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槲皮素-钼配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槲皮素.钼配合物,推测配合物的结构.方法:将钼酸铵与槲皮素按物质的量比4:3配比,在温度30℃pH 2.0条件下作用6 h,合成槲皮质-钼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法测定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与结论:紫外光谱显示在桂皮酰基处的3-羟基-4-酮基发生配合;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可能有水分子参与了配合;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结果显示有11个H2O参与配合;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摩尔比法结果一致,确定槲皮素与钼是以物质的量比2:1配合.配合物化学式推测为C30H22O16Mo·11H2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奈酚与锰的反应条件并合成山奈酚锰配合物。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配合反应的最佳酸度、原料的物质的量比、温度、反应时间。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原料物质的量比次之,pH影响最小。结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物质的量比为1.0:2.5,pH为6,25℃下反应3h配合物的产率最大。且经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推测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奈酚-锰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山奈酚与氯化锰的配比、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物质的量比次之,pH值影响最小。结论:最佳合成条件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配比为1∶2,pH值为6,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槲皮素-镧配合物并进行光谱表征.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槲皮素-镧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显著,pH次之,反应时间影响最小.结论 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80 ℃、pH 9、反应时间5 h.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芒果苷锌配合物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法]以反应体系p H值、提取溶剂浓度、投料比和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芒果苷锌配合物的沉淀重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芒果苷锌的合成方法。[结果]各试验因素对芒果苷锌配合物合成的影响依次是:反应体系p H值乙醇浓度投料比回流时间。芒果苷锌配合物的最佳合成工艺为A3B2C2D1,即:取芒果苷适量,溶于80%乙醇溶液中,调节p H为8.0,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硝酸锌,回流2 h。[结论]筛选的合成工艺可有效提高芒果苷-锌配合物的产率,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钼配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钼配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邻苯三酚法和水杨酸法测定槲皮素-钼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并与槲皮素进行比较.结果:槲皮素-钼配合物对 O-2· 和·OH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对O-2·的清除作用优于槲皮素.结论:槲皮素-钼配合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KR)与Zn(II)1∶1的配合物[Zn(KR)(H2O)3(NO3)].4H2O,并研究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合成KR与锌的配合物,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了KR及其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 KR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均以插入方式嵌入到DNA双链的碱基对之间。配合物表现出比KR更强的插入键合作用。结论 KR的锌配合物抗肿瘤能力比KR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芦丁-铬(Ⅲ)配合物后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芦丁为先导化合物与微量元素铬合成芦丁-铬(Ⅲ)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模型测定了芦丁和芦丁-铬(Ⅲ)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与结论确定芦丁-铬(Ⅲ)配合物中芦丁与铬的摩尔比为1∶1,推测分子式为CrCl2C27H32O18.7H2O。芦丁-铬(Ⅲ)配合物抗氧化作用比芦丁配体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两种新型硒配合物,并研究其结构特征。方法:槲皮素和二氧化硒在HCl存在的条件下形成槲皮素-硒配合物,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硒配合物是用吡啶做溶剂,与二氧化硒配合形成。结果:这两个新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氢谱与质谱确证。结论:两种配合物的红外都出现Se-O特征吸收峰。配合物都是由两分子的配体与一分子的硒组成。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树脂和十六叔胺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探索了合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新途径,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50℃下十六叔胺与环氧树脂物质的量配比为3:l,将环氧树脂滴加到十六叔胺中,反应7h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