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皮疹屡屡出原处 水疱次次为药疹--1例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过敏反复误诊2年 患者,男,27岁,因咽痛,口唇瘙痒、红肿1日就诊.患者于当日晨起感咽部疼痛,在同事处取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片口服,上午感口唇瘙痒来本部门诊,接诊医生按"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处理,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牛黄解毒片"口服.  相似文献   

2.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3便肝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术野出血回收,经搞凝、滤过、清洗、浓缩后回输.测定术前静肪血、术中回收血、术后静肪血,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23例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术后血常规、多项血生化及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变化不明显.结论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证.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因全身反复水疱1年余,加重伴全身糜烂40余天于2002年9月1日就诊。患者自2001年2月始,反复寒战、发热,20余天后,胸部出现散在粟米大小的水疱,疱壁松弛、易破,伴瘙痒。2周后口腔颊部黏膜、舌、外生殖器出现小水疱,感疼痛。2001年3月至某医院就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天疱疮",给予强的松治疗(量不详),约1周后水疱结痂,无新疹出现,出院后"强的松片"从35mg逐渐减量至10mg维持。2002年3月无明显诱因复发,胸背部出现散在水疱,再次到某医院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5岁,自诉吞咽困难3月余,门诊以"食管中段癌"收住入院.入院时体检:病人面色苍白,体质消瘦,眼睑、面部、双下肢轻度水肿,病人经确诊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4天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病人双下肢(自膝部以下)高度水肿,并布满大大小小水疱,水疱大的直径4 cm~5 cm,小的直径0.5 cm~0.8 cm.水疱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水疱与水疱之间距离有0.5 cm~1.0 cm.情况紧急,立即请皮肤科会诊,确认为张力性水疱.  相似文献   

5.
对小儿IgA型线状大疱性皮病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岁,因无明显诱因面颊、手臂出现散在针尖大小水疱,有痛痒感15 d,于2009-05-25T09:00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曾服用中药未见缓解,且皮疹渐增多,水疱迅速变大,蔓延至面部、躯干、四肢,并诉瘙痒,水疱搔抓破溃后形成红斑、糜烂、结痂,起病初期曾有中度发热.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针刺"颈臂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颈臂穴"的局部解剖结构显示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颈臂穴"的两个常用取穴点,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针刺"颈臂穴",观察行针与得气感传时的超声表现.测量取穴点臂丛神经内径、表皮与胸膜距离、臂丛与胸膜间距离.结果 对206名健康志愿者以高频超声观察经外奇穴"颈臂穴",均能显示臂丛神经、含气肺组织、毫针针尖与臂丛神经的关系,并能测量表皮与胸膜距离、臂丛与胸膜间距离及臂丛神经内径.得气时超声表现均为针尖刺及臂丛神经外膜,感传程度、感传位置均与针刺方向及臂丛神经走形有关.在超声引导下针刺"颈臂穴"可以安全地避开肺尖,避免气胸的发生.本组所有受试者均于进针10 s内得到感传,且无气胸发生.结论 借助高频超声可以准确观察"颈臂穴"的局部解剖结构.高频超声对临床针刺危险穴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女,19岁.因双下肢皮肤紫癜伴发热、关节肿痛10 d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紫癜样皮损,凸出表面,轻微压痛,皮肤灼烧感;伴畏寒、发热,左膝关节疼痛,活动时明显.后紫癜逐渐波及上腹及胸部,部分形成水疱,少许水疱破溃.7 d前出现右腹疼痛,院外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周身痒,起水疱.近两日加重.就诊我院,门诊于1994年12月3日以“寻常型天疱疮”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6.2℃,脉搏82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6/10kPa.患者发育正常.营养略差神志清楚.皮肤情况:头面四肢、躯干、密布水疱,吸收或破溃后形成结成结痂,部分痂脱落,有大量淡黄色渗液,水疱壁薄,松软,淡黄色透明状.经给予执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支持及对症治疗护理;患者于1994年12月29日痊愈出院.2 护理体会2.1 建立良好的静(?)通路.因患者皮肤起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62岁,家务,住院号 20018463.因面颊、咽喉红斑血疱 4天,全身性红斑水疱 2天入院. 7d前因尿急尿痛,口服西力欣片, 125mg/次, 2次 /d,共服 5片,因咽喉疼痛肿胀自行停药,停药后第三天起出现皮疹并蔓延至躯干、下肢处,小腿肿胀,眼结膜充血,唇轻度糜烂伴少量血性分泌物,咽喉阻塞感、进食受碍,发热、畏光、乏力、烦躁不安.入院第二天红斑水疱迅速融合成片,有灼痛感.患者 3个月前因关节痛服别嘌醇片, 5d后全身出现红斑水疱,即在当地医院治疗后转入上级医院,以中毒性表皮坏死离解症( TEN)收住, 1个月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病人,51岁,工人,诊断胃脘痛,2008年2月22日病人因胃脘部不适,食欲不振,收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经中医中药、行气止痛、健脾益胃等治疗,病情明显好转,2月28日静脉输入氨基酸500 mL,滴速10 gtt/min,液体开通后约10 min,病人感头晕、欲呕、恶心,立即中止输入液体(氨基酸),同时,肌肉注射异丙嗪25 mg,30 min后病人感头晕、恶心、欲呕等症状消失,但颜面皮肤有虫蚁爬之感,继之嘴唇、颜面、颈项等处出现豌豆到蚕豆大小不等之水疱,水疱呈圆形,疱壁奇薄,触之即破,疱液微黄,病人感疼痛、瘙痒.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2002年9月~2003年2月在日本静冈县静和病院研修,并在此期间到刚刚落成的静冈县肿瘤治疗中心参观学习,充分体会到日本护理的"以人为本",感受到医院环境好比宾馆,服务胜似宾馆,家的温馨和亲情在这里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孙青 《康复》2021,(8):20-21
案例故事 一次露营,带回满身"红包" 天气越来越热,不少市民选择去公园、树林、河边等户外避暑胜地游玩纳凉,谁料回来后发现身上出现红风团和淤点,表面还有小水疱,像是蚊虫叮咬所致,奇痒无比.盛夏时节,皮肤科接诊的虫咬性皮炎患者陡然增多,6岁的男孩小金就是其中一员,他不停地挠着手臂上的小红块,大声哭闹着.  相似文献   

13.
烧山火作为复式补泻手法之一,临床广泛应用.通过文献追本溯源对三才本源、次序进行浅议,以"三才引卫"对烧山火热感机理进行探析,指出"三才引卫"是烧山火针刺的得气、守气、热感循经感传现象的关键所在,突出调卫气与导卫气的重要性,为针灸同仁用之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男,60岁.因全身红斑、水疱、糜烂伴痒4 d就诊.起病前在外院体检时发现"尿酸偏高"口服别嘌呤醇15 d,面部皮肤出现红斑,伴痒,次日皮疹迅速发展至躯干、四肢,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大疱,伴咽喉疼痛及发热.  相似文献   

15.
1 内输外裹技术及其意义 "内输外裹"技术是根据基础医学研究的亚 (浅)低温,脑保护作用优于深低温更优于不低温的理论,改传统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和耗资多的全身裹冰低温为控制性冷液输注(4℃)、在大血管处裹冰低温,控制人体深部温度在33 ℃左右.此技术突破血管内输冷液影响心血管功能,易致心脏停搏的理论禁区,使体内外均衡降温而减少并发症,无心血管功能影响和心脏停搏之虞,达到脑保护作用,提高颅脑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死残率. 与国外在体外循环下颅脑手术的全身血液降温相比较,本技术无需体外循环机及其附属装置和全身肝素化等技术.有关论文参加了北京国际第三届麻醉与复苏进展会议交流,会后有法国、加拿大、美国及国内重庆、深圳、广东、云南、陕西等地学者索取全文资料和电话咨询.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侵犯三叉神经一例误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病例] 男,54岁.因左侧面颊部红斑、水疱伴疼痛3天入院.入院前左侧上唇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其上有粟粒大小水疱,伴牙齿疼痛,于外院诊断为"牙髓炎",行根管治疗,症状无缓解,来我院.  相似文献   

17.
汪春运 《临床荟萃》2006,21(15):1085-1085
患者,女,28岁.主诉脑内有人骂粗话,马路上有人针对她7年,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到单位某同事是国家领导人的孙子,天天派飞机来侦察她,到处安装有监视器.用喹硫平(商品名:舒思)400 mg/d、奋乃静14 mg/d治疗,这些症状消失,但又出现发作性新症状.经常逛超市出来,感到人家在看她,大家说话都是冲她来的.舒思加至500 mg/d、奋乃静减至10 mg/d(患者实际用奋乃静时断时续),这种"大家看她感"时间缩短,间歇时间延长,1个月来无进行性改善迹象,加用丙戊酸钠200 mg,3次/d,1周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8.
成人迟发性青霉素过敏致结节性痒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女,60岁。1992年因手烧伤就诊于某私人诊所抗感染治疗,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给予青霉索640万U加入9%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点(30滴/min),第1天输液完毕后无不良反应,第2天仍继续给予同批号、同剂量的青霉素静点,输液速度与第1天相似,输毕,患者晚上感手心、脚心痒,继而是四肢,观察上臂及小腿散在针尖样红点,剧痒难忍,用手抓挠,故就诊某皮肤科。口服强的松和息斯敏治疗0.5a(期间逐渐减量),痒感较前减轻,但未缓解,时有痒感,尤以夜间为甚,至今已14a。现观患者前臂和小腿处可见0.5~2cm大小硬节,呈黑褐色,表面粗糙,高出皮肤,质较坚实,结节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或增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比较5IU缩宫素单次静脉注射和≥5min的静脉输注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组3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35岁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缩宫素静脉推注组(静推组)和缩宫素静脉输注组(静输组),每组15例。静推组:55~60s内静脉单次推注0.9%生理盐水溶液5ml及5IU缩宫素。静输组:以≥5min静脉匀速输注0.9%生理盐水溶液20ml及5IU缩宫素。常规监测ECG、SpO2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静脉预输乳酸林格液600ml,继之以L3~L4椎间隙行脊髓麻醉穿刺,注入0.33%重比重的罗哌卡因3ml。每15s监测和记录一次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电脑连接到Datex麻醉监护仪),连续5min。结果静推组在给缩宫素后60s时HR快速平均增长(10.5±5.2)次/min,90s时HR恢复到基础线水平,随后在180s时明显出现反弹,HR下降10次/min左右。而静输组HR平均缓慢增加4次/min左右。静推组在给缩宫素后30s时MAP减少(14.5±4.9)mmHg,在110s时恢复到基线水平。静输组在整个观察期间MAP平均缓慢下降(3.2±2.6)mmHg,上述两组的心血管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心血管不稳定的产妇患者单次静脉推注5IU缩宫素时要小心,而>5min静脉输注给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等[1]。中医[2]多认为是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调致脾运失常,湿浊内停,郁而化火,复感邪毒,伏邪湿毒感而后发。本病常发生于春秋季节,发病率多见于成年人,并且随年龄的增大呈显著上升。其临床表现为皮损出现前,常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