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方法中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及兼症,治以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兼以补虚攻实、温寒清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方用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汤加减;同时配合针刺和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结果3个疗程治疗后疗效评估结果,其中治愈率57.47%,总有效率达95.40%。结论针药结合疗法具有明显缓解膈肌痉挛、降逆平呃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6例患者仅予盐酸氯丙嗪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在给予盐酸氯丙嗪治疗的同时,应用旋覆代赭汤辨证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为9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覆代赭汤配合盐酸氯丙嗪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盐酸氯丙嗪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淑红主任认为,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多为饮食不当、情志不舒和正气亏虚等,其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情顽固者责之体虚与痰湿,体虚难以驱邪速愈,湿性黏滞,病情辗转难愈。且呃逆日久,久病入络,临证需辨证施治,久病需考虑祛瘀活血之法,针药并用,以求速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针刺结合胃复安10mg肌注治疗,治疗14天;对照组28例,予单纯胃复安10mg肌注治疗,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针药结合对于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风又名脑卒中,包括西医的各种脑血管意外。此病发病急、来势猛,预后不佳,往往留下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证。在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打嗝症状,反复不止,昼夜不停,水食不下,进之则  相似文献   

6.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组成,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而致的噫气不除、心下痞满、呕逆、反胃等症。笔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痰浊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每获良效,兹举数例如下。案1张某,男,52岁。2006年3月11日诊。频繁呃逆1周。自述l周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3,(9):1425-1426
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治疗,治疗组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5 g,代赭石15 g,生姜12 g,半夏9 g,人参9 g,桃仁9 g,红花9 g,甘草9 g,大枣4枚)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95.3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针刺中魁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中晚期肿瘤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俗称“打呃忒” ,大多轻微 ,偶然发作 ,可以不药而愈。如持续不断 ,则须用药治疗 ,始能渐平。本文讨论的是中晚期肿瘤顽固性呃逆症 ,在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无效的基础上 ,用旋覆代赭汤加味取得令人满意疗效 ,现将在 1 993年 9月至1 998年 9月间收住的此类病例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 1 2 5例 ,均系住院病人 ,原发性肝癌 55例 ,胃癌 2 5例 ,肺癌 2 3例 ,乳腺癌 1 6例 ,肠癌 6例。其中男性 1 0 2例 ,女性 2 3例。年龄 2 9~ 65岁 ,平均年龄 47岁。症见呃逆频频 ,昼夜不止 ,持续时间 2 4小时以上。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胃阴亏损、气逆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旋复代赭汤合宣痹汤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旋复代赭汤合宣痹汤治疗中风后呃逆病例58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51.7%,总有效率为84.5%.结论:旋复代赭汤合宣痹汤能缓解中风后呃逆.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中多见,但脑中风病引发的呃逆病因较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总结本院近几年来用中药丁香柿蒂汤、旋复代赭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晋小勇 《当代医学》2011,17(24):146-146
目的探讨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每遇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时运用三联治疗方案,每获良效。结论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时运用三联治疗方案,能够很好地得到控制,防止中风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穴位注射组患者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患者降低呃逆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的效果优于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某,男,39岁,以中风后顽固性呃逆1周收入院。患者于1周前患中风后(脑干梗塞),出现持续性呃逆,饮水返呛,吞咽困难,时时吐痰,质粘呈泡沫状,经西医治疗及行足三里穴位封闭后无效。现症:呃逆连连不止,呃声大响,时时吐痰,质粘呈泡沫状,饮水返呛,吞咽困难,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烦渴欲冷饮,唇边疱疹,通过胃管纳食,睡眠尚可,大便难,数日未行,小便少.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而数:查:右侧瞳孔缩  相似文献   

14.
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地塞米松引起呃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特别是使用地塞米松后出现频繁呃道者已非鲜见,应值得注意。笔者在治疗此类呃逆中,尝以旋复代赭汤辨证加减,效果满意,现录病例3侧于下,祈望同道赐教。1病例介绍例1,陈某,男,42岁,工人。于1995年4月6日诊,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咳嗽,发热(T39C),用过退热药以及丁胺卡那霉素针0.6召,地塞米松针5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静滴,药后出现呃逆,持续半天,经安定、阿托品等药治疗,呃逆未能停止,转中医治疗。诊时:呃逆频繁、声音响亮,面色红润,头身微热,间有咳嗽口渴,舌红少津,脉浮弦细。辨证为呃逆(胃津耗伤,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榆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test,WST)、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low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SWAL-QOL)。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0%,两组患者WST评分降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能有效地减轻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栾菁 《微创医学》2011,6(5):420-42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调脾胃"针刺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膈俞穴;对照组42例,采用胃复安10 mg肌注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脾胃"针刺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风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自2003年6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栾菁 《医学文选》2011,(5):420-42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调脾胃"针刺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膈俞穴;对照组42例,采用胃复安10 mg肌注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脾胃"针刺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郭子衣 《求医问药》2014,(17):36-37
目的 :分析用在膻中穴注射山莨菪碱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症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5例中风后呃逆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为33例穴位注射组患者采用在膻中穴注射山莨菪碱的方法进行治疗,为32例针刺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在治疗5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呃逆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中风后呃逆症患者采用在膻中穴注射山莨菪碱法进行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而且具有简便易行(选穴极少)、见效迅速等优势,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吾师李修伍为医40余年,治疗疑难杂症颇有心得。其常用虎七散合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辨证治疗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癌证,处方用药,知守善变,屡起沉疴。现将李师临床治疗50例总结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一、临床资料 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38岁;发病1~3月者2例,3~6月者27例,半年以上者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