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出入境体检人员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掌握本地区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实验室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筛查,阳性者进行复检,测定血清滴度,并用TPHA方法确证.检出者将进行临床体征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从7 376名被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28例,检出率为0.38%,其中男性为0.19%,女性为0.65%,差异非常显著(P<0.005).30岁年龄组梅毒感染者检出率最高为0.73%,50岁年龄组为0.46%,20岁年龄组为0.35%,40岁年龄组为0.15%.出国群体中以旅游检出率最高为0.98%,公务商务为0.50%,劳务为0.29%.梅毒感染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检出率的82.14%,高中程度者为17.86%.差异非常显著(P<0.0001).大部分感染者为隐性梅毒感染(89.29%),无临床体征者为64.39%.同期检出入境外籍人员梅毒感染者3人,检出率7.50%(3/40),明显高于国内出境人群.结论 加强卫生防病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文化素质和法律道德水平;加强对出国群体中30岁年龄组特别是女性组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台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了解台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以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尽量减少其在口岸传播与蔓延。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台州口岸2006年-2010年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 5年内在11486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57例,年检出率为0.496%。梅毒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其中40岁~49岁感染者占感染总数的49.1%。从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看,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总人数的57.1%,其次是商务人员和船员,分别占21.4%、16.1%。结论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并对其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州省口岸性传播疾病(以下称性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2年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对各类出入境人员进行性病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检测人数1721人次,检出梅毒2例,检出率0.12%.2002检测人数1491人次,检出梅毒11例,检出率0.74%.以上均为隐性感染者.结论梅毒感染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泰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为控制和预防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0年泰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的梅毒感染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7660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230例,感染率为0.3%,全部接受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出入境人员的梅毒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出入境人员的梅毒检测和后续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6.
舟山口岸出入境人员HIV和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出入境人员中HIV和梅毒感染情况的监测,了解舟山口岸此类疾病的发病情况,为今后制订详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3年出入境人员中HIV和梅毒感染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出境和入境人员的感染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从年龄构成和职业构成分析,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从2001年开始进行行为干预后,感染情况未产生较大差异。[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的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从而遏制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春芳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27(3):135-136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素试验(TRUST)试剂初筛受检人员血清;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凝集试验(TPPA)确证,并分析比较各类人员的梅毒感染率.[结果]本次受检人员梅毒感染率为4.65‰,其中交通员工的梅毒感染率最高(5.66‰);其次是香港籍人员(4.86‰)和台湾籍人员(4.06‰);外籍人员较低(1.82‰);大陆出国人员最低(1.04‰).[结论]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注意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梅毒知识的宣传,强化梅毒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梅毒在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初筛,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阳性者进行确认,同时使用TRUST或RPR法进行滴度测定。结果3636名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6例,阳性率1.27%,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X^2=0.3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段,占总感染人数的78.26%。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69.57%,其次为商务人员,占总感染人数的21.74%。结论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以劳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26%和91.56%;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以商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8.8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结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劳务人员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同时应在法律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加以严惩,从而保证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快速血浆(清)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对1994年8月~2000年12月到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健康体检的13438名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44例,感染率为0.33%;感染者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4岁,20~39岁年龄组的中青年感染者35例,占感染总数的79.54%;女性感染高于男性;不同职业感染者中以无业人员感染比例最高,为36.4%。[结论]性乱是导致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梅毒感染比例的高低与特定人群的暴露因素及程度直接关联。为控制梅毒传播,在做好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珲春口岸1999-2004年6月对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检出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4年6月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筛实验(RPR)阳性,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认或初筛实验(TPPA)阴性采用酶联法确认.结果共检查出境人员14 142人次,发现梅毒感染者98例,感染率为69.3/万,远远高于全国的梅毒发病率(6.43/10万).结论要加强有关梅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对出境人员进行梅毒检测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梅毒可经性接触和胎传等方式传给配偶及下一代 ,它不但是全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 )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探讨我市部分地区婚检人群中感染梅毒发生率。采用必要的手段减少、阻止梅毒的传染 ,以利提高人口素质和下一代健康。现将我市北仑、鄞州地区 2 0 0 1年通过 132 72例婚检 ,诊断为梅毒 331例 ,发病率为 2 4 9%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受检对象 2 0 0 1年 ,婚检人数 132 72例 ,其中男 6 6 4 0例 ,女 6 6 32例 ,受检率为 97 6 2 % (132 72 / 135 96 )。2 检测方法 均静脉血作梅毒快速血浆素试验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预防效果,为乙肝防治和乙肝疫苗推广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出入境人员共10 089人的基本信息,收集流行病学数据,采血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结果10 089名出入境人员中接种乙肝疫苗的有4 516例(占44.76%);接种组和未接种组抗-HBs检出率分别为54.05%和22.63%,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接种组和未接种组HBsAg检出率分别为0.90%和16.06%,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各种检测方法对梅毒的确诊及其治疗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四种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LISA、RPR、FTA-ABS、TPHA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8.3%、99.9%、91.3%,特异性为99.6%、86.4%、99.2%、94.2%。RPR与ELISA、FTA-ABS与TPHA2种方法检测结果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PR、ELISA与FTA-ABS、TPHA组间检测结果两两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在特异性方面,FTA-ABS法与ELISA、RPR、TPH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RPR、TPHA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TA-ABS法的确认结果进行比较,RPR法不但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存在梅毒漏检的可能;而ELISA法仅有假阳性、却无假阴性;ELISA法检出梅毒的能力强于RPR法。ELISA法是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ELISA法的应用研究主要趋向于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综合两种或多种抗原的不同特性,从而使ELIS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集装箱检疫管理现状及检疫管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解决进出境集装箱量及货物的增长与其所带来的检疫风险这一对矛盾,以实现在有效地控制检疫风险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方便货物进出及集装箱的快速疏港。[方法]在研究我国集装箱检验检疫现状及国际集装箱运输特点,找出2者关键点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外有关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验,研究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结果]根据集装箱及货物所带来不同的检疫风险,设置不同的检疫控制区域;建立协检员制度;在以上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集装箱及货物的检疫管理体系。[结论]该管理体系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国际集装箱物流与检验检疫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切合实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对江门口岸1999年3月~2000年6月间936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 发现HIV抗体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0.032%;梅毒感染者48例,阳性率为0.51%。3例HIV抗体阳性者均经静脉吸毒感染。48例梅毒感染者,12例由性接触感染;2例由静脉吸毒感染;34例因逆反心理拒绝配合调查。[结论] 应加强艾滋病、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打击吸毒贩毒的力度,尽快解决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保护和监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2000~2004年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2000~2004年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的结果分析,了解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及活动性肺结核的感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珠海口岸2000~2004年79 78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及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劳务人员、交通员工最多,占总人数的71.%.检出的传染病分别为:HBsAg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HIV抗体阳性、活动性肺结核.经统计分析,5年间共检79 789人次,检出HBsAg阳性8 935例,阳性率为11.20%;检出梅毒感染者193例,阳性率为0.24%;HIV感染者18例,阳性率为0.02%;活动性肺结核20例,阳性率为0.02%;不同类别人员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差异.结论HBsAg阳性是影响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其次是梅毒感染,因此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卫生监管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普及传染病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入出境人员口服rBS/WC霍乱菌苗的接种程序,以保障相应的国际旅行者的旅行健康和出行方便.方法详细分析和探讨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开展霍乱免疫接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霍乱作为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目前流行状况仍很严峻;世界上仍有部分国家对国际旅行者有提供霍乱接种证书的要求,因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有必要开展霍乱免疫接种工作.有一种商品名为可唯适TM的rBS/WC霍乱菌苗已在中国上市,它有较理想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入出境人员口服rBS/WC霍乱菌苗的接种程序.结论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入出境人员口服rBS/WC霍乱菌苗的接种程序在疫苗的使用和接种证书的签发上有6大优点,具备了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应用性,适宜在检验检疫系统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