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设计与评价缓解急诊科患者大量滞留现状的急诊优先系统。方法设计并应用急诊优先系统比较急诊科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急诊优先系统应用前)及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急诊优先系统应用后)急诊科患者24h内入院的月平均人数、患者入院前平均滞留急诊科时间及急诊科月平均抢救人数。结果通过急诊优先系统的应用,急诊科患者24h内入院的月平均人数增加了20.7%,入院前平均滞留急诊科时间下降了33.2%,急诊科月平均抢救人数增加了14.1%。结论急诊优先系统能解决急诊科大量患者滞留、病房选择择期入院患者而导致急诊患者无法及时收入院,急诊通道不畅通等问题,缓解了急诊患者滞留急诊科所导致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成人和小儿共享急诊留观室和ICU的医疗模式在小儿急救方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近五年来共享急诊册观室和ICU的儿科病人以及NICU的患儿在就诊季节、死亡率、疾病谱、儿科急诊医护人员管理方而的特点。结果急诊观察室收治儿科病人占急诊总量的0.78%,对减少住院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诊断准确性与缓冲急诊高流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科急诊病人就诊有一定的季节性;该院共享ICU、NICU的死亡率与同级医院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根据该院儿科病人ICU疾病谱及治疗措施,成人和儿童共享急诊科完全能满足儿科急诊病人的需要.结论在二级综合医院中通过合理的管理,成人和儿童共享急诊观察室和ICU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急诊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4年4月抽样选取200例由急诊科转入病房住院病人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以口头交接为主要方式的急诊转出病人2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转出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两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急诊病人转科交接时间缩短将近10min,两组病人在转科过程中问题发生率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4%,观察组病房医护人员对急诊科护士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61%,观察组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不但可以为危重病人节约抢救时间,保证病人安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了病房护士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急诊预检分诊时对病人病情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1月急诊就诊病人19 635例,在病人急诊就诊时预检护士均应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安排急诊病人就诊,对病情危重者做出相应的急诊处置,统计不同评分病人预后(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U及死亡)情况。[结果]不同评分(0分~10分、11分~19分、≥20分)病人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U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20分病人入住ICU及病死率明显增高,评分为11分~19分时病人急诊留观率及入住专科病房率最高,评分为0分~10分的病人好转回家率最高。[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将急诊病人病情量化,为急诊预检分诊病人病情评估提供了依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检分诊系统。  相似文献   

5.
防范急诊病人接诊过程中医疗差错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应急系统,急诊病人不同于门诊病人和病房病人,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未知因素较多,因而急诊科历来是医院总纠纷的高风险科室,据统计,急诊医疗纠纷占医院总纠纷的10%~20%。所以说,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是急诊科丁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我们就急诊接诊中容易发生医疗差错的原因与对策并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诊病人在急诊科经过抢救、早期处理及初步诊断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须转至相关专业科室或手术室。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与其他科室交接急诊病人。为提高病人交接质量,我院设计了表格式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交接单,自2007年6月起使用急诊病人转运交接单交接病人以来.逐渐成为急诊与各科室间的一种有效沟通形式,弥补了口头交接的弊端,保证了病人在交接过  相似文献   

7.
372例急诊“120”患者抢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诊“12 0”对医院急诊科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析 372例急诊“12 0”病例的临床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 :急诊疾病病谱前 6位病种分别是急性损伤、心脑疾病、昏迷、急性中毒、中暑和肿瘤。 372例筛出多种特殊情况 ,得出本组病例的实际救治率为 82 .3% ;“无名氏”群体 10 3例 (占 2 7.7% ) ,这部分病例给急诊临床和社会带来了新问题 ,如何将其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 ,这仍有待今后继续探讨。急诊“12 0”的病例进入急诊科后给各专科病房 (占 39.5 % )和 ICU病房 (占 6 0 .5 % )输送病源 ,经急诊科再救治的患者比未经急诊科处理直接转入专科的病例安全系数大 ,发生纠纷的机会少。急诊“12 0”在应付灾难性事件方面显示了很强的应激能力。结论 :急诊“12 0”是医院急诊科的主要病例来源 ,是“院前急救院急诊科救治 ICU”三位一体急救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科中央运输工作方法和成效.方法 针对急诊科的特点、急诊病人数、工作量设置适当的管理模式、人力配置和弹性排班.结果 提高了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论 在急诊科开展中央运输工作,减少了急诊医务人员非专业性技术工作,为急诊病人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开展绿色通道以来,对急诊病人实行了从接诊到住院的一条龙服务,送急诊病人住院成了急诊科的一项主要任务.据统计,我院每年经急诊住院病人达3 000人次,完成送病人这项工作的时间长短差别悬殊,往往使急诊T作处于被动状态.总结我院急诊科2003年2006年转送危重病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旨在缩短送病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现将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开展绿色通道以来,对急诊病人实行了从接诊到住院的一条龙服务,送急诊病人住院成了急诊科的一项主要任务.据统计,我院每年经急诊住院病人达3 000人次,完成送病人这项工作的时间长短差别悬殊,往往使急诊T作处于被动状态.总结我院急诊科2003年2006年转送危重病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旨在缩短送病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现将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急诊医学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已20余年.急诊医学的迅猛发展使得急诊科不再仅仅起一个中转站的作用.目前,由急诊科收入专科病房治疗的患者中有大部分在急诊科已得到了恰当和及时的诊断和处理,这就意味着患者在急诊科留观、监护、治疗的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88年9月至1969年9月在意大利米兰的NIGUARDA 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并在急诊 ICU 病房及急诊科方面进行重点学习。学习期间还参观了其它医院、急救站,其中包括私人医院。下面就意大利的护理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护理教育概况1.职业护士的培养:职业护士需经三年护校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急诊科医师个人的医疗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一个急诊病人的处理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家医院的急诊医疗水平。而急诊病人的分流入院,正是体现这一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我院2年来通过急诊收入院的误诊病人(包括以待诊入院)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提高急诊医疗水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科老年急诊就诊病人的疾病谱及相关信息,掌握24 h中就诊高峰时段及其它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明确老年人急诊就诊特点,为更好地在家庭、社区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开展疾病的预防、康复护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减少老年人急症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设计电子表格,将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病人中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等,输入到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有3 486人,占总急诊人数19.7%,男女之比为1.42:1.疾病谱排序中前6位的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创伤类疾病;急诊就诊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在9:00~11:00,14:00~16:00,19:00~22:00.结论 根据急诊老年病人的就诊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5.
白召婵  王卫华 《全科护理》2013,(34):3234-3234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接诊、抢救病人的重要部门.急诊病人多表现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这就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为了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保证急诊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急诊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急诊室人满为患已是很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评估北京各大医院急诊科是否存在拥堵及拥堵的原因.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包括2012年至2013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所属18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来诊患者,对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2012年度急诊抢救病例仅占当年急诊就诊人数的4.6% (71 224/1 554 387)而2013年度略有上升为5.5%(88 190/1 615 571).2012及2013年度急诊留观患者总数分别为185 277和211 900,增涨14.4%(P<0.01),而急诊住院的患者总数仅占急诊就诊人数的2.97%及2.89%,这些患者从急诊收住院的平均等候时间为37.1 h,而急诊平均留观时间为4.9d及5.4d.上呼吸道感染是急诊就诊病种的第一位,卧床合并肺炎是留观患者的第一位病因.结论 目前的急诊科实际上承担了24h门诊的任务,急诊科人满为患.其主要原因是大量非急诊患者到急诊就诊,急诊患者住院困难.疾病终末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缺乏出口而滞留于急诊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展访视护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经急诊科救治后转入各科室住院的急危重症病人及负责交接接收各急危重病人的病房护士作为访视对象,2013年1月—2013年3月为访视前调查阶段,通过访谈及调查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了解存在问题并运用 QC管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4月—2013年8月为访视护理阶段,将改进措施落实于实际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做好急诊病人及病房护士的访视护理工作;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为访视后汇总阶段,将通过访视护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访视调查,评价护理工作成效。同时将开展访视护理前、后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访视护理工作的开展,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访视护理的开展,是急诊整体护理工作的延伸,不仅拓展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同时通过访视工作的开展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了急诊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建立了急诊与病人、病房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因工作的特殊性,整体护理的开展普遍滞后于医院其他护理单元,本文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急诊病人的护理需要,分析急诊科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性及困难,讨论整体护理在急诊科的运行方式,介绍一种适合急诊工作的整体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继急诊ICU病房,院前急救产生后,又一新的急救机构——Card Guard心电监护电话传输系统于1995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使用,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将此系统在急诊科的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急诊患者病情定量评估的可行性,为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留观、入住专科病房和ICU提供参考,在急诊检查时进行风险预警,以做好防范.方法 回顾性分析670例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入住急诊科时的收缩压、心率、呼吸、意识评分及体温,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MEWS分值以及评分后所给予的医疗护理干预,研究的终点是急诊患者的去向即留观、入住专科病房和ICU及心肺复苏或死亡.结果 本组670例患者中,以创伤类疾病的死亡率最高,占1.49%;不同分数段MEWS评分(0~4、5~7、≥8分)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82,P<0.01),随着评分值增加,患者病死率增高;当MEWS评分≥5分时,病情变化最快;统计MEWS评分≥5分时的121份病例,其中进入ICU监护治疗的38例,占31.40%,其余病例除死亡外,均收入专科病房进行治疗.结论 MEWS可灵活运用于急诊急救及危重患者的救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危重症早期预警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