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全国毒蕈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全国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311起,中毒1954例,死亡409例,病死率为20.93%.事...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与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质量。 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案例库,根据定义质量指标描述与推断分析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质量。 结果2004-2007年,福建省共监测报告突发事件554起,苗头事件占45.13%,年度间苗头事件构成比呈线性下降趋势(2CMH1= 45.2825,P0.0001);监测敏感值平均为96.0 h,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5.9%。报告时效值平均为15.7 h,2 h内报告的事件仅占8.3%。控制时效值平均为6.0 d,年平均递降52.22%;结案报告率平均为54.30%,年平均提高66.60%。结案时间、首次报告事件发生时间、首次接到报告时间、末例患者发病时间等数据项缺失率分别为55.96%、53.25%、53.25%和8.66%。 结论近年来各地都能较好地确立与实行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对突发苗头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管理,但报告及时率与结案报告率低下,有关时间的数据项缺失率大或逻辑不符,中小学校监测敏感值明显滞后是突发事件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英  潘静彬  王世文 《疾病监测》2010,25(10):774-776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对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08-2009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结案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 200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3起,2009年共报告507起;2009年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较2008年上升157.14%、报告地区明显扩大,但报告病例数、报告重大、较大事件起数却减少,同时,报告事件的及时性提高、事件持续时间缩短。在2008、2009年报告的事件中,分别有73.24%、71.67%发生在幼儿园。两年来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多由疾控部门主动搜索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后报告,幼儿园主动报告较少。在应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每起事件均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应对中发现手足口病的流行暴发与民众卫生观念、农村卫生环境、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结论 2009年中国各地疾控部门对手足口病报告意识增强,应对能力较2008年有所提高,但幼儿园主动发现和报告事件的敏感性仍有待提高。鉴于引起手足口病流行暴发因素的复杂性,其防控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情况,为改进其报告提出建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4—2018年间报告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8年,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有29个省份报告过271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242起事件最初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进行报告,29起最初以其他疾病或事件类别报告。 125起(46.13%,125/271)事件最终修订为其他类型事件。 183起(67.53%,183/271)事件最后明确了原因,主要为传染病(48.63%,89/183)、其他公共卫生事件(33.88%,62/183)、突发中毒(8.74%,16/183)以及环境因素事件(6.56%,12/183)。 242起最初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的事件,报告时间集中在2004告时间集中在2004—2009年(90.91%,220/242),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77.19%,176/228),事件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报告(85.57%,166/194),事件多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学校(73.11%,155/212)。 及时性分析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事件和网络报告所需的中位时间间隔均最短,分别为5.00 d[四分位数间距(IQR):0.73~14.04 d]和0.99 d(IQR:0.54~2.26 d)。146起现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中,32.19%(47/146)为未分级事件,67.81%(99/146)为已分级事件,主要为较大事件(79.80%,79/99),初次和结案报告的附件上传完整率为52.05%(76/146)。  结论  我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具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较大比例的报告事件最后能够明确事件原因。2004年以来,事件发现和网络报告及时性、附件上传完整性均有所提高,整体报告的规范性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刘光明  程时秀 《疾病监测》2010,25(8):655-657
目的分析湖北省十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堰市近6年共报告突发事件130起,报告发病4914例,报告死亡20例;其中大多数为传染病事件,发生在农村中小学的居多;传染病事件以丙类传染病为主,主要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类别以"一般"为主,"较大"事件均为食物中毒事件;2月和7月学校寒暑假期间报告事件数和发病数较少。结论针对农村中小学开展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减少十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发病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方式,为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建议。 方法 根据2012年全国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每起事件的调查报告,获得突发事件发现方式。 结果 医疗机构发现的事件占49.86%,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审核浏览报告卡主动发现的事件占25.02%,学校发现的事件占11.84%。食物中毒事件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发现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分别占61.58%和17.37%。突发事件从首例病例发病至发现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5 d,传染病事件发现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食物中毒事件发现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4 h。 结论 不同类型的事件发现方式不同,CDC主动发现事件的能力增强,但及时性仍需提高,应加快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缩短数据分析周期,从而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艳霞  张辉  周洋 《疾病监测》2008,23(1):43-45
目的 了解昆明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昆明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为主,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其次是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发生高峰出现在3-6月及10-12月份.结论 昆明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其中村级小学发生率最高;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2008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04-2008年浙江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00起,其中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85.5%,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占7.0%;3-6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学校是突发事件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总数的74.4%。结论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应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保障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2004 - 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搜集汇总西藏自治区2004 - 2010年电话、传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 - 2010年西藏自治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6起,其中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6.2%,其次为食物中毒,占3.8%;4-6月和9-11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学校是突发事件发生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总数的76.5%。 结论 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应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保障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管理。西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学校,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周静  袁媛  孙承业  何仟  尹萸 《疾病监测》2015,30(5):403-407
目的 分析全国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提供依据和建议. 方法 收集整理全国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3年全国共收到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675起,12 576人中毒,253人死亡;有毒动物中毒事件78起,其中一般(Ⅳ级)以上中毒事件62起,789人中毒,65人死亡;有毒植物中毒事件597起,一般(Ⅳ级)以上事件308起;11、12月是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发生在家庭的有毒动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69.35%、60.96%和90.77%,发生在家庭的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死亡占60.11%;有毒动物中毒事件毒物主要集中在毒鱼类(37起,59.68%)、毒蜂类(9起,14.52%)、毒贝类(6起,9.68%),合计占83.87%;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毒物的前3位依次为四季豆(124起,59.68%)、乌头(49起,15.91%)、油桐(16起,5.19%). 结论 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问题突出,调查处置和检测鉴定能力有待提高,需加强全民预防有毒动植物中毒的科普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近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变化,提出当前防控重点。 方法 对2006-2011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与1992-2004年浙江省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 2006-2011年浙江省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106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67.92%),其中又以副溶血弧菌为最常见致病菌(占33.33%)。误食河豚鱼、毒蘑菇、亚硝酸盐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食物中毒。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占71.70%),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高峰更为明显。学校、厂矿企业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发生场所(分别占54.72%和14.15%),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是常见责任单位(分别占48.11%和17.92%)。 结论 近年浙江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规模及严重程度均呈现明显下降,当前防控重点场所为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重点类型为副溶血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为制定保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04-2009年AFP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温州市共报告AFP病例100例,男女病例性别比为2.13∶1。发病率除2004年为0.5/10万外,其余年份在1/10万~1.5/10万之间,均保持在1/10万及以上。14 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在95.2%~100%之间。除2008年随访率为76.5%,其余年份在87.5%~100%之间。此外AFP等监测指标均达到80%的要求。分离出4例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结论温州市AFP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提高,AFP监测工作日趋完善,因此做好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AFP病例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率,加强AFP管理的督导工作是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彭阳  么鸿雁 《疾病监测》2009,24(6):446-448
目的了解河南省南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况、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及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直报5年来,南阳市共报告突发事件41起,一般事件23起,未分级事件18起,2004-2006年报告事件数逐年上升,随后逐年下降;共报告病例1100例,死亡18例;全市13个县(市、区)均有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共报告40起(97.56%),乙类传染病所致突发事件24起(占传染病类事件的60.00%);4-6月、8-10月报告突发事件较多;共有34起发生在农村(82.93%);突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幼托机构(56.10%)。结论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同时需要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以提高全市网络直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Secondary organizing pneumonia (SOP) is a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wards acute lung injuries caused by various diseases. However, organizing pneumonia (OP) secondary to occupational acute nitrogen oxide poisoning has been reported rarely. We report a 49-year-old man who suffered from nitrogen oxide poisoning after inhaling mixed gas at work. Afte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he was diagnosed with OP.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underlying factors causing OP, he was diagnosed with SOP owing to acute nitrogen oxide poisoning. After systema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 recovered and was discharged in better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lung injury caused by acute nitrogen oxide poisoning, physicians should be alert to the risk of patients subsequently developing SOP, and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essential for complete recove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急诊急救的综合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中毒途径、中毒程序、服药量、中毒至就诊时间及各种处理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彻底洗胃,合理维持阿托品化和应用呼吸机是有效的处理措施。全组治愈87例(94.6%),死亡5例(5.4%)。呼吸循环衰竭、阿托品中毒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辅助方法的恰当选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