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1954 — 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百日咳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1954 — 2019年宝鸡市百日咳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4 — 2019年宝鸡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73 8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29/10万。 1999 — 2014年百日咳年度发病≤10例,2015年起,发病呈上升趋势。 高发地区为凤翔、岐山和扶风县(占51.84%)。 发病季节高峰呈单峰分布,1970 — 2008年、2009 — 2019年季节高峰分别为5月、8月。 1970 — 2008年,<1岁年龄组病例占14.66%,2009 — 2019年上升为65.45%。 对253例百日咳病例百白破疫苗免疫史进行分析发现,无免疫史者占32.81%,有4剂次免疫史仍发病者占28.45%。结论宝鸡市百日咳防控效果显著,但存在复燃现象,<1岁儿童为易感人群,应加强监测、继续提高百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抗体水平,为有效控制百白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在铜川市4区(县)随机抽取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健康人群368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 结果 2011年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38.0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4.56 U/ml;白喉抗体阳性率94.02%,安全保护率60.87%,GMC为1.61 IU/ml;破伤风抗体保护率55.71%,GMC为2.70 IU/ml。 结论 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低,7岁以上人群白喉及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较低。预测铜川市近年不会发生白喉及新生儿破伤风疫情,但存在百日咳流行的隐患。故今后应通过加强百日咳的诊断及时规范管理病例,避免传播,还应按免疫程序及时加强免疫,并建议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低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含量的疫苗。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丽琼  官陈平  王清华  张宏  陈杨 《疾病监测》2005,20(11):581-584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根据福州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年麻疹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5.98/10万。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流行特点,暴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14.25%。4~9月为麻疹高发季节,5~1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1.23%,无免疫史者占22.74%,免疫史不详者占66.0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7.26%。结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同时要抓好大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提高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百日咳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报告发病数3760例,死亡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0~15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9.36%,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2010-2012年0~4岁组平均发病率为28.46/10万;南疆地区报告百日咳病例相对较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3.75%。结论 新疆百日咳发病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百日咳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6-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日胜  张宏  朱轶妲  张钧 《疾病监测》2009,24(10):789-791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州市近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6-2008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苏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7/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为每年3-5月。6岁及以下儿童及16~50岁人群是麻疹发病主要人群。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11.24%。8月龄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88.32%,免疫史不详者占2.31%,16岁病例中96.13%无免疫史。各年度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苏州市麻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免疫空白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麻疹发病呈现低龄儿童和成年人两个高峰。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采取措施控制流动人口和成年人发病。提倡育龄期女性接种麻疹疫苗,以减少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2012年天津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天津市水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天津市水痘疫情和水痘疫苗接种情况,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市共报告病例39 9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4.83/10万,郊区报告发病率较高,郊县发病率较低。每年4 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发病较多,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职业分布以学生构成最多。2008-2012年全市报告水痘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起,罹患率在0.19%~30.30%之间,主要发生在市区小学。1~6岁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82.71%,接种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天津市水痘发病率较高,有必要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接种,争取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高免疫覆盖率,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6-2014年浙江省衢州市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及疫苗使用效果, 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所有报告病例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2005年之后出生儿童的水痘发病及水痘疫苗接种情况, 计算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衢州市2006-2014年水痘年报告发病率为24.12/10万, 其中, 柯城区发病率最高, 为87.25/10万, 江山市发病率最低, 为2.17/10万。每年5-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发病数较多, 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为183.56/10万, 10~14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出生儿童水痘突破病例的构成比为30.46%, 2岁内水痘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 平均接种率为69.93%, 水痘疫苗的接种有效延迟了水痘发病。水痘疫苗1年保护效果为100%, 然后逐年下降, 6年后保护效果明显下降。结论 小学校是水痘疫情的高发场所。现有免疫策略使发病年龄高峰后移, 但不能阻止集体单位疫情暴发, 调整水痘疫苗免疫程序为2剂次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波  姜梅  郝凤  崔伟红 《疾病监测》2011,26(5):359-361
目的 了解风疹发病现况,进一步做好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工作。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 - 2009年通过麻疹专报系统得到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0 - 2009年烟台市风疹发病3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61/10万,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为4~5年,2002年和2006年是高峰年。每年4-5月为发病高峰月。2001 - 2005年以15岁儿童为主,占66.67%,2006 - 2009年以15~24岁为主,占88.69%。82.41%的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15.74%发生在企业。 结论 风疹流行强度上升,流行范围扩大。东、西部地区交替高发。局部暴发点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实施风疹免疫策略后,发病向大年龄组人群推移,增加了育龄期妇女患风疹的危险性。应尽快完善育龄期风疹疫苗免疫策略,降低易感人群感染风疹的危险性,预防控制风疹暴发,减少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徐鹭  丁筱竹  路坚 《疾病监测》2010,25(12):958-961
目的了解南京市30岁以下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免疫水平。评价百白破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今后免疫规划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和接种质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96名30岁以下健康人群血清,采用微量凝集试验测定百日咳抗体水平,采用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结果百日咳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9.23,抗体阳性率为85.1%,抗体保护率为24.3%;白喉的GMT为1∶38.90;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分别为86.9%,76.1%;破伤风的GMT为1∶48.92;抗体阳性率为85.9%,保护率为78.4%。百日咳的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抗体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喉和破伤风的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在30岁以下人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GMT在15岁以后有明显降低,因此要加强对大年龄组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阿苟  费军良 《疾病监测》2009,24(3):175-177
目的评价浙江省嵊泗县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水平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人群248名(包括个别外来流动人群)开展了人群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百日咳凝集抗体,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白喉抗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结果本次检测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2.18%;百日咳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0.74%,保护率为32.38%;白喉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阳性率为54.25%;破伤风抗毒素达保护水平占72.18%。结论当前人群疫苗免疫保护水平尚有不足,可能与个别外来流动儿童未完成全程接种,个别疫苗接种程序、剂量改变以及海岛疫苗运输冷链条件差,个别批次疫苗质量是否可能下降等因素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奕  马瑞  方挺  陈群英  汪一萍  许国章 《疾病监测》2013,28(12):972-974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流行特征和细菌病原学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2家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当地5岁以下儿童肺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和细菌病原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住院肺炎病例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在3 4月和11 12月,1周岁以内患儿占全部病例的44.43%;检出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19.16%)、流感嗜血杆菌(16.73%)、鲍曼不动杆菌(13.65%)、大肠埃希菌(12.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46%)和肺炎链球菌(7.05%)。结论 儿童肺炎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周岁以内为主要发病群体,细菌性病原体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吕秀芝  董晓静 《疾病监测》2011,26(3):226-227
目的 了解天津市汉沽区2000-2009年近10年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9年汉沽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汉沽区2000-2009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0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79/10万,2003年为发病流行年.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信息,运用 SAS 9.0 软件分析。 结果 福建省2010-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09 765例,其中重症1895例、死亡70例;年均发病率为190.59/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疫情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高发病率、高重症病死率、变症快的特征,尤其对于3岁儿童;发病、重症、死亡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集中性和明显的季节性,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为出生1天新生儿、最大为80岁;发病年龄以4岁为主(占91.74%),重症以3岁为主(占92.25%),死亡以2岁为主(占94.28%),在5岁儿童中年龄越小重症率越高。毒株构成比以EV71型为主,但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他肠道病毒呈波动上升趋势,重症、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 结论 福建省手足口病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高发病率、高重症病死率特征,尤其对于3岁儿童。当前应着重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包括幼儿和幼儿日常看护者)和重点机构(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吴伟慎  赵莹  陈静  李超  何海艳 《疾病监测》2014,29(9):729-732
目的了解天津市近年来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和特征,初步找出主要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2005-2013年急性乙肝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人群、时间和地区流行特征及趋势等;病例感染危险因素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报告急性乙肝病例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危险因素、疫苗接种等情况。结果 2005-2013年累计报告急性乙肝3298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3.07/10万(χ2趋势=567.265,P=0.000),预测2014年报告发病率为1.11/10万。报告发病率20岁人群为1.07/10万,低于≥20岁人群的3.53/10万(χ2=323.378,P=0.000)。男性报告发病率4.44/10万,高于女性1.61/10万(χ2=701.001,P=0.000);感染可疑因素中密切接触者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比例最高为20.12%(33/164),其次为私人场所口腔诊疗发生率12.80%(21/164);病例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为5.49%(9/164)。结论天津市属于急性乙肝低发病率地区,计划免疫乙肝疫苗接种覆盖人群控制效果较好;密切接触者中有HBsAg阳性、私人场所口腔诊疗史和疫苗接种率低可能为现阶段感染急性乙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建萍 《疾病监测》2010,25(8):611-613
目的了解山西省太原市2007-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太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太原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5.84/10万、41.51/10万和45.9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年都有发病,呈现冬季和春季两个高峰;发病年龄均以3~10岁儿童为主,共报告3744例,占总病例数的87.46%;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分别占3年总病例数的57.44%、24.48%和12.59%;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1;全市10个区(县)都有病例发生,3年合计发病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杏花岭区(24.29%)、小店区(17.36%)、万柏林区(16.37%)和迎泽区(15.84%)。发病以散发为主;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21.66%。结论太原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别,应加大防控力度,广泛宣传和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进贤县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进贤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2009年进贤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进贤县共报告手足口病71例,发病率为9.52/10万,无聚集性疫情,无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27例,发病率为43.46/10万,出现4起聚集性疫情。4-7月份为发病高峰,2009年11-12月出现一个次高峰。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其中4岁以下儿童发病数为35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9.20%。2008年和2009年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2.09∶1和1.60∶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5)。散居儿童发病数为324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1.41%;幼托儿童发病数为67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6.83%;学生为7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76%。结论 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2008年有明显上升。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较2008年有明显增多,且均发生在幼托机构。做好对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预制工作,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天津市百日咳聚集性发病的类型,揭示免疫规划时期百日咳传播的新特征。方法采用医院被动监测、社区症状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百日咳聚集发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天津市百日咳聚集性发病存在4种类型,其中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85.33%,P0.001),不同聚集发病类型交互存在。家庭聚集性发病类型中以成人-婴幼儿传播模式为主(67.19%),家庭罹患率平均为77.88%,父母亲为婴幼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78.44%)。学校聚集发病感染率高达64%。临床医生和疾控人员中也出现了聚集性发病。结论免疫规划时期百日咳的发病类型和传播模式已发生改变,应当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检测和预防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单竹周  王芳  罗江淑 《疾病监测》2010,25(9):734-736
目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疑似病例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为乙脑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脑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乙脑IgM抗体及双份血清乙脑IgG抗体,并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检测黔东南州174例乙脑疑似病例血清,乙脑抗体阳性88例,阳性率为50.57%。73.86%的病例主要分布于从江、凯里、黄平、施秉、榕江5县(市)。6-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和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女性(χ2=9.83,P0.01;χ2=4.80,P0.05)。95.45%的病例是10岁儿童。2008-2009年采集的98例血清标本中,从发病到采样时间为8~14d的阳性率最高(75.00%),其次是4~7d(67.74%)。结论黔东南州广泛存在乙脑流行,应加强防治。采用IgM抗体和双份血清IgG抗体检测对乙脑病例确诊和疫情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