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激素释放过多,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增高,导致心脏重塑、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本研究观察了舍曲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20例作为参照组,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根据评分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人数均高于参照组,且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受到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因素、医患关系、治疗费用及心功能分级,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较易合并抑郁和焦虑障碍,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患者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综合性治疗,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乌灵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予曲美他嗪联合心理干预,观察组52例增加乌灵胶囊,观察心功能、抑郁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O、5-HT水平、6min步行距离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H-FABP水平及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消除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米氮平15~30mg/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HAMD)分及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及新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0d、90d、180d、300d 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30d、90d、180d、300d HAMD评分更低、评分差率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升高,6min步行试验距离延长,心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上述心功能指标更优(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合并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对217例PD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定,根据疾病特异性界定值将患者分为合并或无抑郁障碍两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PD评估量表 (UPDRS Ⅲ)、MMSE量表和39项PD问卷 (PDQ-39)评分.结果 PD合并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1.7% (47/217),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中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比例为10.6% (5/47).Logistic回归结果示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chwab-England分级和临床分型 (P均<0.01, OR分别为0.720和2.482).抑郁障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劣于对照组.结论 PD合并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并严重恶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相应治疗并未得到医生的充分重视.严重残疾和强直-少动型明显增加PD合并抑郁障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81例老年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为38.36%,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11.12%,高血压组的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合并抑郁症状,应及早发现,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06—2014-09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估,并经心率变异测定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0分40例(47.62%)。患者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和FEV1呈正相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同时合并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可通过心率变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成年癫癎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并对癫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癫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就业状况、病程、使用抗癫癎药物治疗方式、难治性癫、合并其他疾病为癫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癫癎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睡眠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并设为睡眠障碍组以及正常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抑郁、鼻黏膜症状等资料,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检测出睡眠障碍28例,发生率35.00%;睡眠障碍组以及正常组在焦虑、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鼻黏膜症状程度、年龄、学历、病程等差异明显(P<0.05);两组性别、居住地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合并OSA、严重鼻黏膜症状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受到负性情绪、病情严重程度、合并OSA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28例CHF患者进行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F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3.8%,女性高于男性,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对CHF患者抑郁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部分CHF患者存在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用SDS能早期发现抑郁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抑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情况。 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对68 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及60 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 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CE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抽血化验比较两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同。结果 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组PSQI 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程度、睡眠药物使用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1)。 SAS 总分(52.48±14.17)分,CES-D 总分(17.51±9.47)分,63.2%(43/68)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合并焦虑 情绪,66.2%(45/68)患者合并抑郁可能。对比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提示尽管两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但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增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酶(fT3)、游离甲状腺素(fT4) 水平较正常有下降趋势,且两组间低fT4 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主观 性头晕患者普遍存在情绪及睡眠的问题,神经内分泌因素尤其是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其中的影响因 素之一,值得进一步完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心脏局部组织的病理及场电位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180~250 g,随机分为抑郁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用Cronli方法 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并对抑郁组大鼠在慢性应激前后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旷场行为测试.应用微电极阵记录技术观察大鼠的心率、心房及心室肌组织局部场电位时程(fAPD)的变化规律及左心室心尖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ion染色.结果 (1)抑郁组大鼠慢性应激后心率[(107±18)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99±9)次/min]、心房肌组织fAPD[(83.1±4.6)ms]显著长于对照组[(45.8±3.7)ms],场电位离散度[(628±90)ms]大于对照组[(349±69)ms];(2)抑郁组心室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心率、心房组织fAPD及其离散度的改变,是慢性应激致大鼠心肌炎症及心肌纤维化进而增加心肌组织电兴奋的离散度,这可能慢性抑郁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 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重点观察急性组和慢性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者的发病率、抑郁程度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特点.结果 (1)急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41.3%,慢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52.4%,慢性组高于急性组.(2)慢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5±2.01),(19.36±1.52),t=1.981,P<0.05].(3)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特点的差异,对急性期和慢性期卒中后抑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抑郁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抑郁障碍患者经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主要包括心血管相关症状、失眠、胃肠道不适等;这些可能归因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这也通常预示着抑郁程度更严重并且预后更差。本文将系统回顾抑郁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包括心率变异性及胃动力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障碍在临床上普遍存在。资料表明,心内科门诊患者中合并精神障碍者约15.0%~30.0%,住院患者发生率更高,尤其对因心脏急症住院患者,发生率可达60.0%~75.0%。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合并的精神障碍是焦虑、抑郁障碍,在国内一项32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中[1],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可见,在处理心血管疾病时,除了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睡眠参数监测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脑卒中后睡眠参数、睡眠结构、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指导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初次发病急性轻中度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60例,根据PSQI评分,分成合并睡眠障碍组和不合并睡眠障碍组,对这2组患者进行睡眠监测、生活质量评定、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比较2组睡眠参数、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了解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睡眠障碍组与不合并睡眠障碍组睡眠潜伏期、S1、S3+S4、REM比例,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分值上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脑梗死后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存在更明显的睡眠结构的变化,更显著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更差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有针对性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合并心境稳定剂(MS)的治疗情况,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抑郁障碍患者合并使用MS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45例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或不合并MS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合并MS治疗的患者比例33.8%(49/145)。与未合并MS治疗组相比,合并MS治疗组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9.0%VS 33.3%,χ~2=4.35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656,95%CI:1.162~6.073,P0.05)、自杀(OR=0.456,95%CI:0.214~0.968,P0.05)、精神病性症状(OR=2.327,95%CI:1.068~5.068,P0.05)是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中联合使用MS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不伴有自杀、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多的联合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于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用汉密切尔抑郁量表(HRSD)测试3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 并将其分为抑郁组(18例)和非抑郁组(20例), 均经P300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检查.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 P30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1), 而且抑郁组患者P300指标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P300检测可作为辅助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表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re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对132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检出率为49.2%,CES-D分为15.96±8.71,均高于我国城市常模(χ~2=14.95,P0.001;t=3.02,P=0.003);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COPD、未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患者(χ~2=4.78,P=0.029;χ~2=5.92,P=0.015;χ~2=18.69,P0.001);具有抑郁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与不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其血清25(OH)D浓度偏低(t=-9.53,P0.001),而血清NT-proBNP浓度偏高(t=6.10,P0.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与血清25(OH)D浓度呈负向相关(r=-0.31,P=0.014),与血清NT-proBNP浓度正向相关(r=0.29,P=0.006)。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并发高血压、并发COPD、血清25(OH)D浓度降低(50 nmol/L)及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综合医院遇到的抑郁障碍患者普遍高于精神专科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在识别抑郁障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远远不够,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着对精神障碍及合并精神障碍的躯体疾病患者进行识别、初步治疗和转诊。因此,了解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识别现状,并进行总结和思考,对抑郁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