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徐翠玲 孙闪华 张彦平 史景红 向妮娟 汪立杰 袁帆 陈敏 陈涛 杨静 杨丽梅 杨道威 徐鹏 张洋 李培龙 赵勇 樊春祥 赵庆龙 宗俊 王世文 舒跃龙 《疾病监测》2011,26(10):780-784
目的 分析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甲流)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更好地防控流感疫情提供借鉴。 方法 对上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甲流确诊、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甲流平均检测阳性率进行时间分布分析。 结果 截至2010年7月4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7 885例,其中住院(含死亡)31 651例,死亡805例。2009年5月10日,报告首例输入性甲流确诊病例,截至7月18日每周新增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病例超过本地感染病例。截至8月30日每周报告病例数、报告病例的新增县(区)数、甲流检测阳性率均呈缓慢上升趋势,8月31日以后均迅速增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确诊病例数与甲流检测阳性率趋势一致(P0.0001)。11月23-29日所在周报告的确诊、住院、死亡病例数均达到峰值。截至2010年1月底,累计确诊病例中6~15岁所占比例(43.5%)和发病率(2750/10万)均最高;学生占66.3%。各年龄组中,25岁年龄组住院率最高;5岁人群死亡率最高,其次为15~24岁。 结论 2009-2010年我国内地出现一个甲流流行高峰,流行分为4个阶段:传入期、低流行期、流行高峰期、流行后期。学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甲型H1N1感染发病的风险最高,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发生严重病情的风险也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年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疾病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例咽拭子开展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并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2009年5-9月上海市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9年5月25日上海市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至11月19日24时,上海市共报告1656例确诊病例,重症病例4例,无死亡病例。对最初315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输入性为主(296例,93.97%),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139例,44.13%)和美国(43例,13.65%)。病例的发现主要通过流感监测系统、口岸检疫、发热门诊和集中医学观察点4种途径,发病对象年龄段以10~29岁青少年为主(64.73%),有性别差异(P=0.003)。追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共5224人次,包括20名医务人员,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甲流在上海社区间暴发的风险正在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在湖北省咸宁市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别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咸宁市2009年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以发病日期统计),用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咸宁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41例,其中危重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为境内感染的本土病例。疫情发病高峰与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发病相当。发病集中于市区,暴发主要出现在学校,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绝大多数病例属于轻症病例。流感网络实验室监测结果提示,随着疫情的进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逐渐成为流感大流行的优势毒株。结论咸宁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特点与当地普通季节性流感不尽相同。由于防控得力,未造成疫情大面积传播,为进一步调整防控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1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特点及处置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点及处置方法。方法明确诊断后,隔离和转运,积极药物治疗。结果1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经门诊或住院治疗均痊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相同,表现温和,预后良好。我们所采用的处置方法简单易行,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报告病例数超过1000例或者出现死亡病例国家发布的疫情报告,汇总数据、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对象中男女性各占50%,20岁以下人群约占60%;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大约为9%,住院病例中约70%有基础性疾病或者特殊身体状况;病死率约0.4%~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对象无性别差异,年轻人易感,感染后导致疾病严重程度为中等,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但也需要关注年轻患者;病毒传播与人际交往频繁程度有关;在夏季也可以传播,但秋冬季的传播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不同类型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4日至2010年1月14日新疆各地发生的16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149例).建立患者个案信息库,记录性别、年龄、少数民族例数、转诊次数、基础疾病、首诊时发病天数、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器官功能异常、是否需要机械通气、病程总天数及预后;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重症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1例患者在咽拭子标本检测确诊后使用奥司他韦(达菲),其中60例患者首诊即使用达菲.23例患者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常发生在有慢性病者中,以流感样症状为主,受累器官多为肺、心、肝、肾、神经系统.12例死亡,149例好转出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为心血管疾病、发热持续天数以及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受累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比值比(OR)分别为20.667、1.445、18.185、46.142、158.156;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405~177.784、1.086~1.950、1.140~290.062、6.344~335.587、4.270~5858.255,P值分别为0.006、0.012、0.040、0.000、0.006).结论 心血管疾病、发热持续天数及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受累是影响新疆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2月底前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监测资料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进行分阶段的描述比较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年8月上旬以前的病例均为输入性或输入相关病例,发生地集中于郑州市,以外籍学生和回国度暑假的中国留学生为主;2009年8月中旬起,学校暴发相继发生,病例迅速增多,发病地区从局部扩散到全省,从城市扩散到农村,主要发病人群由学生转成农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大量出现;疫情12月中旬起迅速下降,至2010年2月底已基本平息。结论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采取的严格的监测及隔离防控措施,延缓了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各流行阶段发病地区和主要发病人群不同,重症病例发生率没有差异;学生是疫情扩散和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主要人群;甲型H1N1流感与既往季节性流感的流行规律不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院治疗的42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结果全组均为本地发病,年龄16~65岁,伴有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糖尿病4例,并发肺部感染8例,重症1例,危重症1例。无死亡,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人群普遍易感,积极治疗总体预后较好,危重症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一所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所采取防制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全校1333人,有13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0.98%。采集41份现症患者咽拭子,13份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该起疫情首发2009年6月19日,22日为高峰,6月23日结束;疫情局限于学校的六年(4)班;男女发病比例为1.6∶1,发病年龄在12~14岁,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无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该事件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获得;居家隔离治疗与住院治疗相结合,是控制该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综合防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价河南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策略与措施,为今后应对流感大流行及其他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系统回顾2009-2010年河南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结果 河南省依据国家防控措施和WHO的防控建议,随着疫情变化采取了差异化的阶段性针对措施。 结论 不同的疫情阶段调整和采取差异化的针对措施有效减缓了疫情的蔓延;多渠道监控全面掌握了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通过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现场调查资料中收集绵阳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2009年绵阳市共诊断甲型H1N1流感407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393例,疑似病例14例。重症病例20例,危重病例6例,死亡病例1例。绵阳市所辖9个县(市、区)均有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发病数居前3位的依次是涪城区(60.20%)、三台县(18.67%)和安县(6.88%)。发病高峰为9-10月。确诊病例平均年龄16.6岁,男女性别比为1.51∶1。结论绵阳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和重症病例诊断治疗,加强重点人群甲流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明确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病例间传播方式,总结防控工作的经验及教训。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卫生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开展病例诊断、报告、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结果2009年6月共发生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7例隐性感染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病例造成集体感染并引起本地感染的暴发疫情。现阶段加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发现病例的敏感性,强化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方法。方法加强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确保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成功救治。结果13例患者进行发热医学观察,确诊病例4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疑似病例8例,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双向防护方法,保证了医务人员的安全,确保了患者的成功救治,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发热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8-12月发热初筛门诊420例发热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0例发热流感样病例中共有193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其中男92例、女101例,2组比较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型H1N1确诊病例以14~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型H1N1确诊病例在临床症状上与其他流感样病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筛查发热流感样病例是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主要方法及涂释之一.因此对防控流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对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等方面资料。结果:本次观察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以15~24岁高发,高热居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多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多升高。发热、咳嗽及咽痛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后,预后良好,治疗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流感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老年人、婴幼儿和孕妇死亡率高。封闭式发热门诊的建立,护理管理的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经,保证了无重症病例,无院内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