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CT证实的脑梗死继发癫痫3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叶梗死24例,基底节区5例,丘脑3例。早发性癫痫22例,晚发性癫痫10例。结论 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腔隙性梗死较少继发癫痫。抗癫痫药物对中风后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自发性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颅内出血部位与继发性癫痫的发作类型、发作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中脑叶出血91例,其中58例为强直阵挛发作,33例为部分性发作,非脑叶出血67例,53例为部分性发作,14例为强直阵挛发作。脑叶出血中强直阵挛发作占63.7%,非脑叶出血强直阵挛发作占20.9%,两者比较有差异。另91例脑叶出血继发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为58例,67例非脑叶出血继发癫痫的患者中早发型仅16例,两相比较有差异。对158例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均采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排除最终12例死亡患者,133例患者均无再发癫痫,有效率达91.1%。结论: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脑叶出血多早发型,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常见,非脑叶出血多迟发型,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常见。脑出血继发癫痫通过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梗死继发癫痫的EEG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EEG进行监测,观察并分析其EEG变化情况。结果:根据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时间分为迟发性发作(起病超过2w)与早期发作(起病少于2w);其中迟发性发作共26例,EEG检查出现异样共22例,7例EEG存在尖慢复合波与棘慢复合波,3例EEG慢活动增多;其余34例为早期发作,首发症状3例,患者全身或局部抽动;EEG异常25例,脑电波频率降低至7-8Hz,并表现处弥慢性慢活动,病侧出现局部慢波灶,6例伴有尖慢与棘慢复合波。迟发性发作异常检出率84.61%,早期发作异常检出率73.53%,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梗死异常检出率为89.19%,显著高于基底节区梗死、多发性梗死及腔隙性梗死异常检出率62.50%、62.50%、50.0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梗死有痫样放电检出率56.76%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有痫样放电检出率(P0.05)。结论:EEG对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诊断与癫痫灶的定位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7~2002年脑率中后继发癫痫42例,就其发作类型,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类型、部位、范围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69%;卒中后继发癫痫多在卒中早期(2月内)出现,占52.4%各种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脑出血5.7%,脑梗死7.9%,蛛网膜下腔出血6.2%;继发癫痫在脑叶卒中多见,共占76.1%癫痫与卒中病灶的大小有关,脑梗死病灶直径2 cm以上及脑出血量大于10 ml以上者分别占本组继发癫痫的83.3%和75%;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有明显区别.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形式多见,常于卒中早期发作,多发生于脑叶病变,与病灶大小有关.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68例住院确诊的首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389例脑梗死患者中继发癫痫68例(17.4%),急性期发生率为58例(85.3%),恢复期为21例(14.7%)。脑梗死后癫痫多发生在脑叶梗死者占41.7%,以颞叶最多。可见其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P<0.01),以单纯部分性发作最多32例(47%)。急性期发生癫痫死亡率为25%,高于无继发癫痫者(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的癫痫发生率最高,且梗死灶在脑叶者易继发癫痫,继发癫痫者死亡率最高。癫痫发生的机理:急性期多由于脑水肿所致,恢复期多由于慢性病灶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13.06%,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发生率高,占77.27%;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占58.19%,部分性发作表现多样,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多发生在脑卒中半年内,以大脑皮质的发生率为高,临床表现多样,抗癫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谢明辉  陈燕  丁德谦  杨丽  吴碧珍 《中外医疗》2010,29(36):113-11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对39例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71.8%;继发癫痫在大脑皮层梗死多见;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不同。结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主要发生在皮层,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后癫痫发作5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面积的关系以及脑梗死后癫痫的治疗原则。方法:对582例脑梗死患者及其中出现继发性癫痫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头颅CT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脑叶者42例,占84%;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脑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多见于脑皮层梗死者。早期癫痫发作应以抗惊厥、脱水为主,迟发性癫痫发作除脱水、对症治疗外还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9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癫痫发作类型,梗死部位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病情和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脑梗死病情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而加重、上升。癫痫的发生多继发于脑叶梗死的患者,结论 在脑梗死病情及并发症得到有效地控制后,癫痫亦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发作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英 《广西医学》2004,26(9):1304-130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发作关系。方法 对经头部CT或MRI、或腰椎穿刺确诊的 6 97例患者进行分析 ,对其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作类型、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治疗措施以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6 97例 ,其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 9 18% (6 4 / 6 97) ;癫痫在 2周后发作 5 1 5 6 % (33/ 6 4 )。发生于脑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的癫痫发作 (P <0 0 1)。脑梗死病灶直径 >2cm的患者其继发癫痫的发生率高于梗死病灶直径<2cm的患者 (P <0 0 1)。脑出血继发癫痫发作多属早期癫痫发作 (P <0 0 5 )。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继发癫痫的多不需长期抗癫痫治疗 ,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继发癫痫的多需长期抗癫痫治疗。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 9 18%。癫痫在2周后发作 5 1 5 6 %。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变性质、与癫痫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情况, 探讨影响患者继发性癫痫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确诊的脑梗死继发性癫痫患者84例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同一时期脑梗死未发生癫痫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继发性癫痫发作的情况,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高血压分级、血电解质、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等, 筛选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分析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结果 (1) 继发性癫痫患者发作类型:部分发作69例, 全面发作15例;发病时间:早发性60例, 迟发性24例; (2) 2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病灶直径、高血压分级等数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患者病灶位置及病变具体位置构成、血电解质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颞叶、血清氯值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P<0.05) ;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 (OR=3.10, P=0.004, 95%CI=1.527.41) 、梗死位于颞叶 (OR=2.98, P=0.012, 95%CI=1.327.35) 、血清氯值 (OR=1.25, P=0.017, 95%CI=1.001.38) 是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的高危因素.结论 脑梗死继发性癫痫以部分发作和早发性发作最为常见, 梗死部位累及皮质、位于颞叶、血清氯值是脑梗死患者继发性癫痫的高危因素,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继发性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 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脑梗死后病灶部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等三大临床观察指标对亚临床型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符合国际脑梗死诊断标准(包括各种脑梗死类型)并在起病2周内出现痫样发作≥1次的60例患者为A组(致痫性脑梗死组),同期选取脑梗死后2周内未出现痫样发作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非致痫性脑梗死组)。全部病例既往均无癫痫病史。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对急性脑梗死病灶部位、脑电图表现、经颅多普勒结果等三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皮质梗死(脑叶梗死)、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结果异常明显高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脑电图痫样放电或不典型异常波集中于A组。结论:脑梗死的病灶部位、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表现可作为脑梗死后早发型癫痫的观察指标,对亚临床型癫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与癫痫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489例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进行住院调查和出院后随访.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2.96%;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2周内发生率为50.79%,2周~2个月发生率为33.33%,2个月后发生率为15.87%;继发癫痫的各类型脑卒中,以脑出血最多(60.32%),其次为脑梗塞(34.9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少(4.76%);癫痫发作患者病灶主要位于脑皮质(44.44%)和脑叶(31.13%).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发病时间和病灶的部位(皮质和脑叶)密切相关(P〈0.01).抗癫痫药和镇静药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控制有较好的疗效(90.48%).脑卒中后早期出现癫痫发作死亡率较高(9.52%),提示要重视脑卒中早期治疗和及时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nstEpilepsy,ILAE)2001年癫痫分类建议的临床应用;分析各类癫痫诱发因素,病因、癫痫类型在门诊癫痫病例中的分布。【方法】按ILAF2001年的建议对门诊癫痫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局限性发作1256例,全面性发作442例,继发性癫痫129例,不能分类63例。存在诱发因素者308例,继发性癫痫病因以脑m血、脑梗死及脑肿瘤占多数。【结论】ILAF2001年的建议中增加的内容包括了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使癫痫分类诊断更完善,对于临床具有重要影响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9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性癫痫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患者,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为主,占33.3%。迟发性癫痫多见于脑梗死患者,发作类型以简单部分性发作为主,占34.2%。脑叶区病灶较非脑叶区病灶卒中后癫痫发病率高。9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中脑电图异常者72例(73.5%),主要表现为癫痫样放电、局限性慢波活动等异常。结论: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卒中类型、病程、病变部位有关,并有相应异常脑电图表现。行视频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指导治疗、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6.
田洪  刘磊  郝磊  臧巧利  朱川 《重庆医学》2015,(2):183-18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HT患者48例,其中,出血性梗死(HI)45例(93.8%),其中HI‐1型27例,HI‐2型18例;脑实质内血肿(PH)3例(6.3%),其中PH‐1型2例,PH‐2型1例。PH‐2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HT。进行CT、MRI检查,界定梗死面积,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结果HT患者梗死后出血时间发生在1周内14例(29.2%),1~2周内28例(58.3%);脑叶梗死25例(52.1%),出血灶均在皮层和(或)皮层下,深部脑实质梗死11例(22.9%),出血灶在梗死灶内或其边缘,脑叶及深部梗死8例,小脑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出血灶均在梗死灶内;继发于大面积脑梗死31例(64.6%),继发于小面积脑梗死14例(29.2%),继发于腔隙性脑梗死3例(6.3%);HI表现为皮质和(或)皮层下白质、脑深部点状、斑片状、条索状、脑回状出血灶;PH表现为梗死区域血肿形成,血肿主要位于深部基底节区。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叶部位的梗死更容易并发HT。HT多发于脑梗死后1~2周内,应当于这段时间内复查头CT或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风后癫痫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对住院确诊的28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中风后癫痫发生率为3.16%,急性期发生率为42.8%(12/28),恢复期为57.2%(16/28),癫痫发生以脑梗塞患者为多,占53.5%(16/28)。脑栓塞者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者各4例。发作类型以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为多,占78.6%(22/28)。结论:中风后癫痫以脑梗塞发生率高,尤以大面积梗塞多;癫痫发生与脑部病灶部位密切相关。抗癫痫药物治疗中风后癫痫可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证实的2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5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10%(25/250),其中全身性强直-陈挛发作占60%(15/25),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占20%(5/25),复杂部分性发作占20%(5/25);2周内癫痫发作20例,其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5例,19例临时用过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的5例,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蛛网下腔出血较易继发癫痫,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妥泰治疗青年性脑梗塞后继发癫痫的疗效 ,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青年性脑梗塞后继发癫痫的病人 4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2例 ,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按不同的发作类型分别服用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地西泮等药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用妥泰。疗程为 2 0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 :妥泰是一种治疗青年性脑梗塞后继发癫痫的药物 ,配合精心护理 ,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脑梗死后继发癫痫6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2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疗效显著,优于卡马西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