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脊髓型颈椎病(CSM) 的诊断中,常规MRI上脊髓的信号改变与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可以作为寻找神经功能损伤放射学标志物和了解脊髓生理学的工具,而功能MRI(fMRI)有助于评估CSM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综述常见MRI技术在CSM病人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78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ASIA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脊髓受压程度及异常信号的形态与改善率呈显著负相关 (Ρ <0 .0 1 ) ,脊髓受压程度≥ 1 / 3 ,不论其信号是否异常 ,均预后较差。结论 MRI检查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有确定意义 ,对治疗方法选择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将7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T1WI/T2WI的信号变化分为:等/等、等/高、低/高及信号改变在受压部位以外四组,进行手术前后随访,比较改善率.结果: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脊髓的受压程度与改善率呈负相关(P<0.01),等/等信号组预后较好,低/高信号组预后较差.结论:MRI检查对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6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检查,MRI异常主要由变性突变或膨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压迫颈髓,基髓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移位,部分出现变性、囊变。MRI检查不仅能直接显示致压物的来源和性质,而且能全面观察颈髓受累的范围和程度,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检查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就MRI相关序列及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和有关髓内信号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SM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CT显示骨性椎管狭窄5例,其中先天性狭窄3例,椎体缘骨质增生22例,钩突和关节突关节增生20例,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23例,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13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变性28例,后纵韧带增厚21例,黄韧带增厚7例,全部病例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其中脊髓变性6例。结论 CT、MRI是重要的检查CSM的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清扩散读出方向上分段扩散成像(readout-segmented diffusion imaging technique,RESOLVE)DWI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MRI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均行常规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DWI序列和RESOLVE-DWI序列扫描,对两组DWI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采用SPSS 2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I-DWI序列图像主观评分为1.99分,优秀率18%,RESOLVE-DWI序列图像评分为3.31分,优秀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2位诊断医师的评分一致性较好。RESOLVE-DWI序列相对EPI-DWI序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SOLVE-DWI序列可以显著改善图像质量,利于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8.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就MRI相关序列及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和有关髓内信号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磁共振成像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1例正常人和163例脊髓型颈椎病之脊髓作了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研究。结果为:颈段脊髓前后径在6.5mm以下为脊髓明显受压的标准;脊髓前后径与横径比小于0.45为脊髓受压变扁平的指标;脊髓横断面近似面积在80mm ̄2以下为颈段脊髓萎缩或缩小的标准;脊髓损害程度与脊髓前后径大小有显著关联(P<0.01),和T_2加权像上病变部位出现高信号与否有显著关联(P<0.01);以病部位出现高信号与否分组,两组脊髓前后径、横断面近似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脊髓型颈椎病23例的MRI改变。结果在全部患者的MRI上主要影像学改变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信号减弱、受累节段椎体后缘有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等异常信号。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伴T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脊髓MRI强化特点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资料,33例患者T2WI显示脊髓异常高信号,且MRI增强扫描可见脊髓强化;分析脊髓T2WI高信号的范围、部位,脊髓强化的方式、部位和程度。结果:MRI显示脊髓T2WI高信号的范围包括2~6个椎体水平,平均2.76个椎体水平。MRI矢状面增强扫描显示脊髓呈点状(9例)、结节样(11例)或条片状(13例)强化;25例脊髓强化位于椎管最窄层面,1例位于最窄层面偏上,7例位于偏下层面;轴面增强扫描显示25例脊髓灰白质均可见强化,7例强化位于白质,1例位于灰质;脊髓强化程度方面,3例呈轻度强化,23例呈中等程度强化,7例呈明显强化。结论:CSM合并脊髓水肿的强化灶主要位于颈椎管最窄层面,以结节样或点状、中等程度强化为主,灰白质同时强化多见。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DWI成像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患者,22例非CSM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病变表现并测量其ADC值。结果:48例均获得弥散加权图像和弥散系数。CSM患者受压部位ADC值明显高于邻近部位和正常颈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CSM脊髓受压部位T2WI出现高信号,ADC值增高;9例T2WI表现为等信号,其中有6例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ADC值增高,DWI显示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平均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与相应邻近正常部位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通过受压脊髓ADC值改变更早的判断脊髓内部变化,比常规T2WI能更早、更准确显示脊髓受压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MRI运动扫描揭示脊髓动态致压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颈椎病分类中最严重的一型 ,目前国内外脊柱外科学者一致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2 ] 。MRI扫描是检查颈椎最有效的方法 ,但目前颈椎病的检查 (包括CT和X线检查 )多是常规静态检查 ,这对于活动度较大的颈段脊柱而言显然是忽略了椎管内退变结构的动态性致压改变尤其是与脊髓之间的相互动力学关系。颈椎病患者MRI的多角度动态运动扫描则能够显示椎管内诸退变结构对脊髓所形成的动态性损害 ,并希望通过揭示动态状态下脊髓潜在性的压迫因素而达到对CSM较静态检查更早期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_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_(2/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0.875±0.123,FA值为0.723±0.078;对照组与A组比较,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DKI序列在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选取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0例经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3.0T MR进行DKI序列扫描,分别测定颈髓灰质和白质FA、MD、MK参数值。比较对照组各间盘层面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各间盘层面DKI参数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FA-WM、MK-WM及MK-GM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447、2.898、4.164;P<0.05)。结论 DKI能够反映出CSM患者的脊髓灰、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MK在灰质评价方面优于FA。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MRI运动扫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致压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威江  汪桦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2):1134-1139
目的 探讨动态运动MR扫描揭示椎管内退变结构对脊髓的动力性致压作用,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 在开放式MR机上,通过颈椎的多角度分次扫描、关节运动扫描和MR透视扫描3种方法检查6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观察退变结构在常规自然位、前屈位和后伸位时对脊髓的致压作用。结果 (1)椎管内退变结构在颈椎伸屈活动时常形成较自然位更加严重的脊髓压迫征象,而且它们间还有“动态叠加作用”。(2)椎间盘突出(29例)、椎体骨赘增生、椎体错位滑脱(7例)、后纵韧带增厚(36例)等在前屈位时常较自然位形成更明显的混合性致压物。(3)34例患者的退变黄韧带在后伸位时皱折凸入椎管,凸入黄韧带又可与脊髓前方致压物形成“钳夹效应”而严重压迫脊髓(9例)。(4)14例患者在伸屈活动时加重椎体的错位滑脱。(5)硬膜囊前间隙在前屈位(41例)和后伸位(16例)时较自然位变小;囊后间隙后伸位变小见于43例,前屈位对其影响较小(4例)。结论 颈椎病患者动态MR扫描不仅从形态上而且能从致病作用上显示出早期的、潜在性的、动态性的脊髓致压因素,从而起到较静态扫描更早期地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脊髓型脊椎病较常见,由于椎间盘变性后,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等产乍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和刺激颈神经根,脊髓等组织而产乍一系列症状。颈椎病是一种退性行变性疾患,退变先出现在软骨包括椎间盘,椎间小关节和钩椎关节的关节软骨,致使软骨缓冲外力.减少振荡的能力降低,脊椎不稳。此后可相继发生骨关节增生,肥大,韧带肥厚,骨化,脊椎滑动,旋转,曲度异常或椎管狭窄等变化。外伤及劳损可促使病变发展。MRI的应用为本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MRI扫描诊断72例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严重度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大脑神经元自发性活动强度的变化,从大脑静息态功能角度理解CSM患者的功能损害.方法 基于日本骨科协会(JOA) 17分法分组,对22例轻中度、18例重度CSM患者及25例年龄、性别等均匹配健康对照组(HC)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和临床功能评估(JO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