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医学》2005,27(2)
1 眼科科研动态1 1 眼底病系列研究 眼底病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治疗难度大 ,广西区人医院眼科从 1993年起开展眼底病系列研究 ,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全氟丙烷 (C3 F8)注气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进步二等奖 ;②冷凝联合C3 F8治疗视网膜上方周边裂孔 ,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③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共治疗 4 6 3例 ,治愈率 93 1% ;④氩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 ,共治疗 16 3眼 ,视网膜复位率93 8% ;⑤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共治疗 86 5…  相似文献   

2.
谢怀林 《广西医学》1998,20(3):457-458
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效果观察广西区南溪山医院谢怀林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彭志海教授领衔的“肝脏移植和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眼科邹海东副主任医师的“上海市老年人视力损伤和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41例患者的第二眼眼底病变和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441例中第二眼并发有视网膜病变者65例(14.7%)。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其中并发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9例;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例伴有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单纯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7例。高度近视161例与中低度近视223例比较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与此相关的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发生率更高(P<0.05)。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30例,经手术治疗后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3%;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格子样变性区也同时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和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经1~3年的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脱离、裂孔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对其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预防性治疗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1广西药用植物园历年科研项目获奖情况(1)由邓锡青研究员承担的“提高安息香出脂量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广西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由蒲瑞翎主任中药师承担的“药用植物根瘤线虫研究”,获广西科学大会奖。(3)由何振兴主任中药师承担的“三七黄锈病防治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黄锈病冬孢子阶段,为解决该病的防治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4)由何振兴主任中药师承担的“新法栽培茯苓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西区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5)由何振兴主任中药师承担的“田七摘花苔增产研究”,获广西医药…  相似文献   

6.
郭雷  赵平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169-17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由我国著名的眼底病外科专家赵东生教授创建,作为中国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眼底病外科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六十余年建设,先后建立了上海市眼科研究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脱离治疗的发展与现状高翔(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市541001)视网膜脱离(下称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而严重的眼底病,对视功能损害严重,为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手术是必不可少的,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眼显微手术的发...  相似文献   

9.
眼科学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有新生血管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4个种族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病率研究;视力尚好的严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可防止全视网膜光凝引起的视功能下降;板层裂孔和玻璃体黄斑界面的重新定义:超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未发现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眼科临床上,由周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高度近视、外伤、玻璃体牵引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可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电凝、巩膜外冷凝或巩膜外加压术等治疗.目前,我国眼后段手术的迅速发展,使以前无法治疗的眼底病得到良好的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非常复杂、难度大,使用的高科技先进仪器及显微器械较多,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我院培养了专门的眼科手术护士,使手术能够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术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排出视网膜下液,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所有赤道部前后的裂孔和变性区治疗2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果:术后随访3—12mon,裂孔完全封闭20例(95.3%),视网膜复位良好19例(90.4%)。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昕  钟海彬 《广西医学》1997,19(3):456-457
青少年眼外伤与视网膜脱离广西区人民医院眼科赵昕钟海彬李敏青少年眼外伤不少见,而外伤引起视网膜脱离不多,我院1986年至1996年6月共手术治疗30岁以下青少年有明确外伤史的视网膜脱离42例,现就青少年眼外伤与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冷凝封孔合并巩膜外加压或环扎垫压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视网膜复位率96.2%;视野扩大、视力提升者78.3%。结论:本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能有效的提高视网膜脱离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曾水清,水迎波,徐莉莉等.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10]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明显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对1987年9月至1994年11月47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手...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眼底病之一。好发于近视眼,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越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多。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使自70年代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玻璃体切割技术成熟和完善。新型的玻璃体切割机及辅助器械,尤其是眼内激光、眼内电凝、眼内冷凝等都是现代高科技产品,加之惰性气体、硅油在眼内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我院获科技进步奖共49项(次),具体如下: 1 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HbH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现、脾切疗效关系研究(广西医学院梁荣等)  相似文献   

17.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病率研究;黄斑区玻璃膜疣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后视网膜下纤维增生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伴冠状动脉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流循环;剥脱综合征的土耳其患者眼压的昼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高眼压患者中央区与中央旁区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五官科在1991年至2005年期间,应用液氮冷凝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共108例,其中102例获得成功,术后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网膜脱离冷凝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本就此浅谈护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黄尔贤莱芜钢铁总厂医院(271126)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由于黄斑裂孔的解剖部位特殊,传统的手术方法复杂,且视网膜电凝或冷凝术后往往导致视力下降。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