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因其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受损,且累及心脏、肾脏等多种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因而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随机抽取244例EHF病例,从护理角度分析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肾脏被膜下巨大血肿临床少见,属危重型,病情凶险,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患者病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对EHF重流行区的129名EHF病后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血清来源:血清来自我市EHF重疫区嵊县、新昌两县。经临床确诊,病后1~12年的EHF病例,共129份。 2.R_3株黑线姬鼠肺抗原片:由浙江省防疫站出血热研究室提供。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系全身性疾病,除肾脏损害最突出外,肝脏损害亦日益受到重视。我科自1984年1月~1991年5月共收治确诊的 EHF218例,其中出现肝脏损害158例(72.4%),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肾脏损害为主,但引起心律失常并不少见。本文分析我院1995—2003年诊治的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8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心、肝、肺、脑等多个脏器的损害。为探讨 EHF 时肝脏损害的情况及相互间的关系,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988年3月对50例 EHF 患者的234份血清进行了血清蛋白和血清转氨酶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1].其致自发性肾破裂临床上较少见,我院2009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因其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受损,且累及心脏、肾脏等多种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因而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随机抽取244例EHF病例,从护理角度分析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广泛小血管损害,以肾脏受损最显著,导致许多病人误诊,我们对23例EHF患者不同病期进行了肾脏B超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观察及对象 均为两医院1994年9月~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是我国较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春秋季节为发病高峰。临床类型多样,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极易误诊。现将笔者在江西某地区工作期间(1997年5月-2005年7月)5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这5例病例确诊均符合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EHF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早期表现复杂多变、个体差异较大,不典型者易与诸多疾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以至延误病情及加重肾脏损害。为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将我院1987年1月至]994年12月底期问收治的325例EHF患者中误诊误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锐减,以致造成机体广泛出血,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同时早期即可出现血清补体C3、C-反应蛋白(C—RP)下降,导致血管和肾脏的损伤。笔者自2005年6月-2008年4月应用静脉丙种球蛋自治疗EHF血小板,补体C3及C—RP减少24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偏高。我院收治EHF有20余年的历史,随着对EHF诊治水平的提高,EHF病死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1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EHF298例,其中危重型EHF40例(占13%),死亡2例,危重型EHF病死率5%,使同期EHF总病死率降为0.67%。本文通过对40例危重型EHF的临床及治疗情况分析,总结了降低危重型EHF病死率的治疗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危重型EHF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农民39例,学生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危重型EHF诊断标准[1]。患者入院后主要危…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27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脏B超的动态变化,发现EHF患者肾脏增大、肾皮质回声增强并增粗、肾周液性暗区等声象图改变,且这些改变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在病程中有动态变化,提示肾脏B超检查有助于EHF的诊断、分型、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用654-2及苄胺唑啉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少尿期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尿量增加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BUN 恢复正常时间变短,病死率降低。因此,654-2及苄胺唑啉可使 EHF 少尿期病程缩短,肾脏损害减轻,起到预防和减轻肾功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HF)为一多系统损伤疾病,以肾脏、肝脏病变较为常见,但心脏损害也不少见,尤其是窦房结及右心房损伤所致的心律失常。本文收集自1992年1月至1995年8月收治的160例EHF患者心脏情况加以分析,并对其发病机理及防治作一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60例中,男140例,女20例,年龄15~83岁,平均43.3岁.全部病例按1981年西安会议标准进行诊断,并经血清免疫学检查证实。二、心电回检查资料:正常窦性心律63例,泰性心动过援助例,心率35~60次/分,平均52次/分。窦性心动过速10例。传导阻滞11例,其中完全性右束支…  相似文献   

17.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 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情复杂多变,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发展。国内不少学者对 EHF 与免疫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提出该病的发病机理可能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免疫规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1981年临床收治和确诊的61例患者,进行了各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和动态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肝、肾脏损害等为特征。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以来收治的80例EHF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或称肾脏综合征出血热,是以发热、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临床上在治疗EHF的实践中,寻找出了许多价廉、易得到、使用方便且疗效确切的药物,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的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对EHF康复后病人的肾脏功能,特别是有关肾小管间质功能远期恢复情况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4年对历年痊愈出院病例进行了随访,测定其肾小管间质功能,并以健康人群进行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发现EHF康复病人大多数遗留有程度不等的肾功能障碍。本文希图通过EHF康复后病人肾小管间质功能变化的研究,为探讨EHF痊愈标准及康复期治疗提供依据,以期减少后遗伤残并提高社会劳动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