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背景:以往关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多局限于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而壳聚糖在神经系统体内尤其是在脊髓局部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壳聚糖在大鼠脊髓组织内的降解率及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7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 材料:健康成年SD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壳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 方法:在壳聚糖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分别植入壳聚糖膜和医用丝线。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2,4周测定壳聚糖膜质量,计算降解率;观察2组大鼠植入区局部炎细胞数量变化,评估生物相容性。 结果:壳聚糖可在大鼠体内逐渐降解,术后1,2,4周降解率分别为14.8%,18.9%,25.0%。壳聚糖植入局部炎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 0.05),但同属异物炎症反应, 并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壳聚糖膜易于降解并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可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摘要 背景:前期大量研究证实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耐腐蚀性,β钛合金以其高机械强度、低弹性模量,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属生物医学应用材料。 目的:评价两种新型β型钛合金材料TLE(Ti-(3~6)Zr-(2~4)Mo-(24~27)Nb),TLM2(Ti-(1.5~4.5) Zr-(0.5~5.5) Sn-(1.5~4.4)Mo-(23. 5~26. 5)Nb)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皮下植入组和肌肉植入组。将2种新型钛合金TLE、TLM2加工成圆柱形实验试件,分别植入家兔大腿皮下和背侧肌肉内。对照材料(Ti-6Al-4V)同法植入同一动物的对侧相同部位。 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在1,2,6,12,24周取标本大体观察纤维包膜的形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皮下和肌肉组试件与周围组织界面反应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植入2,6,12,24周后,试件周围均形成了血管化的包膜,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包膜逐渐变薄、透明度增高,包膜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肌肉植入组包膜厚度在6,12周时比皮下植入组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炎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12周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变少,24周时均未见中性粒细胞。说明TLE,TLM 2新型医用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β型钛合金;植入试验;材料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4  相似文献   

3.
背景:羧甲基壳聚糖膜降解快,降解率不容易测量,体外模拟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尚存在较大问题。 目的:找出适合体内降解的体外模型,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3种羧甲基壳聚糖膜的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8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 材料:1号样品:纯的羧甲基壳聚糖膜;2号样品: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素︰聚乙烯醇=80︰10︰10︰3号样品: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素︰聚乙烯醇=90︰5︰5,所有防粘连膜均采用水流延成型的方法制备。 方法:体外模拟:采用模拟体液和溶菌酶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降解介质;分别将3种膜样品定量后,浸泡于上述两种模拟介质中(质量︰体积< 1︰30)。定期取样,计算膜的降解百分率。体内试验:①取SD大鼠15只,背部皮下植入3种样品,样品间隔为1 cm以上,分别于7,15,33 d大体观察样品降解情况。②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样品放置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管子中植入各组大鼠背部皮下,分别于7,15,22,33,77 d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从背部取出管子,计算降解率。③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皮下埋植3种样品,分别于7,15,30,100 d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取埋植点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通过大体观察和质量损失率进行降解性能的研究。②观察植入后的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①两种体外降解模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羧甲基壳聚糖膜的降解,酶解较模拟体液降解速度快,模型较为符合体内降解的真实情况。②添加少量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羧甲基壳聚糖膜并不能很好地改善其降解性,但可以稍微改善降解后膜的完整性。③羧甲基壳聚糖由于降解快,会产生大量吞噬细胞和纤维细胞,导致出现一定的炎症;添加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膜不仅不能够减小炎症,而且会延长愈合期,尤其是2号样品,炎症稍重。 结论:①利用溶菌酶模拟体内降解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②纯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膜炎性周期短,愈合快。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初期使用的胶原、聚乳酸等单组分诱导骨再生膜在诱导成骨的效率方面已逐渐暴露其缺陷,于是以胶原、聚乳酸等可吸收材料为载体,羟基磷灰石、纤维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等为填料的诱导骨再生膜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组织反应对诱导骨再生的适用性。 方法:将聚丙交酯乙交酯膜、胶原膜、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别植入大鼠皮下,于10,20,30, 45 d取出,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依照纤维包膜定量、定性、界面定性和降解率等进行组织学评分,研究3种膜的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有散在的淋巴细胞,但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膜逐渐变小,钙化物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胶原膜组织反应轻微,45 d几乎完全降解。聚丙交酯乙交酯膜浸润增多,纤维包裹明显。结果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适度的降解性,适合引导骨组织再生的需要。 关键词:引导骨组织再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组织学评估;生物降解;聚丙交酯乙交酯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1  相似文献   

5.
角膜内不同部位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角膜基质层间植入是评价材料角膜内生物相容性的理想模型,但将材料植入角膜基质层间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以及角膜的代谢,最终影响到材料在角膜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 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胶原含量为30%)植入兔角膜不同部位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制备厚度为20 μm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将新西兰大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角膜周边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另一组角膜中央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眼表及前房的反应、材料植入部位角膜和材料的相互反应及植入部位角膜透明性改变。6周后取角膜做组织切片,观察植入部位角膜组织和材料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角膜周边植入组的复合膜逐渐降解,最终完全降解,并对角膜结构无明显影响,显示了良好的角膜组织相容性;中央植入组复合膜植入早期眼表稳定,也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2周过后伴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材料周边变得不透明,伴随着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在第34,42天分别有一只发生角膜溶解。结果说明薄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透明性好、力学性能匹配,植入角膜周边基质层间后在短时间内能完全降解,适宜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特别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载体可以用来修复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明胶为基体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但存在力学性能低,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陷。 目的:制备一种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聚乙烯醇/明胶复合物,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乳化发泡法制备聚乙烯醇/明胶多孔支架,并通过电镜分析、力学测试、皮下植入实验,检测材料孔径和孔隙率、IR光谱、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多孔材料内部呈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孔径均匀,有相似的孔隙率61.8%,含水率44.6%,抗拉强度为(5.01± 0.03) MPa,抗压强度为(1.47±0.36) MPa,有较好的力学性能,IR光谱分析表明材料内部结构均匀。皮下植入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囊壁逐渐变薄,并趋于稳定,提示多孔聚乙烯醇/明胶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脱细胞哺乳动物神经有有髓纤维直径小、细胞成分不易彻底清除、复合细胞不均匀的缺点。 目的:制备脱细胞枪乌贼神经,并探讨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用Hasse化学萃取法制备脱细胞枪乌贼神经,观察其脱细胞的效果、管道及基底膜的完整性,用MTT法检测脱细胞枪乌贼神经与细胞相容性,用皮下植入实验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脱细胞枪乌贼神经细胞及髓鞘清除彻底、神经纤维膜管及基底膜保留完整,且膜管粗大。脱细胞枪乌贼神经皮下植入植入后1和2周材料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植入后4 周材料周围有薄层纤维结缔组织囊,材料内部及周围只有少量炎症细胞。结果证实,采用Hasse化学萃取法制备的脱细胞枪乌贼神经,细胞清除彻底,神经纤维膜管及基底膜保留完整,与异种细胞及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理想的支架材料必须对机体无毒性,无免疫排斥反应,并能适 时地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能否长期存留体内并发挥功能值得研究。 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植入鼠体内后机体局部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6-07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8只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1只昆明小鼠,体质量20 g;1只雌性家兔,体质量2.5 kg,以上实验动物均由吉林大学基础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猪松质骨(髂骨)为市售。实验用IMDM 培养基为美国Hycolone公司产品,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及Con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方法:采用猪髂骨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①采用随机抽签法将BALB/C小鼠分成支架材料植入组、异种骨植入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支架植入组将支架植入到BALB/C小鼠的下肢肌肉内,异种骨植入组将昆明鼠骨植入到BALB/C小鼠下肢肌肉内,对照组仅将局部肌肉损伤。②术后21 d取材料植入部位及周围组织,大体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观察材料与组织相容性;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各组脾淋巴细胞转化,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 nm波段检测并记录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以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免疫功能,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 nm波段检测并记录各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杀伤率。 主要检测指标: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②刀豆蛋白A诱导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③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各组细胞杀伤率。 结果:18只BALB/C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支架材料植入组植入21 d后,支架材料组肉眼可见,埋植物周围软组织均无明显充血、变性、坏死、化脓及积液等表现,大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材料的孔隙之中,包裹并形成纤维囊。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埋植物周围未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材料周围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材料被纤维囊包裹。同时有部分材料已经开始降解,材料降解后的空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异种骨组肉眼见肌肉剖面有坏死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埋植物周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坏死组织。②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异种骨植入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材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细胞杀伤率: 异种骨植入组的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材料组的细胞杀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本实验获得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无明显细胞毒性,不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壳聚糖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特性。材料和方法:首先,利用乙酸溶液制备浓度为6%的壳聚糖乙酸水溶胶,采用成膜方法制管后用NaOH脱下壳聚糖导管,取内径5mm管,切成段,长度2mm,消毒,并将壳聚糖管植入大鼠组织内,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大体及光镜下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性。结果:壳聚糖导管光滑,韧性好,吸收水份变软,组织生物相容性好,随时间可被组织吸收降解。结论:提供了制备壳聚糖导管的一种新方法,并证实了其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聚醚酮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后其模量、力学强度下降严重,不能为骨骼生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目的: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作为全髋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以MTT法、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浸提液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将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接骨板植入兔体内,观察骨板周围包膜形成情况和一般组织情况;对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试件行应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大于75%,溶血率小于5%,说明其血液相容性较好;植入兔肌肉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早期有少量淋巴细胞聚集,植入体为纤维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纤维包膜逐渐稳定,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结构,表明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无任何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应力测试显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符合人体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11.
背景:实践证明,有机和无机材料单独应用都不是理想的支架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复合材料之一。 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 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鉴定。然后将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三种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 d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和MTT法观察3种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三种材料均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而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支架材料较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支架材料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效果更好,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关键词:复合支架;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成骨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16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负载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微球壳聚糖支架在体外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且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细胞分化,有望作为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然而要进行相应体内实验,其生物相容性是不容忽视的。 目的:制备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内外评价。 方法:以溶血试验、急性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性实验、肌内植入实验,评价自制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支架溶血率为1.6%,镜下未见明显红细胞破坏;材料急性毒性评价程度为无毒;皮内原发刺激记分及原发刺激指数均为0;热源性实验体温升高为(0.17±0.06) ℃;肌内植入实验大鼠均成活,全身良好、无感染,4周左右新生毛正常分布,8周大体观察支架周围血管明显增多,与周围肌组织整合良好,心肝肺肾等内脏均无特殊变化,随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减少,可见血管及纤维长入支架,包裹逐渐变薄,支架渐降解。结果说明负载微球多孔壳聚糖支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国外商品化的硫酸钙产品尽管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存在依赖进口和价格较高的缺陷。 目的:自行构建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5-10/20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以自制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为庆大霉素的载药基质,制备硫酸钙/庆大霉素植入剂抗生素含量5%。 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实验选择指南(ISO标准10993-1,1997)和国家标准GB/T16886-1选择红细胞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肌肉内植入实验及骨内植入实验评价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细胞相对增殖率、体温升高情况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①抗生素释放系统红细胞溶血率为2.02%,小于阳性标准。②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毒性评分为0~1级。③热原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3 ℃,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④肌肉内植入实验:抗生素释放系统在肌肉组织内可逐渐降解,材料周围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无排斥。⑤骨内植入实验:骨组织内抗生素释放系统可逐步降解,并逐渐被骨性组织替代,无排斥现象及肝肾毒性。 结论:构建的硫酸钙/庆大霉素释放系统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不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热源作用,可逐步降解,无排斥现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丝素蛋白支架材料被植入生物体内后会发生降解且无法完全与宿主组织分离,这类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大多为体外实验,其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过程的研究结果仍不充分。 目的:初步观察多孔丝素材料的体内组织相容性。 方法:将多孔丝素支架埋藏于SD大鼠背部皮下,术后2,4,6,8周分别取材,对伤口局部及材料情况大体观察,然后材料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动物伤口愈合良好,多孔丝素表面形成极薄的纤维包裹,周围组织反应轻微。组织切片见炎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支架材料边缘孔隙内有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长入。8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可见支架结构崩解现象,而材料内部变化不大。结果显示组织细胞可以沿多孔丝素支架表面贴附生长,提示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材料脊髓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以“生物相容性;壳聚糖;脊髓;生物材料”或“Biocompatibility; chitosan; spinal cord; biological 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检索关键词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42篇文献。 结果:预防和减少经椎管内脊柱手术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植入防粘连材料是预防和减少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主要方法。理想的防粘连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炎症反应,不产生排斥;能有效地覆盖手术部位,防止纤维组织长入,降解时间适当,无毒副作用等。壳聚糖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其在生物医药材料中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论:壳聚糖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可以发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优势,同时可明显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胶原组织的增生及代谢,从而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生物相容性;脊髓;生物材料;防粘连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1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磷酸钙支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材料内部的多孔结构和孔径也能满足于细胞长入和骨的再生,但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证明能否体内成骨。 目的:构建壳聚糖-磷酸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复合材料,并观察其植入兔肌袋模型后的异位成骨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6/08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及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固相的磷酸三钙粉末及液相的壳聚糖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制备壳聚糖-磷酸钙支架。再将壳聚糖-磷酸钙支架放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液中浸泡,真空抽吸后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磷酸钙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 方法:测量改良后支架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 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20只新西兰大白兔局部麻醉后在左后肢大腿外侧切口,暴露大腿肌肉,分离形成肌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不植入材料,单纯壳聚糖-磷酸钙材料组5只、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10只分别植入壳聚糖-磷酸钙材料、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 主要观察指标:在植入后4周,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测其体内异位成骨能力及生物反应性。 结果:制备的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的壳聚糖-磷酸钙支架的孔隙率为87%,压缩弹性模量为20 MP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径超过100 μm。空白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肌肉纤维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壳聚糖-磷酸钙材料组大体观察可见材料周围有薄层的结缔样组织包裹,材料与周围肌肉连接松散,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材料植入区为圆形空腔。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大体观察可见材料周围有薄层的结缔样组织包裹,材料中间可见空洞,有降解现象及少量淡红色纤维样结构长入,X射线示左大腿内材料高密度影无明显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少量血管样组织长入,Masson三色染色可见编制骨岛中有胶原纤维形成。 结论: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超微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在兔体内具有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背景: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将壳聚糖和葡甘聚糖共混,可改善二者单独使用某些性能的不足。 目的:制备壳聚糖和葡甘聚糖复合生物膜,并评价其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壳聚糖与葡甘聚糖以不同质量比混合,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与葡甘聚糖混合膜,与第6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评价细胞相容性和细胞毒性,测定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并观察混合膜对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获得壳聚糖/葡甘聚糖含量分别为3∶0,2∶1,1∶1,1∶2 的8种良好组织相容性膜。体外降解实验显示,随着葡甘聚糖含量增加,壳聚糖/葡甘聚糖膜的降解率提高。在体外有溶菌酶存在时,混合膜70 d降解率分别为40.75%、65.70%,74.20%和84.60%;体内降解实验显示,壳聚糖/葡甘聚糖含量比为3∶0,2∶1,1∶1时在体内可存留12周以上。当葡甘聚糖含量占主要成分如壳聚糖/葡甘聚糖比为1∶2时,可在体内存留8周。随着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减弱,加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壳聚糖/葡甘聚糖含量比为3∶0,2∶1的混合膜可提高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但以2∶1的混合膜最明显。结果说明所获得的混合膜初步具备了诱导组织再生膜和组织工程支架的基本性能。 关键词: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引导组织再生;牙周膜细胞;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11  相似文献   

18.
背景:煅烧骨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其钙磷比值接近于人骨,且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受到广泛关注。 目的:观察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骨重建颌骨缺损奠定一定基础。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口腔研究室完成。 材料:成年牛长骨骨骺端在箱式电阻炉内煅烧成煅烧骨。 方法:将煅烧骨与第3代已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相容性;应用溶血试验、凝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皮下植入试验观察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煅烧骨的孔隙率和超微结构;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结果:煅烧后的松质骨块呈白色,其骨小梁结构完整, 骨小梁的间隙为相互连通的孔隙,孔径主要在 190~750 μm,孔隙率为(80.39±1.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后,倒置显微镜显示接种即刻细胞即充满煅烧骨网孔,24 h可见大量细胞黏附于支架上,7 d后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扫描电镜显示接种1 d可见少量细胞黏附与煅烧骨上,细胞多个伪足向四周伸出,接种7 d可见大量细胞与胶原纤维覆盖于支架上,基本包埋支架。生物相容性试验显示煅烧骨无溶血现象,不引起凝血功能改变,无毒,皮下植入后动物伤口无感染、化脓,植入材料无排出现象,取材时见材料周围肌肉颜色、质地正常。 结论:煅烧骨经高温煅烧后,可以彻底消除其抗原性,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细胞、组织、血液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好,可作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9.
摘要:理想的眼科材料,应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眼科的生物材料中,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人工晶体材料和人工角膜材料,探讨人工晶体材料和人工角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成为了目前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从人工晶体材料和人工角膜材料的临床应用及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两方面检索了相关国内外文献。分析并总结文献内容,发现眼科植入材料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人工角膜的生物材料中,胶原和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其材料与宿主的整合性差,降解速度与新生组织的生成速率不匹配,材料缺乏表面特异性。而纤维蛋白,羊膜, 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可作为组织缺损材料及组织工程的角膜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好。硅凝胶人工晶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记忆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水凝胶人工晶状体易移位,可发生迟发性钙沉积,生物相容性较差。眼科植入材料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仍需提高。 关键词:人工角膜;人工晶体;眼科;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背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氧化锆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能,但作为牙种植基台的研究在国内还鲜见报道,将其应用于种植牙基台上的生物学性能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目的:评价牙种植基台制作材料氧化锆陶瓷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氧化锆陶瓷圆形试件固定在Wistar大鼠左颊黏膜表面,右侧用牙胶试件作为对照,使两组试件与颊黏膜紧密贴合但无压迫,术后2周应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口腔黏膜与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生物学反应;将氧化锆陶瓷棒形试件植入Wistar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内,于植入后1,2,4,8周应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动态观察皮肤组织与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生物学反应。 结果与结论:氧化锆陶瓷圆形试件固定后,大鼠颊黏膜局部组织未见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氧化锆陶瓷棒形试件植入第1周可见局部组织轻微红肿,组织切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2~8周红肿消退,组织切片见纤维包膜形成并逐渐变薄,到8周时包膜形成致密纤维,未见炎性细胞。提示氧化锆陶瓷材料与口腔黏膜、皮肤及皮下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氧化锆陶瓷;口腔黏膜;皮肤组织;皮下组织;生物相容性;口腔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