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NF-α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10 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A 组) 和正常对照组(B 组),每组5 只。模型组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高脂饲料15 周;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5 周。于实验前及15 周末,经耳缘静脉空腹取血,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d,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d,LDL-C)、TNF-α的测定,并处死动物分离腹主动脉,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TUNEL 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LDL-C、TNF-α 均显著增高(P 均< 0.05)。TG、TC、LDL-C 与TNF-α 均呈显著正相关(P 均< 0.05),与HDL 无明显相关性。模型组血清TNF-α 水平与腹主动脉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TNF- α 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血清TG、TC、LDL-C、TNF-α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二苯乙烯苷对实验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和腹腔注射维生素D3建立大鼠AS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G低剂量组(30 mg/kg)、中剂量组(60 mg/kg)、高剂量组(120 mg/kg)和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造模12周后抽样检测主动脉,以AS斑块形成为造模指标,经二苯乙烯苷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血脂、炎症因子,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TATA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SG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IL-6、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主动脉病理观察显示,TSG给药组主动脉内皮脂质沉积较模型组少。结论:TSG对高脂饲料和维生素D3诱导的大鼠A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床子素大剂量组(40 mg/kg)、蛇床子素中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小剂量组(10 mg/kg)和罗格列酮组(4 mg/kg)。在给药的同时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加一次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肝中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用光镜检查胸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TC和LDL-C含量以及LDL-C/HDL-C比值(均P〈0.01),蛇床子素也能同时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P〈0.01),蛇床子素40 mg/kg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C的含量(P〈0.01)。光镜检测结果显示蛇床子素能改善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它的调脂和抗炎作用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大黄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给予南通颗粒饲料;AS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酒大黄低、高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不同药量的酒大黄粉,连续给药12wk,分别于实验前及第12周末经耳缘静脉采血,测定4组家兔血脂水平。结果:酒大黄高、低刘量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高剂量组;酒大黄高剂量组甘油三酯(TG)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低剂量组TG下降不明显。结论:酒大黄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血脂水平,能够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降血脂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定心方(DXR)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探讨DXR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机制。方法:ApoE-/-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S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药液灌胃5 mg/(kg·d)],DXR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DXR药液灌胃9.3、18.6、37.2 g/(kg·d)]。10只C57BL/6J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16周后HE染色测定小鼠主动脉AS斑块形态学;生化检测血清脂质水平;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iNOS、Arg-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可见明显的脂质斑块;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血清iNOS水平及主动脉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血清Arg-1水平及主动脉Arg-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AS模型组小鼠比较,DXR可显著减小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降低小鼠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芪-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 mg/kg)、黄芪-丹参组(0.75 g/kg),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 8周的方法复制AS模型,同时灌胃给药。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观察大鼠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严重,可见明显蓝色钙状斑块,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Berger-Parker、Simpson指数明显降低(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群落丰度明显降低(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以及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群落丰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丹参组大鼠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P<0.05),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无明显损伤及增厚,大致恢复正常,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Berger-Parker、Simpson指数明显升高(P<0.05),放线菌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杜氏杆菌属群落丰度明显升高(P<0.05),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以及布劳特氏菌属、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群落丰度明显降低(P<0.05)。〖JP〗结论 黄芪-丹参治疗A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血脂代谢和抑制炎症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麝香保心丸在载脂蛋白E(ApoE)敲除小鼠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Apo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只。干预组小鼠予麝香保心丸(25 mg/kg)研沫+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与干预组等体积)灌胃。2组小鼠均高脂饲养20周后处死,取主动脉树及主动脉窦染色,比较2组小鼠主动脉树及主动脉窦部斑块面积,取血液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免疫荧光法及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细胞X受体-α(LXRα)、LXRβ、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G1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小鼠主动脉树及主动脉窦部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t/P=3.021/0.019、3.238/0.001);血清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5.074、6.327、4.492,P均<0.001),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P=3.138/0.001)。干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IL-6及TNF-α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P=3.027/0.017、2.478/0.019),主动脉组织LXRα、LXRβ、ABCA1、ABCG1 mRNA均高于对照组(t=5.276、6.137、4.565、5.136,P均<0.01)。结论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促进胆固醇流出,可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病证结合模型,并观察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方药(丹蒌片)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ATV组)、丹蒌组(DLP组),每组8只。正常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余3组均采用高脂饮食 维生素D3腹腔注射联合颈动脉球囊损伤的方法复制痰瘀互结型AS模型。模型组、ATV组、DLP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钙混悬液、丹蒌片混悬液灌胃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hs-CRP、IL-6、TNF-α和LP-PLA2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内IL-6、TNF-α和LP-PLA2 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LDL-C、hs-CRP、IL-6、TNF-α和LP-PLA2水平升高(P<0.05),HDL-C下降(P<0.05),血管组织中IL-6、TNF-α和LP-PLA2表达升高(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排列不完整,内膜明显不规则增厚,内皮下间隙增宽,泡沫细胞聚集,脂质沉着,形成了典型的AS斑块。②与模型组比较,ATV组与DLP组大鼠血清TC、LDL-C和hs-CRP、IL-6、TNF-α和LP-PLA2水平降低(P<0.05),胸主动脉组织内IL-6、TNF-α和LP-PLA2的表达下降(P<0.05),ATV组与DLP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ATV组与DLP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增生明显减轻,斑块面积减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轻。结论 采用高脂饮食 维生素D3腹腔注射联合颈动脉球囊损伤的方法可以建立AS痰瘀互结证的大鼠模型,并且痰瘀同治方药(丹蒌片)可以改善该模型大鼠的AS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脂丸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脂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例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脂丸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8w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NO含量,8w后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率及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结果:8w后正脂丸组血清TC,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高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正脂丸有较好的防止As形成的作用,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TC含量处,还与其防止LDL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超微粉剂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流变的影响,并论证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大黄虫丸超微粉剂对该模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以及血细胞比容的影响。结果:大黄虫丸超微粉剂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BUN、SCr、HA、LN、PCⅢ、CⅣ以及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血细胞比容指数。结论:大黄虫丸超微粉剂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的改善,进一步证明了活血化瘀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草苷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治疗作用及其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制备大鼠 AS 模型;通过大鼠主动脉胆固醇含量以及血脂水平评价甘草苷疗效;以 AS 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评价甘草苷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AS 大鼠体内主动脉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血脂代谢紊乱,血清 TNF -α、IL -1和 MDA 水平异常升高,而 SOD 水平则明显下降。连续8周灌胃给药甘草苷,能显著降低 AS 大鼠主动脉胆固醇含量和调节血脂代谢,但作用弱于辛伐他汀;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草苷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 AS 大鼠血清 TNF -α、IL -1和 MDA 水平,同时提高 SOD 水平。结论甘草苷对大鼠 AS 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由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基础组、模型组、BQ-123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饲喂10周后,采耳动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标本中组织内皮素1(ET-1)、巨噬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结果]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 TC、TG、LDL-C均高于基础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均低于模型组( P均<0.01)。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低于基础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高于模型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T-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RP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BQ-123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T-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RP阳性表达又较辛伐他汀组进一步降低。[结论]ET-1激活的ET受体A(ETRA)可以导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表达的上调;选择性ETRA拮抗剂(ETRAA)可以预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脂丸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脂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脂丸组),实验前及实验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一氧化氮(NO)。8周后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率及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结果:8周后正脂丸组血清TC、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正脂丸有防止As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TC含量外,还与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红通络颗粒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血脂水平、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参红通络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异病原(SPF)级6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中药治疗组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低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参红通络颗粒5.06和10.12g·kg-1·d-1灌胃治疗6周。6周后腹腔麻醉下摘眼球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离主动脉弓,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计算斑块面积;TUNEL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清TG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清TG和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中药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1),主动脉粥样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主动脉粥样斑块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参红通络颗粒能够显著升高ApoE-/-小鼠血清HDL-C水平,并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凝血酶活化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TAFI)活性水平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3组和内皮损伤组,每组10只。分别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维生素D3负荷、高脂饲料+维生素D3负荷+内皮球囊损伤处理4个月,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三个阶段的模型,即高脂血症、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较成熟的AS斑块病变。模型建造前,自颈动脉取血,模型建造成功后,自下腔静脉取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FI的活性,分析TAFI活性以及血脂指标在造模前、后不同组间的变化。结果:① 成功复制了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高脂血症期、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期、较成熟的斑块期的模型;② 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3组和内皮损伤组大鼠的TC、TG、LDL-C水平和TAF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有递增趋势,以内膜损伤组升高最为明显;三组模型鼠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且有递减趋势,以内膜损伤组降低最为明显;③ 血浆TAFI活性与TC和TG水平呈正相关。结论:AS过程中,TAFI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提示AS的病变程度与血浆TAFI 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阐明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中和高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给药4周后取大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细胞内外有脂质沉积,内膜下可见坏死物沉积,内壁出现斑块、不平整,血管腔狭窄;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动脉血管壁无明显斑块出现,内膜增厚不平整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ABC-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8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TGF-β1和IL-10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能通过下调小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上调TGF-β1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清热活血养阴方及其功效单元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内膜损伤复制SD大鼠AS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活血组、养阴组、清热组、阳性组,分别灌胃给药;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观察各组血脂、动脉斑块比例、Th1/Th2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 ①全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减少斑块比例、降低TG(P<0.05)、升高HDL-C(P<0.05),降低Th1相关因子TNF-α、INF-γ(P<0.05),升高Th2相关因子IL-4(P<0.05)。②各功效单元组与模型组比较:养阴组明显升高IL-4、降低TG(P<0.05);清热组明显降低IFN-γ、LDL-C及斑块比例(P<0.05);活血组显著降低斑块比例(P<0.01)。结论 清热活血养阴方及其各功效单元可通过降低血脂,调节Th1和Th2亚群分化失衡,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0只(空白对照组)和ApoE基因缺失(ApoE-/-)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poE-/-阴性对照组、ApoE-/-AS模型组和鸢尾素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及ApoE-/-阴性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ApoE-/-AS模型组与鸢尾素治疗组饲以高脂饲料,鸢尾素治疗组将200mg·kg-1(按照预实验结果)鸢尾素溶液灌胃给药,连续给药8周。利用ELA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生化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利用HE染色观察鸢尾素对AS的治疗效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ApoE-/-AS模型组与ApoE-/-阴性对照组相比,TG、TC、HDL-C、LDL-C、ApoA1和Apo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证明AS模型构建成功。与ApoE-/-AS模型组比较,鸢尾素治疗组TG、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均P<0.05)。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鸢尾素治疗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小于ApoE-/-AS模型组(P<0.05)。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鸢尾素治疗组小鼠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和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ApoE-/-AS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鸢尾素可明显降低外周血中TC、TG等水平,提高HDL-C水平,减小AS斑块的形成,减少ApoE-/-小鼠动脉中VEGF的表达,通过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对AS的治疗及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胸主动脉损伤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3损伤动脉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S模型组、阳性药组及urantide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Ca2+的水平;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RT-PCR方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中尾加压素Ⅱ(UⅡ)及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4(GPR14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S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a2+、TG、TC、HDL及LDL水平明显升高(P<0.01);urantide组大鼠在给药后,血清中上述各项指标均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达到或接近阳性药组大鼠的水平,与AS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AS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出现典型AS病变;与AS模型组比较,urantide组大鼠AS病理改变逐渐减轻。与正常组比较,AS模型组大鼠UⅡ及GPR14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P<0.01);与AS模型组比较,urantide组大鼠随给药时间的增加,UⅡ及GPR1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urantide对AS大鼠胸主动脉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抗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和动脉粥样硬化(AS)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阐明通心络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饲养14周,检测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PAI-1、VCAM-1水平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AS局部PAI-1和VCAM-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实验前三组动物血清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周后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血清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 (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AS局部PAI-1和VCAM-1的阳性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PAI-1和VCAM-1的阳性表达较胆固醇饲料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PAI-1和VCAM-1的过度表达,抑制PAI-1和VCAM-1的表达可能是通心络抗AS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