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 12 0 0 0年我科收治 82例牙龈瘤 ,全部病例经组织学证实 ,其中 12例造成不同程度的颌骨破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82例中男 37例 ,女 4 5例 ,年龄 13 72岁。1835岁共 6 8例 ,占 82 .9%。82例中发生于前段牙列 76例 ,占 92 .7%。其次是中段牙列 4例 ,占 4 .9%。后段牙列最少。发生于唇颊侧 71例 ,占 86 .6 %。舌腭侧 11例 ,占 13.4 %。2 .临床表现  82例中 ,病程 30天 12年 ,均无自觉症状。牙龈瘤女性较多 ,以青中年常见 ,好发于前牙牙龈乳头部 ,位于唇颊侧者较舌腭侧者多。肿瘤局限呈圆球形或椭圆形 ,亦可呈分叶状 ,大小不一 ,肿…  相似文献   

2.
微波治疗牙龈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临床上在治疗牙龈瘤时,都是将龈瘤完全切 除,并拔除所波击的牙,然后再用刮匙或骨钳将肿瘤波击的牙 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去除[1]。此方法损伤范围大,并造 成牙的缺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自1996年起,采用 微波治疗牙龈瘤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点、分型以及改良式牙龈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61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以改良牙龈瘤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61例牙龈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3.2岁,20~29岁年龄段女性多发,好发于前牙区唇侧;其中,49.2%为纤维型,29.5%为肉芽肿型,21.3%为血管型;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60例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术前常规牙周基础治疗控制口腔卫生,以松弛切口转瓣方式增加瘤区角化龈,有助于牙龈瘤切除后牙龈形态的恢复和长期疗效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5.
牙龈瘤的命名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龈瘤(epulis)是一个以形态及部位命名的诊断学名词,是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或类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我科从1980年开始应用液氮冷冻治疗为主加手术切除瘤体,保存累及牙齿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得到随访结果的86例临床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86年以来,对23例牙龈病患者在切除牙龈瘤,拔除受累患牙,搔刮瘤体附着及邻近牙周膜、骨膜后,将患牙再植。其中15例经2~10年的追踪观察表明,本方法既可达到根治牙龈瘤的目的,又可避免局部牙列缺损和咬功能丧失,且方法简单,是治疗牙龈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刀切除牙龈瘤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近 3年来用电刀切除牙龈瘤 2 0例 ,术后经 6~ 2 4个月随访观察均无复发。现将用电刀切除牙龈瘤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一、治疗1 .术前常规行周洁治。给漱口药物漱口 ,每日 3次。2 .手术 :口腔常规消毒。用 2 %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或浸润麻醉后 ,用电刀 (USAUITRONIC)在病变周围 2mm处的正常牙龈粘膜上做切口直达骨面 ,将肿瘤连同骨膜完整切除。如病变处的牙周膜或牙槽骨可疑与牙龈瘤的发生有关时 ,可用电刀进行烧灼。创面出血时 ,可用电刀止血。如严密观察创面无出血后 ,结束手要主。3.术后嘱患者一周内进流食 ,给抗生素及漱…  相似文献   

9.
<正> 牙龈瘤来源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非真性肿瘤,而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性的增生组织。牙龈瘤发生发展与内分泌有关,尤其在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分娩后则缩小或停止生长,牙龈瘤实属多发病、常见病。本文报道一例生长巨大,出血以至影响进食、说话,甚至危及生命者实属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牙龈瘤受累牙再植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86年以来,对23例牙龈病患者在切除切龈瘤,拔除受患牙,搔刮瘤体附着及邻近牙周膜,骨膜后,将患牙再植,其中15例经2~10年的追踪观察表明,本方法既可达到根治龈瘤的目的,又可避免局部牙列缺损和咬He菌能失,且方法简单,是治疗牙龈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平阳霉素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牙龈瘤非手术治疗,保存患牙的新方法。方法 临床随机选取牙龈瘤42例,应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后3天,7天,30天观察瘤体的变化及治疗后的全身反应。3天,7天取5例活检作常规组织学观察,观察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42例牙龈瘤经注射平阳霉素后,在1月内全部消失,随访13年未见复发。治疗后学观察见组织内大量的淋巴细胞,瘤体中毛细血管管腔变小,上皮层散在坏死。全身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牙龈瘤,既保留了患牙,又无手术痛苦,是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评价瘤体结扎加口腔微电刀治疗孕妇妊娠性牙龈瘤临床效果。方法:对69名孕妇牙龈瘤患者,根据瘤体大小分为单发和多发型,采用简单,分段和悬吊结扎后加微电刀切除的微创疗法。结果:69例均取得不同程度治疗效果,其中单发型孕瘤治愈率,基本治愈率合计94.44%,好转率5.56%;多发型治愈率,基本治愈率合计72.22%,好转率26.67%;经卡方检验两型妊娠性牙龈瘤不同疗效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3),单发型治疗效果更优。结论:通过瘤体结扎阻断和减缓瘤体的血液供给,使瘤体缩小后再采用口腔微电刀切除,两术起到协同作用,是一种微创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孕妇口腔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The Klippel-Trénaunay syndrome (KTS) was first described by Klippel and Trénaunay in 1900.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iad of hemihypertrophy of soft and hard tissue, naevus flammeus and venous varicosity in the affected area. Though all oral tissues may be affected, only 5% of KTS show manifestations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Only three cases are described with an oral manifestation, showing gingival overgrowth clin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corresponding to a pyogenic granuloma. It is still uncertain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gingival fibromatosis and KTS is significant or coincidental. We report about a 25-year-old patient with KTS and recidivous gingival fibromatosis, clin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corresponding to an epulis fibromatosa in a case repor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occurrence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4.
Congenital granular cell epulis (CGCE) is a very rare benign tumor that preferentially develops in female infants.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GCE are very similar to a granular cell tumor, but the histological genesis is unknown. We report a case of a four-day-old female neonate who had a tumor mass in the region of the left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The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staining with Ki-67 and PCNA, which showed labeling indexes of 16.7 and 15.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在不同类型牙龈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34例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n=19)采用波长980 nm的半导体激光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瘤体照射或切除治疗,对照组(n=15)采用传统手术刀切除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愈合良好,术后患者无明显疼痛,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观察期间内未发现明显的复发现象。结论:根据牙龈瘤临床表现的不同,运用不同模式的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反应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囊肿保守治疗9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下颌骨囊肿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9例直径为5~7.5cm的下颌骨囊肿,行囊壁摘除(或刮除)+拔牙术,术后囊腔以碘仿纱条填塞。对可疑角化囊肿者,则在摘除(或刮除)囊壁后再加石炭酸烧灼骨创。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在遗留骨腔变浅或成碟形前每月进行临床、X线检查。术后1年时加摄一张X线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1.8年。结果:术后2~3月颜面畸形完全消除;术后1、3、6个月囊肿摘除(或刮除)后所遗留的骨腔面积分别平均缩小27.2%、63.8%和90.8%;下颌骨下缘和(或)升支部边缘新生骨厚度平均分别增加4.5、16.3、27.2 mm。术后1年原囊肿部位新生骨密度和正常骨组织一致。结论:该方法治疗下颌骨囊肿,可以保存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囊肿邻近的重要组织结构,较快地消除颜面畸形、改善咬合关系、促进新骨生成,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干扰和手术次数,尤其适用于对面容要求高的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0例(38侧)髁突骨折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05─2007-10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0例(38侧)髁突骨折病例,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全身损伤、治疗方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作为术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为最主要致伤原因;髁突骨折42.11%发生在髁突基部,36.84%发生在髁突颈部。主要治疗方法是坚固内固定,正颌手术方法(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等。并发症主要为开口型偏斜(4例),开口度30mm以下(1例),术后髁突吸收(1例)。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髁突颈部及基部,坚固内固定是最常用手术方法,牵引成骨技术也应用到陈旧性髁突骨折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幼儿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收治的6例幼儿(16岁)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病情发展和治疗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岁。腺源性5例,牙源性1例,治疗时间36岁)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病情发展和治疗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岁。腺源性5例,牙源性1例,治疗时间314 d,平均8.5 d。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经积极治疗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和儿童疾病的特点,兼顾局部和全身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低龄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3例鳃裂囊肿及瘘病例行手术,术前于囊管内注入美蓝液,以便术中分离追踪蓝染管支,近内口处行荷包缝合术或电凝、微波等处理。结果:43例中41例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复发率4.7%。结论:对鳃裂囊肿及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好每个环节,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