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郑鹏飞  刘敬花 《眼科》2012,21(5):348-351
 目的 评价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充填前房后眼压升高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 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外伤组就诊的眼内炎患者19例(19眼)均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硅油完全充填前房。方法 对19例(19眼)患者行硅油取出术。依据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分组:眼压>21 mm Hg为高眼压组(A组)(12眼);眼压≤21 mm Hg为正常眼压及低眼压组(B组)(7眼)。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及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2眼(2/12,16.7%),B组5眼(5/7,71.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10眼(10/12,83.3%),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眼(1/12,8.3%),B组5眼(5/7,71.4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1眼(11/12,91.6%),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硅油充填前房合并眼压升高可以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严重丢失。 (眼科, 2012, 21: 348-351)  相似文献   

2.
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海燕  李立新  黎晓新 《眼科》1999,8(1):25-28
目的:探讨硅油在不同情况下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170只眼行不同手术术前,术后2周,4周,8周及3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对硅油人前房的20只眼进行观察。结果;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体眼行单纯玻璃体和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硅的填充术,无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有晶体眼及无晶体眼行硅油取出术手术后各期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有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晶体切割硅油填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前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硅油取出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二组在硅油取出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硅油均取出顺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两种联合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术后1wk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后1mo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硅油取出前联合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术有相对轻的术后反应,术中并发症及更小的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收集60例患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其中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ies,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atio of hexagonal cells,RH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差异。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改变; 而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的改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因此术前角膜内皮细胞的严格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视觉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30例(30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2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CV)、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结果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持续高眼压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持续高眼压38例(38眼)进行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38例(38眼)眼压均有所控制。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持续高眼压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30例(30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睫状体平坦部分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2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CV),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结果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割术后顽固性高眼压的原因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11/2010-10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眼压状况。结果:患者119眼中共有25眼(21.0%)于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眼压顽固性增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维持正常者18眼(72.0%),7眼需要手术治疗;25眼中,19眼(76.0%)为术后1wk内出现眼压升高,6眼眼压升高发生在术后2~18mo。眼压升高原因:在术后3mo后出现眼压升高的5眼中,除1眼为瞳孔闭锁导致高眼压,其余4眼均出现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3眼在硅油取出时联合白内障摘除,1眼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19眼中,行硅油注入42眼(35.3%),C3F8注入12眼(10.1%),但在眼压升高的25眼中有11眼联合硅油注入(44%,P=0.41),有无硅油注入眼压升高差异无显著性。2眼C3F8注入(7.7%,P=0.83),有无C3F8注入眼压升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DR玻璃体切割术后顽固性高眼压多可通过药物将眼压控制正常,术中硅油注入不是眼压增高的主要因素,远期的眼压升高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关,术中或术后是否摘除白内障需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
黄磊  谢安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269-1271
目的:探讨不同的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提示硅油取出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及硅油填充情况,对符合本研究条件37例40眼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B组)及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C组)。用角膜内皮镜分别测量这三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手术前后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组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三组病例术后1wk及1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亦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术后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在统计学上有差异;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术后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6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而无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3mo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即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说明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能够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数,而我们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组保留了晶状体,这时我们观察玻璃体腔中硅油填充6mo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才明显减少,表明晶状体的存留对于角膜内皮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3天内眼压升高的发生比例及危险因素。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2-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35例。方法  使用回弹式眼压计测量患者术后2、4、6~8小时、1、2、3天的眼压。任何时间眼压≥25 mmHg定义为眼压升高。生存期定义为从玻璃体切除术结束至第一次眼压≥25 mmHg发生时的时间间隔(小时)。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后3天内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可视化不同病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生存概率。主要指标 高眼压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44例(32.6%)发生眼压升高,眼压升高在术后第1天发生率最高(20.2%)。Cox分析显示视网膜脱离的病因与眼压升高显著相关(P=0.006),以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作为对照,糖尿病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眼压升高的风险分别为3.5 倍(P=0.002,HR=3.41) 和3倍 (P=0.010,HR=2.91)。糖尿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外伤性视网膜脱离(P<0.05)。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3天内眼压升高比例约占1/3,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对于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眼特别是糖尿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者,术后第1天复查仍有必要性。(眼科,2022,31:27-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17例(17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患者,行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和术前目标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为3~14.5个月,平均(4.00±2.81)个月。6眼术后BCVA为0.05~0.1,6眼为0.12~0.3,4眼为0.4~0.7,1眼>0.8。术后眼压为(13.61±3.67)mm Hg(1mm Hg=0.133kPa),与术前(16.31±6.95)mm 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43,P=0.2933)。术后实际测得屈光度为(-1.09±3.91)D,与术前目标屈光度(-1.46±1.2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7504,P=0.0527)。术中1眼出现灌注偏离综合征,9眼行中央部后囊膜切除,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等并发症。术后早期5眼出现轻度角膜水肿,1眼行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2眼发生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患者行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提高视力,术后实际屈光度与术前目标屈光度较为一致,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硅油填充术后的角膜内皮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燕  姚克  姜节凯 《眼科研究》2005,23(5):507-509
目的评价硅油对有晶状体及无晶状体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45例(45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有晶状体组(22眼)及无晶状体组(23眼),比较其术前,术后1、3、6、9个月的改变。了解前房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及角膜厚度的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同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后1个月、6个月呈现显著差异(P=0.002,P=0.034)。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时,呈现“亮度颠倒”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9个月)的内皮细胞密度与无前房硅油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0)。结论无论晶状体是否存在,玻璃体腔内的硅油对角膜内皮无明显的损害。而当硅油进入前房则将对角膜内皮造成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术后处理。 方法:对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97例9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眼压的标准为术后眼压≥21mmHg(1mmHg=0.133kPa)。 结果:患者27例(27.84%)出现高眼压,以术后早期(术后1wk内)为多,所有患者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及调整激素用量或停用激素处理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10~21mmHg)。 结论: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眼内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硅油填充过量等可能是引起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主要原因,但早期对症治疗均使眼压恢复正常,可早期预防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硅油填充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谢安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287-1289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对37例4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玻璃体与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用A型超声仪分别测量术前1d和术后1wk;1,3及6mo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手术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术后1wk角膜中央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考虑系术后短期炎症反应所致;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手术后1~6mo各期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增加,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1~3mo各期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术后6mo其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保留晶状体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对角膜中央厚度无显著影响而切除晶状体后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6mo时角膜中央厚度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19例132只眼行PPV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 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24mmHg.结果 有50只眼术后发生早期眼压升高,发病率为37.88%.其中男、女两性不同年龄组高眼压的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眼内手术史组较既往无眼内手术史组高(P<0.05).行全视网膜光凝组、行部分视网膜光凝组高眼压的发病率分别为46.77%、3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填充组、C2F6填充组、C3F8填充组及单纯玻切组,其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病率分别为48%、41.18%、57.14%、11.76%,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高眼压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患者的年龄、眼内手术史、原发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联合手术的种类及方式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OP elevation in patients who undergone vitreoretinal surgery.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119 patients(132 eyes)who underwent 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our department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state of high ocular pressure. The ocular pressures in bo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eriods were detected by Goldmann tonometry examination, and the ocular hypertension was defined as IOP more 24mmHg. Results The high IOP occurred in 50 eyes after operation(37.88%). The rate of IOP elevation with the different sex and different age rang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patients who had intraocular surgery before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OP elevation than the ones without intraocular surgery(P<0.05). The rate of IOP elevation with scatter endophotocoagulation or partial endophotocoagulation was 46.77%, 30%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3.932, γ=1> P=0.047). The rate of IOP elevation with intraocular tamponade of silicone oil, C2F6, C3F8or none was 48%, 41.18%, 57.14%, 11.76%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14.395, γ =3, P=0.002). Intraocular surgery, intraocular tamponade were the risk factor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IOP elevat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vitrectomy. The previous intraocular surgeries, certain primary eye disease and combined ocular procedures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IOP elevation after PPV.  相似文献   

17.
马健利  孙先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94-2097
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