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16排CT全腰椎容积和传统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比较其诊断和扫描状况。结果:从容积扫描重建和传统轴位扫描两种方式扫描结果来看,L2-L3段膨出状况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L5-S1、L4-L5、L3-L4、L1-L2、L2-L3突出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6层CT容积扫描重建方式扫描L1-L2段3例膨出,2例突出,5例L2-L3段膨出,突出2例,而采用传统轴位扫描方式则未发现。结论:此研究中所探讨到扫描方式诊断效果基本一致,但采用16排螺旋CT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各椎间孔、椎管、椎体缘增生的骨性狭窄上存在明显性优势,诊断范围比轴位扫描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选择16排CT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5年02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56例):选择16排螺旋CT机实施传统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C1组(观察组56例):选择16排螺旋CT机实施全腰椎容积扫描,对比两组腰间盘突出患者最终获得的诊断效果。结果:在L2-L3段膨出差异方面,C1组与C2组腰间盘突出患者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选择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加以疾病诊断,能够获得显著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104例单纯腰腿痛患者16层螺旋CT全腰椎容积扫描后处理所得图像与传统单纯L3~S1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图像.结果 多层螺旋CT全腰椎容积扫描后处理技术对L3~S1诸椎间盘膨突出的诊断与传统单纯腰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对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腰椎容积扫描重建检出腰L1~L3椎间盘7例膨出,1例突出,明确诊断椎间盘"真空"变性37个,Schmorl结节29个,其中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5个,椎间盘钙化2个,L4、L5椎体向前Ⅰ度滑脱分别为3例、2例.传统轴位扫描无检出.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有助于观察各椎体缘的增生、各椎间小关节的增生退变、椎管及椎间孔的骨性狭窄,更有助于鉴别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出的椎间盘钙化和后纵韧带钙化.较传统单纯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可扩大扫描范围,减少L1-2,L2-3椎间盘病变的漏诊,避免由于角度不准而造成的误诊.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多排CT腰椎间盘的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01-3202
目的:探讨多排CT腰椎间盘的最佳扫描方法。方法:十六排螺旋CT采用非螺旋椎间隙平扫和容积扫描间隙重建的方法;测量L5/S1椎间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分析。结果:螺旋容积扫描间隙重建法,能更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病变情况;夹角测量发现大于25°角的约为28%。结论:容积扫描间隙重建法更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腰椎间盘的最佳扫描方法。方法:16排CT采用非螺旋椎间隙平扫和容积扫描间隙重建的方法:测量L5/S1椎间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分析。结果:螺旋容积扫描间隙重建法,能更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病变情况;夹角测量发现大于25°角的约为28%。结论:容积扫描间隙重建法更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16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椎、骶椎共60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21例、腰间盘突出34例、正常5例。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立体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可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结论 16排螺旋CT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及类似MR的腰椎图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技术检查对比常规X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疗的3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实验研究,依次对上述患者实施常规X线、16排螺旋CT机检查,对比评估两者的临床检测情况。结果螺旋CT组相对常规X线组在诊断准确率、阳性检出率上有明显提升,分别达到97.4%和95.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提示患者存在突出或膨出的图像表现,常规X线组无法检出上述问题。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机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阳性检出率,并可判断患者的突出及膨出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腰椎CT担描加薄层螺旋CT扫描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常规腰椎CT及在可疑椎间盘的下部或上部层面进行连续薄层扫描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腰椎CT扫描:8例椎间盘层面未见软组织突出影,4例椎间盘层面见环形膨出影,2例在椎间盘的下部层面见弧形突出的软组织影。薄层螺旋CT扫描:清晰显示突向椎管内的软组织密度影。结论薄层扫描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着重要意义,是避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漏诊的重要扫描方法,特别是基层医院,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0层CT连续动态容积扫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对椎间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选用东芝Aquilion One容积CT对腰椎实施连续性640层动态扫描,其范围自屈曲位-20°一直到伸展位﹢20°,测定各个腰椎曲度,腰椎(L3~S1)静态和动态情况下椎间盘突出值、椎间孔面积,统计运动变化情况和所存在相关性。结果:有屈曲到伸展动态监测椎间盘突出等级增加,且两端突出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5)。管电流70mA时CTDI vol比常规CT扫描要低,图像质量效果好,诊断价值高。结论:腰椎连续动态CT能够在低X线剂量下得到高质量腰椎多角度屈伸图像,对于运动状态下腰椎间盘突出与椎间孔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MX 4000全身双排螺旋CT机,层厚3 mm,轴位平扫,每个椎间隙扫描5层,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结果 120例患者,L3~4腰椎间盘突出8例,占6.7%;L4~5腰椎间盘突出62例,占51.7%;L5~S1腰椎间盘突出50例,占41.7%。结论 CT检查方便快捷、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在临床腰腿痛中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670例腰腿痛患者,均行L3/4,L4/5,L5/S1椎间盘多层螺旋CT扫描,软窗和骨窗分别显示.结果: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多出现于关节突的外侧缘;腰椎小关节间隙以变窄多见;腰椎小关节面毛糙、硬化、凹凸不平及关节骨皮质下囊变;腰椎小关节半脱位;腰椎小关节腔内积气.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段增大MSCT阳性率越高,67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中20岁-70岁年龄段经统计学卡方检验,CT检查阳性病例数与阴性病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征象:腰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腰椎间盘轴位扫描骨窗可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其退行性变的病理改变,更有利于显示细微的骨质改变(如骨皮质下囊变),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诊断提供充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从而提高诊断率,明确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在获得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09-111
目的评价多层CT检查在腰椎间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腰椎间盘DR和CT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将采用DR(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检查的作为对照组,采用16层CT检查的作为观察组,每组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中椎间盘病变膨出25例,骨质增生37例,椎间盘变性21例,椎间盘椎间隙狭窄3例,椎间盘积气2例,信号偏低或无变化22例,阳性检测率为88.00%。观察组中椎间盘病变膨出28例,骨质增生42例,椎间盘变性23例,椎间盘椎间隙狭窄7例,椎间盘积气4例,信号偏低或无变化6例,阳性检测率为9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病变患者使用16层CT进行检查,更能清晰显示其病变性质与病变部位,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腰椎CT表现特点,减少AS的漏诊率,协助临床诊断。方法56例以腰间盘突出复查二次以上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主要观察腰椎椎小关节CT影像改变,8例可疑AS患者行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类风湿因子等项检查,并均行骶髂关节CT对比。结果通过对腰椎CT图像细致分析,56例患者中6例腰间盘轻度突出,2例腰间盘重度突出;发现8例AS,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5例为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且2例腰椎CT椎小关节改变重于骶髂关节。结论AS主要以累及骶髂关节为主.但合并腰间盘突出病人或首诊腰椎CT检查并未引起重视,常常漏诊。本文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腰椎AS影像分析.减少AS的误诊及漏诊,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精确建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退变腰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与正常模型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复杂性LSS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退变腰椎全节段模型,同时构建正常材质和几何形态的腰椎模型,用相同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杂性LSS腰椎的刚度增加、活动度范围比正常模型要小,特别是后伸工况减少了25.4%。总体上,退变腰椎的应力有增大趋势,退变节段椎间盘L4~L5和邻近上位椎间盘L3~L4的终板、髓核和和维环基质应力分布趋向四周边缘集中,特别是基质应力最大增加129%。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有限元模型的活动度减少、刚度增加,退变椎间盘四周出现应力集中,促进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5.
苏凯  张和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96-97,161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因素,总结其CT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科室所收集的4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突出发生的部位及突出的类型,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共收集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42例,其中L4-L5发生突出者最多,占71.4%;突出类型分布不均匀,其中以中央型为主,占76.2%;伴随征以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肿胀为主,增生、“真空”征、黄韧带肥厚、椎体肥大征少见。结论CT检查可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卢文彬 《河北医学》2013,19(4):566-568
目的:探讨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50例骶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患有单节段突出的患者有104例,多节段突出的患者为46例,患有L3-4椎间盘突出的有8例,患有L4-5椎间盘突出的有92例,患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50例。既患有L4.5椎间盘突出又患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47例。与MRI组比较,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结果:CT成像对腰骶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CT成像有助于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适用于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杜有民 《中外医疗》2012,31(2):11-12
目的探讨CT.MRI在诊断腰椎同盘疾病中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例腰椎同盘疾病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00例病变发生在L2-4。椎体者21例,L4-5椎体者112例,Ls-S1椎体者67例。本组病例,116例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属于脱出症,71例属于膨出症。结论CT、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疾病的熏可靠方法。可以明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外科手术提供方便,MRI检查准确率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的智能控制和手动设置剂量两类扫描方法,对60例腰腿痛门诊病人L4~5椎间隙进行轴位、不同层级mAs扫描,测量每个病人腰部前后径。比较腰部前后径和扫描剂量对图像质量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显示能力的影响。结果 60例病人腰部前后径最大274.5mm,最小105.34mm,平均185.48mm,病人体型直接影响实际出线量大小。实际扫描剂量最低72mAs,最高237mAs(智能扫描)和280mAs(非智能扫描),分为280mAs、200±30mAs、160±10mAs、140±10mAs、120±10mAs、100±10mAs、80±10mAs共7组,偏瘦、中等和偏胖三种体型病人获得优质图像所需要的平均合理低剂量分别为128.54mAs、156.08mAs和192.13mAs。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共145例次,图像优良率达91.72%。最低剂量组80±10mAs不到参考标准剂量30%,但可供临床诊断的图像优良率达83.33%。主要影响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程度判断的低剂量扫描图像仅12例次(8.28%),集中在偏胖型病人80~160mAs区间段的扫描图像。结论合理低剂量CT扫描完全能够满足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图像质量。对于体型偏瘦或中等者、临床症状较轻者及治疗后复查的腰腿痛病人,建议直接进行80~120mAs腰椎间隙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