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和43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SSR测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SSR测定的异常率为84.4%(38/45),而治疗后异常率为13.3%(6/45)。治疗前SSR测定波潜伏期及波幅值较治疗后及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HAMD评定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SSR波潜伏期与HAMD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波幅与HAMD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共采集脑卒中患者8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无抑郁组、轻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选取22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进行SSR测定,记录首次达峰时间及SSR波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67.05%,PSD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波幅减低(均P0.05)。PSD组与无抑郁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SSR波幅减低(P0.05)。重度抑郁组与轻中度抑郁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SSR波幅减低(均P0.05)。结论 PSD患者SSR明显异常,抑郁越重,其异常程度越明显,SSR检测可有助于PSD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首发抑郁症、19例复发抑郁症和2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SSR潜伏期和波幅。结果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性抑郁症的左上肢SSR波潜伏期显著长于首发稀有症(P=0.034);抑郁症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HAMD、HAMA的评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可能并不能敏感地反映抑郁症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例PD患者(PD组)和26例年龄、性别、身高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上下肢SSR检测。将PD组根据有无自主神经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据Hoehn-Yahr分级将PD组分为早期PD组(1~2期)和中晚期PD组(3~5期)。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无论有症状组还是无症状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论中晚期PD组还是早期PD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中晚期PD组较早期PD组潜伏期显著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③SSR上下肢潜伏期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SSR上下肢波幅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①SSR是检测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自主神经损害,有助于早期诊断;②PD患者运动系统障碍越重,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PSD患者(PSD组)和33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SD组ERP(P300、N400、CNV及MMN)、SSR各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均P<0.01),波幅明显下降(均P<0.01);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PSD组各项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0.01)。结论PSD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与其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失匹配负波(MMN)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5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MN检测;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各组总体功能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组病情严重程度。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患者组MMN与临床特征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GAF评分降低(F=53.96,P0.01);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MMN潜伏期延长(F=44.31,P0.01)、MMN波幅降低(F=5.39,P0.01);双相组与单相组MMN潜伏期及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1,0.46;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35,-0.39;P0.01);单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异常MMN可能是抑郁发作的状态性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及与各自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对60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0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偏相关分析患者组P300与其临床特征及功能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和P3b潜伏期显著延长(分别F=9.17,F=8.74,F=15.27,F=7.98,F=10.64;P均0.01);3组间N2-P3b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05);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P3b和N2-P3b波幅显著降低(分别F=12.23,F=7.27,F=14.16,F=6.96,F=8.58,F=5.36;P均0.01);患者组较对照组按键反应时间显著延长(F=55.37,P0.01);单相组较双相组N1、N2波幅降低、N2潜伏期延长(P均0.05),双相组较单相组按键反应时间延长(P0.01)。双相组N1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N2潜伏期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病程和HAMD评分正相关(P均0.05);单相组N2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均存在异常,但损害有差异;P300异常在二者可能均为状态与素质性并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门诊或住院的47例帕金森病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进行SSR检测,并对其中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5±0.18 vs 1.42±0.29),波幅明显降低(1.87±0.26 vs 2.56±1.47);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3±0.16vs 2.04±0.27),波幅明显降低(0.49±0.21 vs 0.76±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6 ± 0.17 vs 1.53 ± 0.15),波幅明显降低(1.75±0.21 vs 1.89±0.33);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7 ± 0.18 vs 2.08±0.24),波幅明显降低(0.46±0.20 vs 0.5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R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相一致,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8例SBI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及ERP检查,并与55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BI组中,31例(45.6%)HAMD≥17分(抑郁亚组),37例(54.4%)HAMD<17分(非抑郁亚组)。SBI组MMSE评分(17.1±1.8)较对照组(25.2±1.6)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2.9%vs 12.7%)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BI组P3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均P<0.05)。SBI组中,抑郁亚组MMSE评分(14.9±1.2)较非抑郁亚组(21.6±2.6)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93.6%vs 21.6%)显著增高,P3潜伏期明显延长和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SBI抑郁亚组MMSE评分与P3潜伏期负相关,与波幅正相关(r=-0.537,r=0.529;均P<0.05)。结论SB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伴抑郁症状者认知功能障碍更显著。ERP检查可早期发现SB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