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拈痛汤,清代医家张石顽盛赞之为治"湿热疼痛之圣方",该方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原文述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方中"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  相似文献   

2.
当归拈痛汤是金元医家创用的止痛名方,历代有较多的应用。现代广泛运用于各种关节痛、痛风、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多种皮肤病临床。对其机理,国内已有初步的研究,从抗炎镇痛、代谢和免疫调节方面进行了探讨。该文首次综述了当归拈痛汤的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旨在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以期更深入地开展该方的现代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当归拈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奉儒  赵学红 《新中医》1995,27(3):55-56
当归拈痛汤新用尹奉儒,张增海,赵学红当归拈痛汤出自李果《医学发明》。由羌活、人参、升麻、苦参、葛根、苍术、炙甘草、黄芩、茵陈、防风、当归、知母、泽泻、猪苓、白术组成。此方原治疗湿热所致的周身肢节肿痛、肩背沉重、胸隔不利等症。我们在临床上用该方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4.
处方 :当归、羌活、防风、茵陈、升麻、葛根、苍术、白术、黄芩、知母、苦参、猪苓、泽泻、人参、炙甘草。方解 :羌活透关节 ,防风散风湿为君。升麻、葛根味薄 ,引而上行 ,苦以发之 ;白术甘温和平 ,苍术辛温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 ,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 ,苦寒以泄之 ,酒炒以为因用。血壅不流则为痛 ,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炙甘草甘温 ,补养正气 ,使甘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猪苓、泽泻 ,甘淡渗利 ,导其留饮为佐使药。上下分消其湿 ,使壅滞得以宣通也。主治 :湿热相搏 ,肢节烦痛 ,肩胛沉重 ,或偏身疼痛 ,或脚气…  相似文献   

5.
当归拈痛汤为治疗湿热脚气、腰痛之良方,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当归、人参、炙甘草组成,具有燥湿清热、上下分消、宣通经脉之功效。笔者临床常以此方加减治疗痤疮、过敏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李东垣用治湿热脚气,疮疡。本方有升清降浊,清热利湿,活血泄热之功。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用此方治疗湿疹、荨麻疹、瘙痒症收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8.
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拈痛汤为金代张元素所创的千古名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后世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的常用方,当归拈痛汤的主要功能是清热利湿,疏风止痛,兼有益气和血的作用,所以只要疾病的病机确为湿热(或兼风、夹瘀、兼虚),均可运用当归拈痛汤随症加减治之,而不必拘泥于原方主治。文章拟以当归拈痛汤在风湿类疾病、皮肤病、及妇科等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起源》,是金元时期张元素所创,收于《兰室秘藏》,由当归、羌活、防风、茵陈等十五味药组成.该方具有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①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疼痛,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不绝;②湿热发黄,脉沉实,紧数动滑者.笔者多年在临床上治疗由湿热引起的脚气病、疮疡、肢节肿痛、湿热黄疸、妇科带下等多种内外科疾病,皆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化裁均取效甚捷,现把本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和一些体会,介绍于同仁以供探讨切磋.  相似文献   

10.
赵××,女,61岁。1990年5月27日诊。右下肢溃烂已两年余。冬天好转,夏天遇热则皮肤发痒、疼痛,破溃后流浊水,久不收口。经外治,内服中西药效果不佳,最近又复发。刻诊:右下肢胫骨下端外臁处有6×4cm~2溃烂面,四周皮肤呈乌红色,僵硬,`  相似文献   

11.
当归拈痛汤治疗风湿热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学仁 《新中医》1997,29(2):50-50
风湿热痹,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特征;伴发热口渴,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热性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为主。笔者近20年来,沿用东垣当归拈痛汤(由当归、羌活、防风、茵陈、苦参、知母、黄芩、泽泻、猪苓、茯苓、苍术、白术、人参、甘草、升麻、葛根组成),屡用屡效,择录验案2则如下。例1:崇×,女,20岁,未婚,农民。1995年6月29日初诊。患者素有关节痛史,10天前因劳动冒雨后全身关节烦热疼痛,尤以下肢为甚,两腿足僵硬,灼痛不能行走,背负入诊。诊见两小腿散在结节红斑,左侧膝、踝、肘、腕诸…  相似文献   

12.
当归拈痛汤原载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苦参、黄芩、知母、茵陈、当归、甘草、猪苓、泽泻、人参组成。全方以清热、利湿、祛风,配合扶正,俾湿热之邪得以宣通、外泄。方书主治湿热相搏之肢节烦痛、脚腿生疮、脓水不绝、肩背沉重、脚气肿痛、脉滑数等。推广用治外科、皮肤科诸病也有一定效果,兹介绍于下。例1:曾××,女,3岁,1981年12月8日初诊。母代诉;头顶部脓痂,流脓1月余。1个月前,先左耳部流脓,以后逐渐蔓延整个头顶部,曾在××医院治疗,服西药,注射青霉素等不效。查:整个头  相似文献   

13.
“当归拈痛汤”为李东垣《医学发明》方,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痉于足胫,肿痛不可忍。”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急性风湿热,收到满意疗效。今举两例报告如下。例1:王××,女,33岁,工人。于1979年12月20日入院,住院号23241。主诉:20天前发烧、咽痛。近日关节肿痛,四肢皮下出现红斑。该患四年前无明显诱因忽觉双膝关节疼痛,未见红肿,曾服“保太松”等药罔  相似文献   

14.
当归拈痛汤由羌活、茵陈、黄芩、炙甘草、防风、猪苓、泽泻、知母、当归身、升麻、葛根、苦参、人参、苍术、白术组成,其用义为治疗湿热相搏的四肢关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都痛及脚腿生疮,红肿作痛、脓水较多等。笔者多年来运用本方治疗痹证,特别是风湿热痹23例,(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每茯显效,介绍典型病案如下: 例一、李××,女,52岁,工人,1987年4月6日初诊。于1980年始反复出现游走性  相似文献   

15.
当归拈痛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归拈痛汤为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李东垣所创制,载于《兰室秘藏》一书。“拈”是用指取物的意思,极言本方止痛效果之佳,如同信手拈来。全方的药物组成:羌活、茵陈、炙甘草各15 g,猪苓、泽泻、防风、当归各9 g,,升麻、葛根、苍术、白术、苦参、人参、黄芩、知母各6 g。原方本是煮散  相似文献   

16.
孙法元 《光明中医》2002,17(4):14-16
当归拈痛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坦所制订 ,由绵茵陈、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甘草、黄芩、苦参、知母、当归、猪苓、泽泻、人参(或党参 )组成。主治脚气、湿热之病。后人用治诸疮甚验。根据本方含义 ,笔者多年在临床上凡由湿热所引起的脚气、疮疡、肢体烦痛或发疹痛痒、脓疱疮等 ,以本方为基础 ,随证加减化裁 ,均能得心应手 ,达到治愈的目的。现把该方在临床上具体运用的一些体会介绍给同道们 ,供探讨。1 典型病例1 1 湿脚气冯某某 ,男 ,2 7岁。诉两足趾缝湿疹数年 ,每逢雨天 ,着雨鞋后更感患处奇痒 ,抓之流淡黄色透明粘液 ,发…  相似文献   

17.
尹奉儒 《河北中医》1993,15(5):33-34
当归拈痛汤出自李杲《医学发明》,其组成:羌活五钱,人参、升麻、苦参、葛根、苍术各二钱。炙甘草、黄芩、茵陈蒿各五钱,防风、当归、知母、泽泻、猪苓各三钱,白术一钱五分。此方治疗湿热而致的周身肢节肿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等症。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18.
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疹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笔者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在20~4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临床上各类皮肤性疾病(痤疮、湿疹、疱疹等)湿热证具者给予当归拈痛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观察病情变化及治愈情况,证实了湿热证的各类皮肤性疾病运用当归拈痛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有明显疗效。当归拈痛汤可运用于临床湿热证具的各类皮肤性疾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当归拈痛汤为一著名方剂,对其来源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当归拈痛汤的源流及其发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意在全面而正确地了解当归拈痛汤的产生及其历史变化,丰富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