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6):38-39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96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上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平均上机时间68.8h,存活75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12例。结论 对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应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掌握好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及时安全撤机,防治呼吸和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绍军  陈伟明  高慧娟 《河北医药》2003,25(10):735-735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00例机械通气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0例中,痊愈182例,放弃治疗10例,死亡8例,确诊相关性肺炎136例,并发气胸8例,肺不张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例。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也有所变化,应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杜淑仙  郭乃玲 《河北医药》2006,28(9):842-843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领域得到了普及和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用美国VIP-BIRD型呼吸机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江文胜  宋文辉  高进 《安徽医药》2003,7(3):199-200
目的 通过对1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主要依靠全程血氧饱和度监测、调节参数,减少动脉取血次数,了解成活率。方法 对14例机械通气患儿全程血氧饱和度监测,上、撤机前后血气分析,特殊病情变化,加测血气分析。结果 14例患儿10例成活,死亡2例,放弃2例。结论 机械通气过程中,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成活率也较高,可减少动脉取血次数,适于基层医院抢救危重儿。  相似文献   

5.
王薇  陈丽  吴克烽  李懿 《贵州医药》2007,31(3):231-233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类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1].为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对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72例机械通气患儿产生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对150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困难及发绀明显减轻,外周循环改善,血气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张冲林  李卫华 《河北医药》2000,22(3):225-226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 ,病死率很高。目前 ,机械通气仍是治疗HM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明显提高HMD的存活率。我科自 1994年 8月~ 1998年 12月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HMD 36例 ,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HMD患儿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住院病人 ,男 2 1例 ,女 15例 ;平均胎龄 33周(30~ 37周 ) ;体重 132 0~ 2 6 5 0g(均数 2 0 5 0g) ;平均发病时间 3h(0~ 10h)。1 2 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所著标准。 (1)早产 ,胎龄≤ 36周 ;(2 )生后 6h时内…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生儿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呼吸衰竭,若抢救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护理是呼吸机治疗成功的保证[1].现将2007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46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通过气管内吸引早期新生儿肺出血,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及时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综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结果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治愈率达74%,无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结论早诊断、早上机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经验。方法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21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结果治愈16例,死亡5例。结论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无创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应用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NIMV)过程中吗啡对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16例伴有精神症状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NIMV时静脉注射吗啡,使之处于Ramsay镇静评分2~4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S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潮气量(VT)及分钟通气量(VE)。结果患者镇静治疗后,HR和MAP水平稳定,氧合指标(PaO2、PaO2/FiO2)显著改善(P<0.005);PaCO2平均升高(6.7±1.1)mmHg,变化不显著(P>0.05);RR减慢(P<0.05);呼气VT无明显变化(P>0.05);VE下降(P<0.05)。结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NIMV时合理使用镇静剂可改善氧合状态,不引起严重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6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面罩(鼻)正压通气(BiPAP)组(无创组)和经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组(有创组)各30例,观察通气前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均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监护指标明显改善,无创组和有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2%和8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相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方式,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是救治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0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愈好转率达90.7%。结论: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3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1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无创机械通气)和对照组(1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改变及哮喘缓解率。结果①治疗12 h后,试验组哮喘缓解率达到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P〈0.05);②经治疗12 h后,两组患者血pH、Pa02、PaC0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生彪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03-80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VAP例数分别为3例(9.6%)和15例(51.7%),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9±2.8)d和(18.6±3.5)d,住院时间分别为(16.3±3.7)d和(25.3±3.8)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45例,按通气模式分为HFOV组25例和SIMV组20例,比较2组患儿上机后1 h、12 h和24h的血气指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肺气漏( 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脑室内出血( 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 组治疗1h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OI)明显下降,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开始时、12 h、24 h的PaO2、PaC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短于SIMV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2组PAL、BPD、IVH 发生率、治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呼吸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病程,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郑小平  高仲雷 《江西医药》2005,40(5):255-257
目的 总结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体会。方法 对38例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时采用综合措施,紧急气道开放使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结果 带机时间3h~10d,抢救成功率84.21%。其主要并发症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39.47%。结论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时成功率高,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评价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肺癌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呼衰)进行通气支持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肺癌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病例26例,同期未行机械通气的30例急性呼吸衰竭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以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上机前及上机后2 h分别采动脉血气分析,用自身对照方法,采用t检验,比较无创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最终结果,统计一周死亡率;对照组统计一周死亡率.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后PaO2显著升高,氧合指数改善(P<0.05,PaCO2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成功撤机,19例死亡,最短上机时间7 h,最长8 d,一周死亡率76.92%.对照组一周死亡率100%(P<0.05.结论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肺癌急性呼衰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是一项有价值的措施,部分患者可获得生存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