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度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尽可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统计了死亡原因并分析死亡率与溶栓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度出院的176例AMI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116例,女60例,年龄最大94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70.1±10.5)岁,其中死亡61例.在同一年龄段中根据是否做溶栓治疗分为2组: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溶栓治疗组31例,死亡3例;非溶栓治疗组86例,死亡31例.方法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我院2001年度AMI患者的死亡率为34.66%,溶栓治疗率为18%,溶栓治疗组的死亡率较未溶栓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溶栓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发病年龄偏大,就诊过迟延误溶栓及溶栓指征掌握偏紧.结果为了降低AMI的死亡率,应提高溶栓治疗的使用率,实行溶栓治疗的年龄指征应放宽至75岁或更高,给老年患者提供改善治疗效果的机会,以进一步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医学的发展,使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血管搭桥手术(GABA)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展。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仍是目前威胁患者生命最严重的世界问题。在AMI治疗方案的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仍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本文主要观察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AMI溶栓病人在治疗后6、24、48 h、一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盯)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AMI溶栓后6 h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48 h某些指标基本恢复溶栓前水平.结论溶栓治疗可导致AMI患者凝血活性明显减弱,观察PT、APTT变化,对溶栓后的护理,预防出血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二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2小时后未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内(发病6~8小时),是否可以进行再次溶栓治疗?近4年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公认的治疗AMI的常规方法[1-3].然而,临床发现早期静脉溶栓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针对早期静脉溶栓的AMI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我科随机筛选8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患者,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护理干预措施对AMI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生化法测定89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sVCAM-1及CEC的含量.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镁剂治疗组, 观察镁剂治疗对sVCAM-1及CEC含量的影响及对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s) 及缺血性心律失常(IA)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AMI 患者溶栓前后CEC及sVCAM-1 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 溶栓再通组溶栓后两者均有明显下降,两者呈明显正相关; 镁剂治疗对两者变化无明显影响; 但镁剂治疗组对RAs 和IA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结论: sVCAM-1 及CEC 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循环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镁剂治疗预防AMI 患者的RAs 和IA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院外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院外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发病≤6小时的120例在院外给予静脉溶栓的AMI 患者,其中发病≤3小时内溶栓者91例,发病4~6小时溶栓者29例,对比两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率;同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20例AMI患者比较.结果:再通率:≤3小时溶栓者68.13%,4~6小时溶栓者58.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确诊为AMI距接受溶栓时间:院外组为(0.54±0.58)小时, 院内组为(2.74±1.02)小时;2组比较P<0.000 1.院外AMI诊断准确率达98.4 %,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外静脉溶栓能减少不必要的耽搁时间,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院外溶栓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院前急救主要高危病种之一.过去曾将复苏后AMI列为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证[1].但亦有学者认为无创伤性心肺复苏后仍可进行溶栓治疗[2].我们对3例AMI院前心肺复苏后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获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9.
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硬死(AMI)的首选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时机宜在AMI的早期.近年来,对AMI早期患者进行冠脉溶栓,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缺血心肌重获灌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旨在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韩谦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4):310-310
静脉溶栓治疗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此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AMI患者在给予静脉溶栓治疗2 h后没有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内(发病6~8 h),此院又不具备介入治疗的条件,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可不可以进行补充溶栓治疗?近2 a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大胆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超声检查用于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效果的研究日益增多[1].为进一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的评价,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42例AMI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超声检测其心功能,并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高低与溶栓治疗距发病的时间相关。然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已经耽搁了早期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将我院收住的 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情况作对比分析。比较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AMI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对其中6名患者溶栓前、溶栓6 h及溶栓12 h血浆TAT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的TAT[(13.10±6.70) μg/L]较正常对照组[(6.96±3.60) μg/L]显著升高(P<0.01).6例患者TAT在溶栓治疗前[(11.60±5.10) μg/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溶栓治疗6 h后,TAT[(15.10±7.60) μg/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溶栓治疗12 h后,TAT[(13.75±5.80) μg/L]下降接近治疗前水平,但仍高于正常人.结论 AMI患者的凝血酶活力增加,溶栓治疗后,导致TAT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溶栓治疗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68例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治水平,总结AMI救治流程,提高AMI患者生存率。方法分析盖州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110例AMI患者诊断、误诊、溶栓治疗情况。分析溶栓再通患者和溶栓未通及未溶栓患者在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上的差异。结果诊断率97.27%,误诊率2.73%,溶栓再通率69.07%。溶栓再通患者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溶栓未通及未溶栓患者。结论在基层医院努力减少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以便提高AMI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李金珉 《临床医学》2002,22(10):22-23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DM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DM合并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MI患者69例。DM组(DM—AMI)19例,均为2型DM,病史2~30年,平时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单纯饮食治疗。非DM组(NDM-AMI)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参考方案”溶栓适应证,除外禁忌证。见表1。  相似文献   

18.
陈军 《临床医学》2012,32(1):68-6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 再通率明显高于普通溶栓组,病死率及并发症相对降低.结论 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再通率高、病死率及并发症少,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高龄AMI溶栓治疗的患者充分做好溶栓治疗前准备,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规范用药,注重心律失常、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在溶栓过程中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12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规范的溶栓治疗和严密的观察护理,能显著提高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60-5660
目的:探讨如何对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实施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对2004-05/2006-09急诊科收治的AMI溶栓患者52例进行溶栓前、溶栓时、溶栓后健康指导,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结果:AMI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溶栓治疗。结论:健康指导促使AMI溶栓患者自觉参与自我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