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丙嗪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33例首次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丙嗪治疗前后进行BPRS评定及肾上腺素致聚下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1分钟聚集率(PAR_1)、5分钟聚集率(PAR_5)和最大聚集率(PAR_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用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BPRS评定分值下降(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PAR_1无显著性改变(P>0.05),PAR_5、PAR_M明显升高(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氯丙嗪治疗可导致血小板的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50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P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高、中、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min,5min和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  相似文献   

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丙嗪治疗前后的记忆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特点及其治疗。方法:30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人组,用氯丙嗪治疗(417.5±60.95)mg/d8周前后分别用Wechsler记忆量表(WMS)测定患者的记忆功能、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患者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经配对t检验,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记忆商数(MQ)及其部分分测验(视觉再认测验、联想学习测验、触觉测验及理解记忆测验)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MQ的差值与PANSS总分差值及阳性总分差值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423及0.534)。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存在记忆损害。(2)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记忆损害具有一定改善作用,短时记忆某些成份的改善与精神症状(阳性症状)的好转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否与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有关,对32例住院患者用BPRS评定疗效的同时,对氯丙嗪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示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32例病人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血球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有极显著差异,所有病人经氯丙嗪治疗后,BPRS评分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说明病人血流变指标的变化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氯丙嗪联合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来我院开展了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利培酮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将56例精神分裂症伴有失眠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例,接受利培酮 氯丙嗪治疗,对照组28例,接受利培酮 苯二氮革类药物治疗;两组利培酮起始剂量lmg·d-1,最大剂量≤5mg·d-1,研究组睡前加服氯丙嗪,起始剂量50mg·d-1,最大剂≤150mg·d-1;对照组睡前加服苯二氮茧类药物。疗程均为6w。治疗6w末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利培酮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失眠症状的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临床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证实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 (L DL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 DL )氧化修饰后致 AS作用增强 ,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氧化修饰后抗 AS效应下降 ,并具致 AS效应[1 ] 。也有资料表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患者体内存在凝血 ,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 ,PAGT升高显著 ,血栓形成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 。那么 ,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功能有无变化呢 ?本文对一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观察 ,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 ,现报告…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1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丙嗪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认知功能方面观察组CMS、CT、WAIS-RC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运用利培酮药物治疗,不仅安全性高,疗效好,还能使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疗程8 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 w、4 w、8 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 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82.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两组治疗第2 w末起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并随着治疗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两组间同期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但研究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氯丙嗪相当,但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更高,服药依从更好.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EC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象2002-12~2003-12我院单用利培酮或单用氯利培酮或单用氯丙嗪治疗,治疗前无心血管疾患,体检及基础ECG正常.治疗开始后每月复查ECG2次的精神病患者。符合上述标准324例.其中利培酮组174例,氯丙嗪组150例,(以下称对照组)分组进行ECG和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利培酮组174例,男114例.女60例,年龄16~59岁,病程15~27a;氯丙嗪组150例,男77例,女73例.年龄15~55岁,病程10~22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分析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内科门、急诊无血小板聚集的正常EDTA-K2抗凝血常规标本10份(血小板数量大于10×109/L且小于600×109/L的标本5份,小于10×109/L的5份)和出现明显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血常规标本10份,其中每份聚集标本备有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1份(同一患者).将各标本于同一时间内,在同等条件下用3种方法(电阻抗法、激光散射法、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记录各测定值,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在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 min,90 min),用血球仪对聚集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士染色观察,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血小板聚集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血小板聚集现象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差,相对偏差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当用相应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检测时,发现各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好,其相对偏差亦为临床可接受;此外,随时间推移,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逐渐增强.结论 血小板聚集会影响血小板检测,使得各方法测定值间失去可比性与相关性,其相对偏差超出临床质控可接受范围,同时血小板聚集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故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标本,应尽快进行人工计数,并通知临床重新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复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常用剂量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及诱导剂的选择。方法30名经体检健康的自愿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一次服用200mg阿斯匹林,第二组初服100mg阿斯匹林后每日50mg追加量,连服7天。第三组口服50mg阿斯匹林。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采样,样本用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胶原、二磷酸腺苷(ADP)四种诱导剂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第一组停药第7天,血小板聚集率恢复到服药前水平。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对口服阿斯匹林最为敏感。第二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服药的7天及停药后9天内与用药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第10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11天恢复至服药前水平。以上两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比其他诱导剂诱导的变化明显。第三组3天内血小板功能仍受明显抑制。结论首服剂量越大,维持服药的时间越长,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越长。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是监测阿斯匹林剂量比较理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丙咪嗪与安慰剂治疗18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双盲对照研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评价。结果显示丙咪嗪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7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的抗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shock response,HSR)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去白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7.46士3.56)%,白细胞去除率(98.61±1.03)%.CD62p+过滤前后分别为(9.63±3.86)%和(9.72士3.91)%(P>0.05),最大聚集过滤前后分别为(57.44±12.58)%和(59.28±15.23)% (P>0.05),HSR过滤前后分别为(75.83±8.67)%和(73.42±7.24)%(P>0.05).结论 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17例脑梗死患者及91名健康体检者的HCY及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HCY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HCY患者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HCY患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CY水平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再发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魏丹  李军 《中国康复》2000,15(3):150-151
为观察和测定Tapidil对脑梗死患者血中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对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口服Trapidil 100mg/次,每日3次,共服用2周,服药前后检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并与对照组(未服Trapidil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服用Trapidil2周后,5min血小板聚集率PAG(5)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分别由服药前的平均74.5%,77.0%下降至55.0%和58.2%,P〈0.01,  相似文献   

17.
18.
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Х^2检验分析ABO血型不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结果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8.4%,其中主侧相合的输注有效率为77.4%,次侧相合为87.8%,主次不合为37.5%。Х^2=10.06,P〈0.01,三组不相合的输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同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应尽量选择次侧相合(血浆相容)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