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tide,ODN)即CpG-ODN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治疗组,IL-1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ene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GTV)治疗组及GTV联合CpG-ODN(GTVC)治疗组;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3d及第10d分别在各组鼠结膜下注射30μLPBS,30μL(3.0×106个细胞)灭活的GTV及含20μgCpG-ODN灭活的GTV,进行角膜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部转移瘤发生率、生存时间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比例的观测。结果:GTV组及GTVC组角膜溃破晚于PBS组时间,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18d,GTV组及GTV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28d,GTVC组鼠肺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及GTV组,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组及GTV组的外周血中CD4+与CD8+T细胞比值下降,GTVC组与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C组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另两组。结论:新型免疫佐剂CpG-ODN可增强IL-12基因修饰瘤苗的抗眼内黑色素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眼内黑色素瘤 模型,并观察其基本病理特征。 方法 昆明小鼠共36只,分为前房组、玻璃体腔组和足背皮下组,每组各12只。分别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于小鼠右眼前房、右眼玻璃体腔或右足背皮下,然后对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眼溃破时间及瘤体的基本病理特征等进行连续32 d的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最后作小鼠肿瘤相关器官的病理解剖及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 昆明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分别为前房组12/12只眼,玻璃体腔组11/11只眼和足背皮下2/12只鼠。前2组的肿瘤发生率明显较高(χ2=17.143, P=0.000;χ2=16.218, P=0.000)。前房组移植瘤比玻璃体腔组较早溃破眼球 (Log Rank =18.22, P=0.000),其后肿瘤在眶内生长时均可见有被排斥而脱落的现象。32 d后,玻璃体腔组移植瘤平均直径较足背皮下组大(t=3.322,P=0.003)。在肿瘤切片观察中,眼内肿瘤未见坏死灶,而皮下肿瘤中央可见有大片坏死灶。 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 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类眼内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 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生与发展机制提供了一种模型。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3.
张翼飞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2004,22(2):128-131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 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共 5组。分别于实验组小鼠的前房或玻璃体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然后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的程度。结果  ( 1)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可进行性生长。 ( 2 )各组小鼠右耳DTH反应的肿胀值为前房组 ( 3 4± 3 5 ) μm ,玻璃体腔组 ( 3 6± 96) μm ,前房对照组 ( 194± 99) μm ,玻璃体腔对照组 ( 186± 5 5 ) μm以及空白对照组 ( 165± 118) μm。实验组与其相应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前房组t =-5 2 0 9,P =0 0 0 0 ;玻璃体腔组t =-3 871,P =0 0 0 2 )。 ( 3 )病理观察实验组“二免”后右耳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 同种异体的昆明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具有诱导其相关免疫偏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2例细菌性眼内炎,抽吸前房水及玻璃体培养发现,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治疗眼内感染。结果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86%,3例丧失光感,占14%。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是目前治疗眼内感染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重症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重症眼内炎的66例患者66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重症眼内炎44例44只眼,内眼手术后重症眼内炎22例2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66只患眼中,手术中摘除球内异物者19只眼,摘除晶状体者25只眼,摘除人工晶状体者6只眼,巩膜环扎者16只眼;行硅油填充者52只眼,行C3F8填充者14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2.0~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炎症均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59.10%.随访期间无眼内炎复发和视网膜脱离发生.66只患眼中,58只眼视力提高,占87.90%;5只眼视力不变,占7.60%;3只眼视力下降,占4.55%.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7,P<0.05).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增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2).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重症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伽玛(γ)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γ-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采用γ-刀治疗16例(16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40%~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肿瘤边缘剂量12~30 Gy。平均17 Gy,中心剂量35~68 Gy,平均48 Gy,γ角45o~65o。治疗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根据自觉症状、CT和MRI检查结果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症状好转8例,无变化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7.5%。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消失3例,缩小7例,无变化4例,2例肿瘤增大而行眼球摘除手术。除视网膜前及视网膜下可见小片状出血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γ-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瘤体局部控制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12眼)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结果:玻璃体切除后12眼中10眼的炎症控制,另2眼二次手术玻璃体切除后炎症控制。1眼术后视网膜脱离行二次手术。随访2~21(平均8.7)mo。视力提高者9眼(75%),≥0.1者5眼(42%)。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敏感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对于2002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摘取眼内异物206例(21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取出异物207只眼(98.6%)。术前视力:无光感的10眼(4.8%),<0.01的177眼(84.2%),0.01-0.3的23眼(11%)。术后视力:无光感的10眼(4.8%),<0.01的161眼(76.7%),0.01-0.1的33眼(15.7%),0.2-0.6的6眼(2.8%)。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17眼(8.1%),玻璃体积血的5眼(2.4%),高眼压的20眼(9.5%)。结论应及时尽早的摘取眼内异物,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眼球和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移植方式(玻璃体移植、足垫皮下移植)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炎症因子对此两种不同移植瘤的作用机理。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玻璃体组20只、足垫皮下组20只。分别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于左眼玻璃体和右足垫皮下,然后对肿瘤的发生率及瘤体的基本特征进行27d连续观察;分别于接种后9d、15d、21d、27d取小鼠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17、IL-23、VEGF含量;接种后28d处死全部小鼠,摘取肿瘤组织称瘤质量,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特征及其肝、肺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小鼠肿瘤发生率均为100%。玻璃体组肝、肺转移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足垫皮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7、6.67,均为P<0.01)。玻璃体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8.70±2.27)d早于足垫皮下组(8.95±0.22)d,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05);27d时玻璃体组小鼠体质量(18.80±2.42)g较足垫皮下组小鼠(20.20±1.44)g减轻更明显,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玻璃体组小鼠肿瘤组织质量(3.51±0.58)g高于足垫皮下组(3.18±0.62)g,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5)。接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小鼠血清中的IL-17、IL-23、VEGF含量均逐渐升高,9d时玻璃体组血清IL-17、IL-23、VEGF含量均高于足垫皮下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5d、21d及27d时足垫皮下组血清IL-17、IL-23、VEGF含量均高于玻璃体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把肿瘤相关炎症因子作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全程抗炎疗法将为眼内和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且眼内黑色素瘤的早期治疗中积极运用抗炎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除治疗儿童外伤后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33眼)12岁以下儿童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手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33例患儿眼内感染全部控制,3眼术后玻璃体积血,27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生素应用对儿童外伤后化脓性眼内炎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释放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寻求有价值的特异性TM对UM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UM蛋白标志物及其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联合玻璃体液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细胞因子检测对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的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01/2019-12收治的拟诊断为PIOL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经诊断性玻璃体切割术病理检查确诊PIOL 患者21例,葡萄膜炎6例; 回顾性分析其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及玻璃体液中IL-10、IL-6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玻璃体液中IL-10、IL-6水平及两者联合对PIOL的诊断价值。

结果:纳入的21例PIOL患者中,15例IhH FR2单克隆性重排序列,阳性率为71%(15/21); 4例检出TCRG克隆性基因重排序列; 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诊断PIOL的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857,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00%; PIOL患者玻璃体液中IL-10及IL-10/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葡萄膜炎患者,但两种病变患者IL-6水平无差异(P>0.05); 经ROC曲线分析显示IL-10诊断PIOL的AUC值最高,以170.90pg/mL为IL-10的cut-off,其诊断PIOL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67%、100.00%; 而以1.95为IL-10/IL-6比值的cut-off,其诊断PIOL的敏感性为52.40%、特异性为100.00%;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联合玻璃体液中IL-10、IL-10/IL-6水平检测诊断PIOL的AUC为0.89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24%、83.33%。

结论:单一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诊断PIOL敏感性欠佳,联合玻璃体液中IL-10、IL-6水平检测可获得更佳的诊断敏感性,且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抑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研究表明几乎一半人类肿瘤都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见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将正常的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去补偿和代替突变或缺失的抑癌基因治疗策略,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就抑癌基因p53,DCC,nm23,TIMP,p21,p16,bcl-X等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During a recent four-year period, 21 patients were referred to the Oncology Service at Wills Eye Hospital with previously unsuspected posterior uveal melanomas in an eye that had been operated upon for a unilateral cataract. Twelve of the 21 patients had undergone standard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nine had had implantation of an intraocular lens, which was often in juxtaposition to the unsuspected melanoma.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n these patients had apparently been performed only to obtain an axial length of the globe and the eye was not scanned for pathologic processes in the posterior segment. Management of the melanoma included a cobalt plaque in eleven cases, enucleation in five, periodic observation in three, iridocyclochorioretinectomy in one, and orbital exenteration in one. It is stressed that a thorough external and slit-lamp examination, transillumination, carefully performed ultrasonography and, if necessary, a radioactive phosphorus uptake test can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of uveal melanoma and prevent diagnostic delay and misdirected therapy in such cases.  相似文献   

15.
戴惟葭  卢艳  潘秀云 《眼科研究》2004,22(2):197-199
目的 探讨对正常眼压青光眼人群合理用药降低眼压对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18例 2 8眼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为非治疗组 ;另一组为治疗组 ,予以 0 5 %噻吗心安治疗 ,每日 2次 ,随访时间为 3~ 4年 ( 4 1 18± 3 77)个月。采用Humphrey 63 0型视野分析仪的中心 3 0 2检查程序 ,观察和记录每次视野和眼压检查结果 ,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组眼压明显低于非治疗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视野平均缺损深度均较观察前加深 ,对照组与观察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相比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出现新的视野缺损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后者(P <0 0 5 )。MD值与眼压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r =0 92 ,P <0 0 1)。结论 眼压对正常眼压青光眼的视野改变有直接影响 ,合理用药降低眼压可以延缓正常眼压青光眼 (NTG)的视功能损害。除眼压外 ,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反复-70℃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复苏OCM-1细胞,使用标准DMEM/F12培养基培养后,改用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serum-freemedium,SFM)培养,并分离纯化肿瘤干细胞(choroidalmelanomastemcells,CMSCs)。分别对OCM-1和纯化的CMSCs反复-70℃冻融后,MTT比较杀伤比率的差异。光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在标准DMEM/F12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OCM-1细胞,使用SFM培养基培养后,贴壁细胞明显减少,第6代的CMSCs细胞,均为悬浮团状集落生长,呈现典型的干细胞生长方式,CD133阳性比率达到79.8%,Musashi-1强阳性表达。MTT比色法显示,反复-70℃冻融对OCM-1和CMSCs的杀伤比率存在显著差异。光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冻融后OCM-1细胞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而CMSCs则以坏死为主,凋亡细胞少见。结论:反复-70℃冻融对分化良好的OCM-1细胞主要是诱导其凋亡。而OCM-1中存在的肿瘤干细胞CMSCs对冷冻更加敏感,冻融后大量死亡,这是肿瘤在冷冻治疗后发生退变消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临床资料,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100例100眼,分为治疗组55例55眼和观察组45例45眼。治疗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改良措施主要有:术前星状神经节阻滞降眼压,采用表面麻醉和20g/L利多卡因棉片巩膜面浸润麻醉;用隧道刀做板层巩膜瓣;在小梁切除部位做前房穿刺,慢放房水;术中置巩膜瓣调整缝线;术中散瞳,术毕睫状肌麻痹剂应用。结果: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mo,治疗组眼压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35,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观察组(t=39.8010,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观察组(t=11.3219,P<0.01)。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不仅挽救部分视功能,减少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眼压控制更好,还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