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规检查手段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时需采用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协助诊断.自1991年6月~1995年6月,我们应用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30例该类患者,30例中阳性发现28例,其中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6~76岁,平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诊断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对26例经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及内镜检查的原因不明的小脑出血病例作了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急性大量出血8例,慢性或间歇性出血18例,全部病例有异常发现,造影剂外溢3例,显示病理血管23例,其中19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动脉造影是小肠出血的一种安全、敏感的检查手段,特别有利于诊断小肠肿瘤,选择正确的止血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下称动脉造影),诊断疑为小肠反复出血19例,结果14例有阳性发现,12例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病因明确.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5~71岁,出血次数2~20余次,平均5.6次,病程2月~10年,平均33.8月.主要表现为黑便7例,黑便或暗红色糊状便3例,暗红色糊状便2例,棕色便1例,呕血伴黑便1例.急诊胃镜14例,结肠镜11例,钡餐9例,小肠钡灌4例,结肠钡灌7例,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为动脉造影对象:(1)急诊胃镜、胃肠X线造影及纤维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原因者;(2)临床考虑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以下,内镜不能到达者.动脉造影方法: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导管置入法.造影结果诊断:空肠动静  相似文献   

4.
动脉造影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玮 《胃肠病学》2002,7(2):102-104
一、动脉造影虽然是创伤性检查,但其有以下优点: 1.胃肠道内积血不影响检查结果,无需肠道准备,且在造影时出血量越大,其阳性率越高。 2.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只需麻醉穿刺部位,患者痛苦较少,危重者也可检查,若出血性休克患者可边输血、边检查。笔者有1例患者24 h内输血2 800 ml,血压5.3/4.0 kPa,急诊动脉造影显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并为随后的外科手术及病理所证实。 3.若结果阳性,不仅能了解是哪处血管出血以便精确定位,且可根据其造影表现,判断出血病变的性质。 4.在众多的诊断方法中,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在小肠出血间歇期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在小肠出血间歇期中的诊断价值王寿九,胡家露,牟震先,陈希陶,周绍娟,车素华自1984年~1993年,我科对疑为小肠反复出血的19例病人,均在出血间歇期作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下称动脉造影),现将有阳性发现的14例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的文献资料,发现在171例胰腺癌中,经选择性动脉造影作出正确诊断者仅118例(68%),但另有作者报告94例,在应用高选择性胰动脉造影伴直接扩大法后,诊断正确率达92%。本文报告对这项检查方法的经验。患者共47例,其中20例以后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11例为慢性胰腺炎,余为其他慢性胰腺病变。所有检查均採用高选择性胰动脉造影伴直接扩大法。20例中15例经读片后诊断为胰腺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常规的如X钡剂检查能够诊断消化道疾病,但不能显示出血具体部位;一般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基本不能诊断,而小肠镜尚未普及。动脉造影提供了消化道出血的另一种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诊断肝占位病变和随访其发展过程的现有两种检查方法是扫描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用同位素金(~(198)Au),碘(~(131)I)或锝(~(99)Te)在扫描肝实质占位病变时,图象不能说明病变的性质,解释有时很困难;又如当病变直径较小,位于边缘或肝左叶以及肝硬变时,假阴性的出现率亦随之而增加。本文报道  相似文献   

9.
10.
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动脉造影)的应用,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着重介绍动脉造影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动脉造影对腹部实质器官如肝、脾、胰病变的诊断很有价值,对胃肠道本身的病变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一、适应证: 1.肝脏疾病:①肝脏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相似文献   

11.
1981年11月以来,我们对原发性肝癌和胰腺等脏器的占位性病变及肝硬变、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施行选择性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下称动脉造影)。现将29例动脉造影结果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例1男性,61岁,黑便4天于1997年1月28日急诊入院。曾于10年前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诊胃镜检查未见胃、十二指肠出血灶,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诊断为回肠血管畸形。行部分回肠切除,病理报告为血管瘤。随访1年,未再便血,身体状况良好。例2男性,76...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胃肠道出血在临床上很常见,病死率可高达6~10%。对出血部位和病变性质作出迅速而正确的诊断是决定选用疗法的前提。腹部选择性血管造影(以下简称血管造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对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管造影对急性胃肠道出血部位和病因的诊断、经血管导管灌注药物、选择性血管栓塞疗法以及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和局限性等问题作一简述。血管造影对出血部位和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内镜超声(EUS)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DSA)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0-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3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均行腹部超声(US)、螺旋CT检查,其中17例行EUS检查、18例行DSA检查,比较各种方法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结果 各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为:US13.3%、CT50%、EUS73.9%、DSA80%,EUS阳性率明显高于US及CT(P〈0.01),与DSA相近(P=0.629)。结论 EUS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接近DSA,是一种无创、有效、简单、易推广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内镜超声(EUS)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DSA)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0—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3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均行腹部超声(US)、螺旋CT检查,其中17例行EUS检查、18例行DSA检查,比较各种方法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结果各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为US13.3%、CT50%、EUS73.9%、DSA80%,EUS阳性率明显高于US及CT(P<0.01),与DSA相近(P=0.629)。结论EUS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接近DSA,是一种无创、有效、简单、易推广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右心导管术(RHC)和选择性右室造影术(RVA)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前的常规诊断技术。实践发现,RHC对TOF的诊断价值有限,故在诊断TOF时,摒弃RHC而只用RVA。笔者拟就本院14年来住院的TO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单纯RVA对诊断TOF的实际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1982年12月~1994年3月住院的TOF患者132例,男81例,女51例,年龄2~25(9.95±5.69)岁。按心导管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即单纯RHC组,7例;B组,即单纯RVA组,40例;C组,即RHC与RVA合用组,85例。1.2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S…  相似文献   

17.
国外自1958年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下称SCA),现已施行数十万例次。根据大量资料分析,它是目前诊断冠状血管病变最可靠的方法。国内自1973年起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济南(笔者,1979年)、苏州和西安等地开展SCA,迄今约300例。检查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取决于检查工具和插管技术的熟练程度。一、SCA操作方法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宋氏(Sone,1959年)法,从上肢肱动脉插入一条特制导管,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二是杰金氏(Judkin 1967年)法,经皮穿刺从下肢股动脉插入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53年Seldinger报道应用Odman设计的导管以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动脉造影以来,选择性动脉造影(下简称动脉造影)已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开展了此项技术。我院自1973年以来做了300多例。动脉造影是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  相似文献   

19.
对1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结果5例壶腹癌DSA检查见对比剂溢入十二指肠;2例胃癌未见对比剂外溢;4例结肠癌中,3例见对比剂外溢,1例未见;1例直肠癌见明显对比剂外溢。12例中7例栓塞疗法满意,1例因出血未能栓塞,2例加压素灌注良好,2例死亡。  相似文献   

20.
自1979年我院相继联合应用B型超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法诊断胰腺疾病33例,经手术证实,其确诊率为75.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0~63岁,其中40岁以上者29例。主要症状为黄疸、上腹痛、包块及低血糖发作。就诊时行B型超声检查者19例,PTC检查20例,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