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血压的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内中膜增厚,同时引起动脉的僵硬度增加[1]。高血压大动脉功能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大动脉僵硬度已被确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大动脉的特征性改变,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所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高血压病病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左心室负荷加重,引起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脉压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而大动脉横断面顺应性的改变首先表现为动脉内径增大。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是一种既简便又能很好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的方法。1994年Madhavan在前瞻性随访研究中发现,大动脉弹性减退的病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病死率和总病死率显著正相关[2,3]。所以,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通过经胸超声测量大动脉僵硬度与左室重量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04~2003-10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中除外肾脏疾病、瓣膜病、左室...  相似文献   

2.
<正>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对总死亡率还是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死亡率来讲,经由超声诊断的左室肥厚都是一个很强的、独立危险因素。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大,动脉硬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左心室负荷加重,引起左室肥厚,脉压水平则可间接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本文主要探讨左室肥厚与脉压、收缩压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平均年龄62.97±8.47岁,病程分布0~40年,平均病程12.05±11.33年,高  相似文献   

3.
脉压、大动脉弹性及药物干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过去只重视由小动脉和微动脉腔径或数量的减少造成总外周阻力和平均血压 (MBP)的升高。MBP是血压的稳定成分 ,但实际上血压和血流是随心脏搏动周期性变化的。临床上把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 ,二者是围绕MBP波动的血液曲线的两个极值。血压曲线是稳定成分 (MBP)和脉动成分(PP)的综合。除了左心室射血以外 ,PP的决定因素还包括动脉的缓冲能力 (顺应性 )和反射波的时间和强度。动脉顺应性决定于动脉容积和动脉壁的弹性 (扩张性 )。顺应性和扩张性是动脉壁特性的定量指…  相似文献   

4.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存在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T)12年数据资料证实,高血压是糖尿病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高血压不仅发生率高,而且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微血管病变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本文旨在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构成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并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易合并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脉压、vWF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除了血压分级水平外,还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年龄、吸烟、血胆固醇、糖尿病等,这些因素均影响动脉的弹性和结构。最近有报道脉压(PP)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血管性假发病因子(vWF)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本研究依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同时检测脉压、vWF等指标,探讨其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同等血压条件下,H型高血压患者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顺应性的差异.方法 入选H型高血压患者(H型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非H型组)及正常血压者(对照组)各120例,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主动脉顺应性指数,同时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型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Hcy升高是否为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型组与对照组相比,FMD减小,主动脉张力及主动脉膨胀指数降低,主动脉僵硬指数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与FMD、主动脉顺应性有很高的相关性.且Hcy升高是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受损与Hcy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Hcy是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受损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纳入60例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导致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糖、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年龄等与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高血糖、高血压、肺功能障碍、年龄≥60岁是造成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肺功能障碍、年龄(≥60岁)是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3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 PWV 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 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 PW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7)m/s 比(11.9±1.2)m/s,P=0.3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 PWV 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0.4±1.4)m/s 比(11.7±1.4)m/s,P=0.018]。结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 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9.
动脉僵硬度与肾脏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血液透析的晚期肾病患者血管病变信号是主动脉僵硬度增加,这一改变独立于平均动脉压、血管壁张力及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胆固醇、肥胖和吸烟。因此,无论血压正常、还是高血糖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肾功能相关。最近的研究显示,血肌酐≤130μmol/L的人群,主动脉脉搏波速度与肌酐清除率密切相关,而且独立于平均压和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这种相关性甚至在55岁以下人群中亦很显著。在所有的降压药物中,只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显示对动脉僵硬度的独特效应。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这些药物治疗可伴随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从轻度至重度肾衰竭的患者,中央动脉僵硬度的升高伴随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表明肾脏疾病不仅与小动脉,而且与大动脉有关,其相关性独立于年龄、血压和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动脉弹性(elasticity)又称顺应性(compliance),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stiffness)或可扩张性(distensibility),是反映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动脉弹性的异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的扩张性降低;(2)动脉壁增厚及硬度增加;(3)动脉顺应性的下降;(4)动脉内的斑块形成等。心血管的各种危险因素通常通过损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许多前瞻临床实验已经证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EH)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引发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具有独立作用的危险因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延缓和(或)逆转左室肥厚,从而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已证实,ACEI类药物对高血压心脏结构及功能有保护作用。2002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高血压肾病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的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大情证据照示,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病的早期标志,也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致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的研究显示,脉压差的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重构性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2级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颈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管径,内膜中层百和动脉扩张性,管壁顺应性等指标;以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比较高血压组63例与正常对照组31例间动脉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并鸩元逐步回归分析,甄选影响血管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高血压组主动脉,颈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和面积及其与动脉内径和管腔面积的比值显著增大,主动脉,颈动脉,肱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显著降低,校正Age,Sex,BMI,HR,MAR,PP,Smoke,FPG,LDL,TG等可能影响血管重构的因素影响后显著性依然存在,动脉平均压和脉压水平是血管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水平越高,内膜中层厚度越大,脉压越大,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越差,其他影响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的因素,特别是体重指数,吸烟及血脂水平等,在高血压病心血管重构和器官损害的防治中应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刺激心肌细胞增粗和心肌纤维间质增生,最后导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左事肥厚(LVH)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淘真  邓毅  史兰 《海南医学》2002,13(4):57-58
目的: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收缩期 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结果: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可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导致脑灌注不足,血管弹性及顺应性降低。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致脑血管损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分级的增高,脑血管的损害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更是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压很少单独存在,通常并存着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动脉顺应性下降等改变。当合并代谢综合征时,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增高,同时影响着高血压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有学者提出"代谢性高血压"的概  相似文献   

17.
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两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数据采用SAS6.0软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高钠饮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两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吸烟、高钠饮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高钠饮食、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7,(2):180-181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81例手术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近期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观察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对照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对患者血糖、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情况以及年龄、有无吸烟史、有无焦虑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LDL-C、年龄、C反应蛋白、糖尿病、高血压、焦虑、吸烟史是心胸外科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CRP、吸烟史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DL-C、年龄、CRP、糖尿病、高血压、焦虑、吸烟史是心胸外科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当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各主要危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人群285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通过调查问卷根据是否合并危险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程度及斑块发生率,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资料中合并有吸烟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的人群,颈动脉IMT增厚程度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合并组(P<0.05);此外,合并糖尿病史的人群颈动脉IMT增厚程度明显>不合并组(P<0.05)。②男性、高血压史、血脂异常是IMT增厚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吸烟史及糖尿病史也是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心血管各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IAS)、颅外动脉狭窄(E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动脉狭窄组(27例)与动脉狭窄组(97例);根据动脉狭窄类型的不同,分为A组(单一IAS)51例、B组(单一EAS)21例和C组(IAS+EAS)25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IAS、EAS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动脉狭窄组年龄、吸烟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LDL-C、CRP和Hcy含量较无动脉狭窄组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无动脉狭窄组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高血压史和Hcy> 15μmol/L均是患者发生IAS、E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1 mmol/L是患者发生IAS、EA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B、C组年龄、高血压史比例、CRP、LDL-C、HDL-C和Hcy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发生单一I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伴有高血压史是患者发生单一IAS、单一EAS、IAS+EAS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P<0.05);Hcy> 15μmol/L是患者发生单一EAS、IAS+EAS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P<0.05);LDL-C>3.64 mmol/L是患者发生单一E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1 mmol/L是患者发生单一IAS、单一EAS、IAS+EAS的共同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伴有高血压史、Hcy、LDL-C和HDL-C水平与脑梗死患者IAS、EAS的发生均密切相关,而CRP水平与IAS、EAS的发生并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