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人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探讨过敏因素与荨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从而用于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对4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敏筛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户尘端、粉尘螨是主要过敏原。4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为81.6%,特异性过敏因素阳性率前五种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猫、狗毛皮屑,牛肉、羊肉;蟑螂;牛奶。结论: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密切,我出致敏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总IgE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改变和血清总IgE水平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5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AO的活性及血清总IgE水平,并将其活性与病情程度和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组血清DAO的活性在3个不同的时点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患者血清DAO活性时间效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1);患者血清DAO活性与其病情的轻、中、重度存在正相关(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健康者在血清总IgE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血清总IgE≥175IU/mL时,其与病情分级成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DAO活性降低及血清总IgE水平过高,可能与其慢性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红  杨期耀 《中国药师》2003,6(9):577-578
目的 :了解卡介菌多糖核酸 (斯奇康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治疗前后IgE水平。 方法 :采用斯奇康注射液 0 .5mg ,imqod ,连续治疗 18次 (一个疗程 ) ,与对照组比较其疗效 ;治疗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值。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血清IgE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而治疗前IgE水平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斯奇康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药物 ,且无论是否伴有IgE升高均有效。  相似文献   

4.
周静芳  麻娜  郄永涛  沈娟 《中国药业》2014,(16):117-117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gE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1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3次/日。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外周血IgE明显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减轻慢性荨麻疹症状,起效迅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慢性荨麻疹患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方法:观察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4例急性荨麻疹患儿(急性组)和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慢性组)的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慢性组和急性组患儿的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组中无过敏疾病患儿的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急性组中无过敏疾病患儿的总IgE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E水平在不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儿的急、慢性荨麻疹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在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情况下不可作为诊断标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可作为诊断急、慢性荨麻疹标准,应结合患儿临床症状、疾病史等情况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左西替利嗪,对照组用左西替利嗪,观察两组的疗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IgE、ESP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和8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E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好,复发率低,玉屏风加味能降低患者血清IgE和ESP。  相似文献   

7.
16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及血清IgE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丽  周玲 《江西医药》2009,44(9):907-908
目的寻找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蒙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166例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和食物组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结果166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93例血清过敏原IgE呈阳性,占为56.02%,其中吸入组中尘螨36.75%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蟑螂18.67%;食物组中鱼虾蟹7.23%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腰果花生黄豆6.02%,1种过敏原阳性反应24.70%,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31.32%。结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吸入性和(或)食入性过敏原常是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灵鹏 《中国药业》2010,19(3):15-1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EOS计数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外周血IgE和EOS计数明显增加;治疗后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外周血IgE和EOS计数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7.26±2.45)分下降至(1.87±0.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嗜睡,3例头晕、头痛。结论慢性荨麻疹多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反应,同时降低血浆IgE水平,抑制EOS聚集,减少炎性反应介质释放。从而减轻慢性荨麻疹症状。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永财 《中国药师》2010,13(1):109-11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和IgE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判断。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IL-4和IgE水平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12周后,血浆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IL4和IgE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7.26±2.45)下降至(1.87±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愈4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55.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降低血浆IgE水平,减少炎性反应介质释放,减轻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荨麻疹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产生IL-4、IL-10及IFNγ的水平,有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3例荨麻疹患PBMC产生这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IL-10及IFNγ水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意义(P>0.05)。IL-4由Th1细胞分泌,为B细胞增殖活化及IgE产生必需,其异常分泌导致IgE过量产生,在I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IgE、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及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常规抗组胺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IL-5及IFN-γ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IL-5均较前降低,IFN-γ、IL-15增高;观察组治疗后IgE、IL-5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及IL-1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可以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纠正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及体液免疫紊乱,对慢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其效果优于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2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IgG抗体,进一步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结果 52例过敏病人特异性IgE、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44.2%,若RAST与ELISA联合检测,IgE和IgG抗体总阳性率增至63.5%。荨麻疹组BPO—IgG水平高于过敏性休克组(P<0.01),过敏性休克病人BPA—IgG水平明显高于BPO—IgG(P<0.01),荨麻疹组内BPO—IgE水平与BPA—IgE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比过敏性休克组高。研究结果提示,荨麻疹与BPO—IgE和BPA—IgE关系密切,过敏性休克与BPO—IgE和BPA—IgG关系密切;同时检测IgE和IgG抗体,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依匹斯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组)43例和观察组(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组)43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HA、ECP、5-HT、LT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IgE、HA、ECP、L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5-HT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综合疗效较佳,可影响血清总IgE、HA、ECP、5-HT、LT水平,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祝红  钟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68-1869
急性荨麻疹是由复杂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引起的一种起病较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1].由吸入物或食入物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表现的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是其中之一.笔者应用免疫印迹法对我科门诊部分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和过敏原检测,分析急性荨麻疹患者发疹与过敏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以及真菌特异性IgE对过敏性皮炎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Bio whittaker变态反应诊断仪检测136例过敏性皮炎患者血清真菌特异性IgE(sIgE),将其分为两组:真菌感染组96例,为合并真菌感染的过敏性皮炎患者,其中荨麻疹45例,湿疹30例,特应性皮炎21例;对照组40例,来自无合并真菌感染的过敏性皮炎患者。结果真菌感染组中,血清真菌sIgE阳性率为87.5%(84/96),显著高于对照组(14/40,阳性率35.0%),血清真菌sIgE检出率在两组病人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08,P<0.005),真菌感染组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真菌sIgE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24,P>0.05)。结论真菌感染灶中真菌可能成为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真菌感染在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河北医药》2024,(2):239-242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gE水平、生活质量、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gE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风团数量、大小、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及瘙痒程度评分和总分、血清IgE水平、DLQI量表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更佳,更能有效降低IgE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6个月内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 《中国药业》2003,12(5):68-68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用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40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次,1次/d)、赛庚啶片(2mg/次,每晚1次)、雷尼替丁胶囊(150mg/次,3次/d)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77.3%,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为2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次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g,im,qod,18次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阿司咪唑3 mg,qd;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咪唑,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8.3%,痊愈率18.8%,对照组分别为33.3%,10.0%。治疗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免疫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郭庆娟  王婕  刘骁  赵地 《中国当代医药》2024,(7):131-134+139
目的 观察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Ig 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0例气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40例)与中医组(40例),中医组采用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IgE、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个月,中医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S评分、Ig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治疗后的UAS评分、IgE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可作为中医绿色疗法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