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2009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死亡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并进行实验室诊断;个案调查由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统一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病例15062例,其中死亡病例13例,病死率为0.086%。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5-8月,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地区,男女性别比为0.625∶1,0~1岁组死亡9例(占69.23%),均为散居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呼吸困难等,病情进展较快,多在发病4d内死亡。实验室RT-PCR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2.73%。结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及早隔离的防治原则。快速、准确识别重症病例,对症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浙江省衢州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资料和流行特征,以期为重症病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策略。 方法 对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0年重症病例病情重于2011年,表现在发热、发病-就诊时间、精神差、肢体抖动、脑膜刺激征、WBC升高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与201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流行病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分布均以农村为主;男性儿童患病较多,以5岁儿童为主,尤其是1~2岁组儿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发病高峰是4-7月。 结论 衢州市重症病例感染的病原体仍以EV71为主。通过加强对重点地区人群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婴幼儿监护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周边环境;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患者救治工作,能有效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掌握辽宁省2009-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分布,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最多,重症病死率逐年下降,流行高峰集中在7、8月;病例以1~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病原构成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但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临床特征以发热、皮疹为主,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辽宁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呈减缓态势,但检出阳性病例病原以EV71为主,进一步加强监测是深入研究该省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规律。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昌平区2008年报告的HFMD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昌平区2008年报告HFMD 1786例,发病率为247.08/10万,居北京市第3位。5月病例最多,自8月病例明显减少。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为5835.04/10万,4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2.31%,散居和幼托儿童各占49.94%和44.57%,男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城乡结合部及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的镇街发病率高。EV71型和CoxA16型为昌平区HFMD的主要病原体。结论4岁以内婴幼儿是昌平区HFMD防控工作的重点,开展长期性的疫情监测、做好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员多的地区婴幼儿和看护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控制HFMD疫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 97.10%的重症病例5岁,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于其他人群;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重症病例报告;5-6月为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精神状态差、呕吐、EV71阳性是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早期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及时对症治疗,以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下载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河南省手足口病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河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01 530例,发病率为107.68/10万,重症病例3932例,死亡46例,郑州市报告发病率最高,病例集中在4-6月,以散居儿童为主,0~3岁年龄组发病最多,主要由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引起。结论当前手足口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河南省小年龄组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省宣威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宣威市的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宣威市2009 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03例,年均发病率为25.45/10万,传染病发病位次从第9位跃居为第1位(2011年、2012年均居第1位)。2009-2011年发病率逐年增高;2011年发病率高达42.26/10万,比2010年(17.23/10万)上升145.27%。发病的乡镇、街道逐年增多、以城区(4个街道)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χ2=76.47,P结论 2009-2012年宣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增高趋势。宣威市手足口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河南省长葛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009年河南省长葛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恰当、正确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长葛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227例,其中重症病例85例,死亡2例,因合并脑炎致残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5例,肠道病毒71(EV71)占68%。年发病率为185.23/10万,死亡率为0.30/10万,病死率、病残率均为0.16%。3-8月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94.46%。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6.06%,疫情波及范围广,同时又有一定的聚集性。手足口病患者可同时感染多种肠道病毒,一年内可多次发病。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无差异,但重症病例EV71感染率较高。结论 2009年长葛市手足口病流行以EV71感染为主,春夏季高发,发病以散居婴幼儿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控制手足口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宜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09年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宜昌市手足口病疫情全年呈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4月、11月。全市疫情分布广泛,13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聚集性病例明显。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1~5岁儿童病例为主,各年龄段发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防控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在我国大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200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手足口病例三间分布和病原体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大陆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为5 020 994例,其中重症手足口病61 623例,重症比例为123/万。重症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69.42%);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81.7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4.52%),其他肠道病毒(13.73%);男女性发病比为1.866:1,3岁以下重症病例占总重症病例的91.13%;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患者为散居儿童(85.97%),其次是幼托儿童(12.72%),其他占1.31%。4年间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中地区。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季节为春夏季;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男性人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散居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2008-2011年,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先升后降的状态,发病强度在不同地区水平不同,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发地区,考虑气候与人口密度等因素可能为疫情高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福建省宁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和救治危重病例积累经验,降低病死率;制定科学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1年宁德市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卡、重症、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宁德市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6 760例,重症80例(4.77),死亡6例(0.36),各年的重症发生率分别为1.63、1.45、7.23和4.93。4-10月为重症病例发生高峰,3岁儿童重症病例占83.75%,重症病例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为主。6例死亡病例发病年龄均为3岁,感染的病毒型别均为EV71型,临床特点是早期症状主要以高热为主,皮疹不明显,多数病例在乡村诊治没有被医生识别,病情突然加重短时间内死亡。 结论 宁德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重症病例相继增多,死亡病例时有发生。今后应重点加强对重症病例的监测,早期发现和识别重症病例,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