞iNOS酶活性、增加iNOS蛋白质表达,以上作用均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结论:Aβ1-42在体外可通过活化小胶质细胞,增加NO的表达及分泌,为进一步发挥神经元毒性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HIP)大鼠血循内皮细胞(CEC)、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注入,诱发大鼠AHNP。动脉测定CEC、IL-6、NO、ET,胰腺组织病理评分(PM)定量分析。结果 AHNP大鼠血CEC早期显著增加,CEC与NO、ET、PW、IL-6、PM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AHNP大鼠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1疗程,其余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亮  肖文生 《河北医学》2010,16(9):1058-1060
目的:探讨血栓通与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以及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确,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17.
梁镜海  雷桂钿  陈丽珍 《河北医学》2010,16(12):1472-147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血栓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血栓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对青年腹型肥胖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的作用效果。方法:101例伴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青年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与常规组同样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每日三次,共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统一做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不仅能改善青年腹型肥胖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而且可增强常规疗法的效果,有效地控制肥胖相关性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董智勇  蔡晓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10-1212,1220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对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各12只,均构建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实验组每只大鼠每天腹腔注射血栓通注射液150mg/kg,对照组每只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7 d观察皮瓣成活大体情况、皮瓣病理改变情况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实验组皮瓣远端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讨论血栓通注射液能通过刺激VEGF表达来增加局部血管形成,从而促进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