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泪囊造影CT在创伤性泪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提供指导。方法:对28例创伤性泪道损伤患者行泪囊造影薄层CT扫描,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重建等以显示泪囊的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及泪道阻塞部位,并观察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测量泪囊窝前上部上颌骨额突与后下部泪骨的厚度,中鼻甲腋分别至泪囊顶、泪囊底之间的距离。结果:泪囊造影CT能显示泪囊的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泪道阻塞部位以及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发现泪小管堵塞6例,泪囊阻塞14例,鼻泪管阻塞8例;泪囊窝前上部及后下部骨质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96±0.30)mm和(0.02±0.005)mm,中鼻甲腋至泪囊顶、泪囊底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80±1.50)mm、(4.00±1.80)mm(P〈0.05)。结论:泪囊造影CT结合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均能清晰显示泪囊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及泪道阻塞部位,分析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往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创伤大,面部有疤痕。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内鼻腔泪囊造口术19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利用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对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病人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口,用银夹把造口处泪囊黏膜和鼻腔黏骨膜固定吻合,无需置管让其形成瘘口。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对其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6眼(85.7%),好转3眼(7.1%),无效3眼(7.1%)。无效3眼为泪囊狭窄所致,改留置腰麻管2个月后泪道部分通畅。结论经鼻内镜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方便,疗程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泪囊鼻内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内表面的解剖对于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操作来说十分重要。本文作者通过测量研究发现泪囊顶的高度明显高于一般文献记载。一般文献中记载泪囊位于中鼻甲前极的前方 ,其长轴只有 0 %~ 2 0 %高出中鼻甲在鼻外侧壁的附着部 (该部又名中鼻甲腋 ) ;通常描画的鼻外侧壁上泪囊顶的表面投影亦是齐平于中鼻甲附着部。为了探讨这种结论的准确性 ,作者用高分辨CT加或不加对照剂扫描以了解中鼻甲腋、总泪小管入口分别与泪囊顶、底的关系。 76侧 CT测量泪囊与中鼻甲腋的关系 ;4 7侧造影 CT测量泪囊与总泪小点入口的关系。测量结果为 :泪囊顶高于…  相似文献   

5.
鼻科学     
不放扩张器的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5例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病例,全部患者术中均未放置泪囊扩张器。作者认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是否放置泪囊扩张器,主要根据溢泪症状是否与反复发作的泪囊炎有关,眼科检查泪道堵塞的部位为泪囊后,手术中由暴露泪囊及造口过程是否顺利来决定。首先,按压泪囊区域发现泪囊扩张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或黏液从泪小管口反流,尤其是下泪点反流。其次,泪小点清晰可见,尤其是下泪点。第三,术中暴露和切口泪囊后,经泪小点插入探针,如能顺利通过或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时;如果泪囊壁  相似文献   

6.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成功率。方法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即中鼻甲的前端,鼻丘处,“工”形切开鼻腔黏膜,形成前后二个“门”形黏膜瓣,磨开骨壁,造口约1?cm,泪囊内侧壁也做同样较小的“工”形切开,形成相似的“门”形泪囊壁瓣,将其前后分别与鼻腔黏膜瓣对应缝合,覆盖骨性造口缘,使造口表面光滑,无纤维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不易造成阻塞。硬膜外麻醉导管自泪点进入泪道系统,并自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及造口处拉出,形成两条通道。结果术后7?d拆除固定于造口处的导管上的高分子膨胀材料,“门”形瓣缝合处已愈合,无黏膜的上下部分骨面已有上皮爬行,造口表面黏膜红润、光滑,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本组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97%。结论本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造口光滑,不易形成肉芽。而硬膜外麻醉导管所形成的第二条通道,更加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鼻外径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种原因引起的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均可导致溢泪等眼科的临床症状,鼻腔泪囊造口术对治疗此类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传统上鼻腔泪囊造口术由眼科医师完成,通过切开内眦部皮肤将泪囊与鼻腔连通,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耳鼻咽喉科医师开始尝试在鼻内镜下不切开内眦部行鼻腔泪囊造口术,两种术式各有利弊。我们对比分析了近几年进行的17例鼻外径路和13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瘘术(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瘘术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52例(61眼)慢性泪囊炎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瘘术,随访6月-6年。结果 治愈51眼,好转8眼,无效2眼。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瘘术视野清楚,损伤小,出血少;面部无瘢痕,符合美学要求;可以同期处理相关的鼻腔病变,效果好,复发率降低。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术中切开泪囊时瘘口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鼻泪管堵塞、慢性泪囊炎(包括术后复发)患者90例、105眼,均行鼻内镜下处理。造瘘口采用EC耳脑胶粘合固定成形72眼,术中置硬膜外导管10眼,用银夹吻合泪囊后瓣与鼻黏膜瓣13眼,造瘘口用碘仿纱条填塞扩张成型5眼,用一次性5?ml注射器乳头将前后瓣撑开成型5眼。同期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7眼,钩突肥大切除10眼,中鼻甲前端息肉样变切除9眼,鼻息肉6眼。结果:完全无溢泪92眼,好转8眼,无效5眼,有效率95.24% 。结论:泪囊鼻腔造口术造瘘口的处理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及手术经验、设备条件及术中切开泪囊后泪囊鼻腔黏膜瓣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造孔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3例慢性泪囊炎病例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前应用激光进行定位,造孔前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增加泪囊张力,利于泪囊切开,术后酌情放置钩鱼用胶丝和硅胶管。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治愈22例,好转1例。结论鼻内造孔术前应用激光定位,泪囊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泪道酌情放置钓鱼胶丝和硅胶管进行扩管,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鼻内境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疗效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远期随访观察结果,探讨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75例(310眼)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据泪囊大小或病变情况决定术终泪道放置泪道硅胶扩张管。术后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处理、泪道冲洗及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结果随访3~60个月,随访超过1年(远期)者211例(230眼),治愈率75.3%,好转率11.7%,无效13.0%,总有效率87.0%。9眼术后1年发现自然泪道复通,但泪囊鼻腔造孔瘢痕闭锁。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效果较好。扩大造孔骨窗,减少黏膜损伤和手术创面,以及随访清创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鼻泪管黏膜在手术造孔引流后,有可能发生可逆性转变,重新发挥泪道的泪液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鼻内窥镜下以激光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25例(28眼)泪道阻塞患者。资料显示,该手术操作简单,可在门诊进行;术中出血甚少反应轻;避免面部切口,不损伤内眦韧带;术后可保留泪囊的唧筒排泪作用;治愈率高,表明该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较之泪囊鼻腔吻合术更具优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以来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6例、40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40眼,其中2例为双侧泪囊炎,男10例,女26例,25~50岁,平均35岁.病史2~20年.有鼻部外伤骨折史2例,鼻外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复发3例.临床症状有:见风溢泪,眼内发痒.局部检查见内眦部慢性充血并有泪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下泪小点时从上泪小点溢出.泪囊碘化油造影摄片见鼻泪管阻塞.鼻腔检查示中鼻甲肥大,鼻中隔高位偏曲.  相似文献   

14.
改良泪囊鼻腔造孔术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治疗是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有鼻外泪囊摘除术和鼻外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2种。前一种方法手术后,病人长期溢泪已基本不用,现主要选择后一种手术方法,但因手术切口影响容貌,自1998年以后,我们采用自制导光纤维光源内置泪囊,做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5-Fu在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既往由眼科医生经鼻外入路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的应用,耳鼻咽喉科医生开始经鼻腔开放泪囊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2004年9月-2006年4月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及术区运用5-Fu治疗慢性泪囊炎48例(50眼),取得了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造孔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3例慢性泪囊炎病例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前应用激光进行定位,造孔前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增加泪囊张力,利于泪囊切开,术后酌情放置钩鱼用胶丝和硅胶管.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治愈22例,好转1例.结论鼻内造孔术前应用激光定位,泪囊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泪道酌情放置钓鱼胶丝和硅胶管进行扩管,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8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40例。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9.5%和90%,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1.6%和7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但病人的满意率高,这种手术可能成为替代传统鼻外泪囊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鼻腔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治愈38例,占84.4%,好转5例,占11.2%,无效2例,占4.4%.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与经皮泪囊鼻腔造孔吻合术相比,具有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附属器管疾病,随着鼻眼相关外科学的发展,鼻外进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逐渐被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所取代,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鼻腔吻合口粘连,造成术后症状改善不理想,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我科收集整理期间运用鼻内镜下泪囊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